IP(Internet Protocol),互聯網協議,它和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以及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傳輸協議)、SMTP(Simple Message Transfer Protocol簡單郵件傳送協議)、TELNET(遠程登陸)等子協議共同集合成TCP/IP(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協議),成爲互聯網傳遞交換信息的標準。 IP協議對應應用於網絡層,基於IP協議的網絡地址就是IP地址,又稱網間網地址。互聯網上每一臺主機都對應一個惟一的IP地址。每一個IP的長度爲32位(2進制),由網絡地址(NetID)和主機地址(HostID)兩部分組成。網絡地址表示其屬於互聯網中的哪個網絡,而主機地址則表示其屬於該網絡中的哪一臺主機,二者之間是主從關係。 根據網絡地址和主機地址在IP地址中所佔的位數可將IP地址分爲 A、B、C、D、E五類。A類地址,第一位爲0,第二至八位爲網絡地址,第九至三十二位爲主機地址, 這類地址適用於爲數很少的主機數大於2的16次方的大型網絡,A類網絡地址的數量最多不超過(2的7次方減2)個, 每一個A類網絡最多能夠容納(2的24次方減2)臺主機。 B類地址前兩位分別爲1和0,第三至第十六位爲網絡地址,第十七至三十二位爲主機地址,此類地址用於主機數介於2的8至16次方之間的中型網絡,B類網絡數量最多(2的14次方-2)個。C類地址前三位分別爲一、一、0,四到二十四位爲網絡地址,其他爲主機地址,用於每一個網絡只能容納(2的8次方減2)臺主機的大量小型網,C類網絡數量上限爲2的(21次方減2)個;D類地址前四位爲一、一、一、0, 其他爲多目地址;E類地址前五位爲一、一、一、一、0,其他位數留待後用。IP地址以A、B、C兩類爲主,又以B、C兩類地址更爲常見。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特殊用途的IP地址:廣播地址(主機地址全爲1,用於廣播,這裏的廣播是指同時向網上全部主機發送報文,不是指咱們平常聽的那種廣播)、有限廣播地址(全部地址全爲1,用於本網廣播)、 本網地址(網絡地址全0,後面的主機號表示本網地址)、回送測試地址(127.x.x.x型,用於網絡軟件測試及本地機進程間通信)、主機位全0地址(呵呵, 特色就和它的名稱同樣,這種地址的網絡地址就是本網地址)及保留地址(網絡號全1和32位全0兩種)。 因而可知,網絡位全1或全0和主機位全1或全0都是不能隨意分配的。呵呵,這也就是前面的A、B、C類網絡的網絡數及主機數要減2的緣由。 IP地址通常用點分十進制表示,即每8個字節用一個十進制數表示, 四個十進制數之間用小數點隔開,好比網易廣州社區的IP地址就是202.103.134.139。IP地址也能夠採用下面的方式換算使用:假設IP地址m.n.x.y,則能夠計算出 m*(2的24次方)+n*(2的16次方)+x*(2的8次方)+y*(2的0次方)亦即 16777216m+65536n+256x+y的總和,而後把這個值輸入到瀏覽器的地址欄中,你就會發現瀏覽器到達的站點和你輸入 m.n.x.y所到達的相同。一樣的,你使用「ping 該值」時系統也會自動將其轉化爲點分十進制 IP地址進行速度測試。好比網易廣州區IP地址換算的結果是3395782283,你們能夠本身試一試,印象會更深吧。 實際應用上主機地址仍然要被分爲子網號和主機號兩部分以減小IP地址的浪費。目前A類地址已經所有分配完,B類也很少了,爲了有效並連續的利用剩下的C類地址,互聯網採用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無類別域間路由方式把許多C類地址合起來做B類地址分配,整個世界被分爲四個地區, 每一個地區分配一段連續的C類地址: 歐 洲: 194.0.0.0~195.255.255.255 北 美: 198.0.0.0~199.255.255.255 中 南 美: 200.0.0.0~201.255.255.255 亞太地區: 202.0.0.0~203.255.255.255 保留備用: 204.0.0.0~223.255.255.255 這樣每一類都有約3200萬網址供用。同時你也對於有的軟件經過你的IP地址而判斷出你所在的地方所採用的方法應該有一點了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