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系對抗與體系破擊戰:中國人民解放軍如何開展示代戰爭》(指揮體系)蘭德公司研究報告

 

 

 

        2018年2月,美國蘭德公司發佈研究報告《體系對抗與體系破擊戰:中國人民解放軍如何開展示代戰爭》。該報告經過研究大量中文文獻,探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如何理解體系對抗和體系破擊戰,分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做戰體系的組成,選擇文獻中說起的做戰體系,對其如何遂行做戰進行了研究。本文編譯自該報告「指揮體系」章節。數據庫

 

指揮體系安全

 

在做戰體系中,中國人民解放軍(PLA)的指揮體系負責指揮與控制(C2)。在用於戰區和更低層級軍事行動的做戰體系中,指揮體系負責戰區至相對較低做戰層級的指揮。若是一場大規模衝突發生在一個大的地理區域中,涉及多個戰區,則多個指揮體系將指導一樣數量的做戰體系。指揮體系可從屬於戰區指揮結構,或者直接從屬於中國的國家指揮當局,即統帥部。體系思惟和體系概念爲從之前的軍區(MR)結構向新近發展的戰區指揮結構轉變提供了強大的推進力。網絡

1 指揮體系架構

指揮體系由指揮機構體系、指揮所體系和指揮信息系統三個部分構成。指揮機構體系是由做戰體系中的聯合做戰指揮官及副指揮官、各個部門和人員組成的指揮層次結構。指揮所體系是做戰體系內各級指揮官使用的物理場所和基礎設施。該體系分佈於戰場上,數量衆多,一般位於地下掩體(戰略和戰區指揮級別),或者是機動的(戰役和戰術級別)。指揮信息系統是做戰體系內各級司令部和全部部隊之間的紐帶,爲各級指揮官提供態勢感知和決策支持。測試

1)指揮機構體系優化

指揮機構體系是由負責整個做戰體系的聯合做戰指揮官和其下屬的指揮官及人員構成的體系。該體系最多能夠擁有三個指揮層級,指揮層級數量由衝突的規模和範圍決定。加密

中國人民解放軍文獻提出了指揮機構體系兩種可能的結構或構成,即:特定軍種的構成和被稱爲混編一體的聯合構成。這兩種結構都設置了位於最高層級的聯合戰役指揮機構。在特定軍種的構成中,聯合戰役指揮機構監督由參與戰役的全部軍種(中國人民解放軍地面部隊、海軍、空軍和火箭軍部隊)組成的軍種級別指揮機構(表1)。而這些以軍種爲重點的指揮機構又監督軍種基本戰役軍團指揮機構。軍種基本戰役軍團指揮機構是最低層級的指揮機構,包括參加戰役的全部集團軍、空軍部隊、海軍基地/海上戰役軍團和/或火箭軍部隊基地。在混編一體的構成中,聯合戰役指揮機構監督面向任務的做戰集團,後者又監督根據任務組織的做戰部隊。spa

基於戰役規模的指揮機構構成計算機網絡

根據戰役規模,指揮機構體系可能分別包括一層、兩層或三層指揮結構。每一場戰役都有一個聯合戰役指揮機構。在小型戰役中,它直接對下級做戰部隊和戰術部隊進行指揮控制。在以特定戰區方向爲重點的中型戰役中,設置了聯合戰役指揮機構與軍種基本戰役軍團指揮機構。在以整個戰區爲重點的大型戰役中,軍種高級戰役軍團指揮機構處於聯合戰役指揮機構和軍種基本戰役軍團指揮機構之間。3d

1)特定軍種

聯合戰役指揮機構處於最高層級,全部類型戰役(小型、中型或者大型戰役)都設立這一機構,是做戰體系最高的指揮機構。聯合戰役指揮機構直接隸屬於統帥部。聯合做戰指揮機構包括聯合做戰指揮官和副指揮官、工做人員以及兩個指揮所。在之前的軍區體系中,當衝突在規劃中或者已經爆發的狀況下,統帥部任命聯合做戰指揮機構人員擔任戰區指揮官和戰區副指揮官。如今,在取代軍區體系的全新戰區指揮概念中,聯合戰役指揮機構的指揮官就是戰區司令部指揮官。這意味着,不一樣於做戰體系內的其餘大部分機構,聯合戰役指揮機構在和平時期已經設立,所以,到戰時能平穩過渡。

 

 指揮機構體系:特定軍種

在戰時,聯合做戰指揮官和副指揮官以及下屬人員會分別從他們的戰區司令部總部遷到指定做爲基本指揮所和預備指揮所的地點。這些指揮因此及下屬指揮層級指揮官領導的其餘下級指揮所,爲做戰體系提供強大的指揮控制。

軍種高級戰役軍團指揮機構或者戰役方向(區/域)指揮機構屬於中間指揮層級,直接從屬於聯合戰役指揮機構,僅在大型戰役中設立。它由軍種指揮機構組成,可能包括地面部隊集團指揮機構、空軍指揮機構、海軍指揮機構和火箭軍部隊指揮機構,這些軍種指揮機構負責監督分配給做戰體系內各軍種的戰區資產。

軍種基本戰役軍團指揮機構處於最低指揮層級,在中型或大型戰役中設立,隸屬於聯合戰役指揮機構或者軍種高級戰役軍團指揮機構。根據戰役需求,可包含集團軍指揮機構、海軍基地/海上戰役軍團指揮機構、空軍部隊指揮機構。隨着最近第二炮兵部隊升級爲正式軍種,這一指揮層級還可能包括火箭軍部隊基地指揮機構。

指揮機構體系:混編一體

2)混編一體

聯合戰役指揮機構處於最高指揮層級,在全部戰役(小型、中型或者大型戰役)中都設立這一機構,是這種做戰體系指揮結構中的最高指揮機構。這個模式彷佛更符合中國人民解放軍尋求的聯合做戰能力。

做戰集團處於中間指揮層級,指揮其重點區域內的聯合部隊。例如:空中做戰集團可能會指揮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的空中部隊,甚至可能對某些地面部隊的航空單位行使指揮權。還須要注意的是,在這種模式下,是否包含某個做戰集團是以需求爲前提條件的。例如,若是一場戰役不涉及海軍,就不會出現海上做戰集團。下文較詳細地描述了已知的做戰集團:

  • 陸上做戰集團:指揮做戰體系內全部陸上任務和行動。該集團雖然也指揮其餘軍種以陸上行動爲主的部隊,但其指揮的部隊主要來自解放軍地面部隊

  • 海上做戰集團:指揮做戰體系內全部海上做戰。該集團雖然也會指揮其餘軍種以海上做戰任務爲主的部隊,但其主要指揮來自解放軍海軍的部隊。

  • 空中做戰集團:執行做戰體系內的空中做戰行動。該集團指揮來自解放軍空軍、海軍,可能包括地面部隊的航空部隊。

  • 導彈做戰集團:指揮做戰體系內全部導彈攻擊行動。該集團指揮來自解放軍火箭軍部隊和地面部隊中的導彈部隊。

  • 空降做戰集團:執行做戰體系的全部空降任務和行動。該集團指揮空降部隊、步兵和航空運輸部隊。

  • 信息做戰集團:指揮做戰體系內全部信息做戰部隊,特別是各電子和網絡戰部隊。信息做戰集團也可能指揮心理戰部隊。

  • 特種做戰集團:指揮做戰體系內全部特種做戰部隊,可能包括解放軍地面部隊和海軍特種做戰部隊。

  • 聯合登錄集團:指揮做戰體系內的登錄做戰部隊,可能包括解放軍地面部隊的兩棲做戰部隊、海軍陸戰隊和海軍運輸部隊。

  • 航天做戰集團:經過指揮相關的航天部隊實現戰略或戰役目標。該集團指揮解放軍專門執行做戰或戰役的各航天部隊。

  • 做戰保障集團:指揮各做戰保障、設備保障、後勤保障和信息保障部隊,確保做戰體系可以順利運轉。

  • 其餘集團:有一個來源提到了防空防天中心,該中心有別於對以防護爲主的部隊擁有指揮權的空中做戰集團和航天做戰集團。雖然防空武器(如地對空導彈、高射炮)已至關清晰,但目前還不清楚哪些空間武器被認爲是防護武器且受該集團指揮。在這一體系架構中,當空間能力被用來防護時,該集團可能對相關的武器和部隊擁有做戰指揮權。

做戰部隊處於最低層,是執行戰役任務和行動的各個部隊。這些部隊能夠聯合,但極可能屬於特定軍種。

2)指揮所體系

指揮所體系嵌入在指揮機構體系的全部層級和不一樣地理位置。該體系包括許多指揮所,具體數量、類型和位置由預想的戰役決定。這些指揮所內設置了各類職能部門,職能部門的數量和類型由指揮所的功能決定。

(1)指揮所

指揮所是爲指揮機構體系內的每一位指揮官設立的。某些指揮所,如基本指揮所和預備指揮所,始終位於指揮機構體系的最高層級,前進指揮所則始終位於指揮機構體系的最低層級。

指揮所可設置在地上或地下。若是是前進指揮所,極可能是移動的,如海上指揮所或是空中指揮所。若是指揮機構體系是面向軍種的,指揮所將由軍種組建(例如:海軍指揮所或者空軍指揮所)。混編一體基於做戰中心或者做戰集團,可能組建特定做戰中心或者做戰集團的指揮所。

基本指揮所是整個做戰體系的中樞神經系統。針對戰役指揮官將會設立一個基本指揮所,也會根據須要針對各軍種或特定做戰集團(例如:空中做戰集團、海軍做戰集團)的指揮官設立指揮所。鑑於它們的核心做用,這些指揮所極可能設置於地下固定位置。

預備指揮所的數量和類型將與基本戰役指揮所的數量和類型徹底一致。在基本指揮所遷移、被摧毀或者喪失功能的狀況下,預備指揮所隨時準備接管做戰控制權。這個指揮所是副指揮官及其人員所在的地方,準備做爲戰役指揮官或者軍種/做戰集團指揮官接管指揮權。除了做爲備份以外,預備指揮所還可能擔負指揮官執行或指揮特定的職責和任務。

在有兩層或者三層指揮層級的指揮機構體系中,前進指揮所處於較低指揮層級。前進指揮所一般是移動的,根據戰役須要,甚至可能在海上或空中。極可能有多個基於軍種部隊(例如:集團軍指揮所)或基於任務(例如:空中做戰指揮所)的前進指揮所。

後方指揮所負責爲做戰保障、裝備保障和後勤保障(包括通訊保障)以及後方防護做戰(例如:後方防空、反空降登錄做戰)提供統一指揮。後方指揮所的指揮官由戰役指揮官的副指揮官擔任。

(2)部門

每一個指揮所都包括一個或多個根據任務組建的部門。這些部門幫助指揮官管理做戰體系相應層級的各項職能。例如:基本指揮所的做戰部門幫助計劃和組織整個做戰體系、軍種或者做戰集團的全部戰役行動。爲履行指揮職能,基本指揮所由做戰部門、情報部門、通訊部門、軍務部門、保障部門和政治工做部門組成。有來源代表,預備指揮所擁有三個下級部門:做戰部門、情報部門和保障部門。

根據文獻,哪些部門隸屬於後方或前進指揮所,這一點尚不清楚。一樣,在以軍種爲基礎的指揮所或是做戰集團指揮所下設立哪些部門也還不徹底清楚。無論怎樣,下屬部門會根據指揮體制層級和指揮所的具體職能量身定製。例如,信息做戰指揮所將擁有一個做戰部門、情報部門和通訊部門,這些部門的具體任務和重點是執行信息戰,其中做戰部門被視爲信息做戰部門,而情報部門可能就是信息情報部門。

做戰部門負責支持指揮官在戰役過程當中管理和評估做戰體系的各項職能,確保每項職能與體系內部其餘指揮層級、體系外部的其餘做戰體系及其餘做戰部門相協調。做戰部門的職能有:(1)充分了解當前的戰場態勢,(2)造成態勢報告,(3)草擬戰役計劃,(4)草擬和傳達做戰命令,(5)協調各個戰略方向之間主要做戰行動和聯合做戰行動,(6)制訂做戰保障要求,(7)預測和評估各類做戰資產的使用狀況。

情報部門支持指揮官管理和評估做戰體系的偵察情報系統的各項職能。情報部門的職能有:(1)提出對偵察情報支援的建議,(2)草擬偵察情報計劃,(3)組織和協調戰役偵察情報支援行動,(4)經過情報數據庫評估和組織聯合情報信息,(5)共享情報,(6)協調反偵察,(7)預測和評估各類做戰資產的使用狀況。

通訊部門負責管理做戰體系的通訊保障和指揮信息系統保障,其任務包括:(1)提出信息系統和指揮信息系統保障建議,(2)制定保障計劃和細則,(3)管理保障活動,(4)協調保障活動,(5)組織電磁頻譜管理,(6)與軍務動員部門協調有關動員的交流活動和信息資源。

軍務動員部門負責管理做戰體系中的戰場管制、軍務和動員工做。軍務動員部門的任務有:(1)提出軍務、戰場管制和動員的建議;(2)草擬軍事動員和部門擴編的計劃和命令;(3)監督軍力補充、軍力分佈和維護軍力指標;(4)協調物資運輸;(5)組織戰場管制任務;(6)管理戰俘工做。

政治工做部門負責做戰體系的戰時政治工做和政治動員職能。政治工做部門的任務有:(1)草擬戰時政治工做細則和計劃,(2)組織政治動員和媒體發佈,(3)協調中國和幹部工做,(4)組織三戰(輿論戰、心理戰和法律戰),(5)管理軍事司法工做。

保障部門負責做戰體系中保障體系的後勤和裝備保障職能。保障部門的任務有:(1)編制後勤和裝備保障報告和建議,(2)草擬後勤和裝備保障計劃,(3)發佈批准的計劃和指令,(4)協調、組織後勤和裝備保障行動,(5)協調戰場管理與動員所須要的後勤和裝備保障行動。

3)指揮信息系統

指揮信息系統可以獲取、處理、傳輸實時做戰信息。依靠各類情報、監視和偵察資產、下級部隊和其餘指揮信息系統,指揮信息系統融合數據和通訊,使做戰指揮官可以有效實施指揮與控制。全部指揮所、指揮層級甚至許多做戰部隊都有指揮信息系統。

指揮信息系統由各個分系統組成,每一個分系統都有特定功能:指揮控制、偵察情報、綜合保障以及信息基礎設施。

(1)指揮控制系統

指揮控制系統是指揮信息系統的核心分系統,對部隊活動和武器系統進行指揮控制,被認爲是指揮信息系統的心臟和大腦。這是由於指揮控制系統處理輸入的信息並生成共用做戰圖(COP),提供態勢感知。指揮控制系統不只協助指揮官瞭解戰場形勢,也有助於指揮官制定做戰計劃……、向部隊發佈做戰命令。指揮控制系統有如下分系統:

指揮信息系統

信息接收與處理系統對輸入信息進行數字處理和存儲,使其可用於檢索、搜索、分類。爲幫助瞭解戰場形勢,該系統擁有專門的子系統處理地圖、情報和通訊數據。

技術支持系統爲指揮控制系統和指揮所體系的運行提供全部須要的軟硬件。指揮控制系統的技術支持系統包括計算機網絡、指揮平臺、專門指揮平臺(如用於做戰、偵察、信息戰的平臺)以及顯示各類信息來源的設備,包括視頻電話會議、地圖和實時顯示友軍和敵軍部隊配置狀況和行動的共用做戰圖。指揮所體系的技術支持系統包括爲指揮所提供電力、環境控制、防止電磁干擾和電磁泄漏的系統。

做戰指揮系統協助指揮官優化指揮決策。該系統使用信息接收與處理系統輸入的數據制定方案並提出做戰決策建議,方案包括肯定和計算最優部隊部署模式、戰鬥隊形和火力運用方案。系統還可以權衡不一樣做戰命令的優缺點,快速草擬做戰命令,將這些命令傳達給下級部隊,而後,隨着戰場形勢的發展,建議對做戰命令進行修改。

系統管理系統管理和維護指揮控制系統在整個更大做戰體系中的做戰功能。它的基本功能是廣播時間信號、進行系統監控、系統調度控制、設置系統運行的環境參數、管理信息分發和系統配置。

(2)軍用信息基礎設施

軍用信息基礎設施也稱爲信息保障系統,具備語音和數據傳輸能力,鏈接做戰體系內全部指揮層級、部隊和系統,提供數據處理和數據存儲能力,防止並響應網絡上未經受權的數據使用。軍用信息基礎設施由基本指揮所的通訊部門負責管理,由各類戰略/戰術通訊網絡、固定/移動通訊網絡和軍用/民用通訊網絡組成。

3)偵察情報系統

指揮信息系統中的偵察情報系統收集、處理、管理、傳輸從做戰體系中的偵察情報體系得到的情報信息,包括如下分系統:

情報處理系統多是做戰體系中偵察情報系統的另外一個名字,或者是指揮信息系統訪問、控制和監督做戰體系偵察情報系統的各類情報平臺與情報部隊的接口。

情報信息傳輸系統是更大的信息傳輸系統的一部分,專門用於支持情報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分發。該系統的目的是經過各類傳輸途徑並使用加密技術,將收集到的情報傳送到情報部門的聯合做戰情報信息處理中心,實現情報信息從傳感器到武器系統的無縫鏈接。這些途徑包括空間、空中和地面傳輸系統。

除了從它的名稱及其分系統的名稱能夠獲取一些信息以外,情報分發與應用系統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個謎。這個系統的目的彷佛是要確保指揮信息系統內的情報獲得妥善處理和傳送,確保系統內經過認證的人能夠訪問和顯示情報,同時,防止系統內部和外部沒有經過認證的人訪問這些情報。分系統包括情報值班系統、情報查詢系統、態勢顯示系統、情報分發系統和安全操密系統(圖5)。

情報處理系統處理各類類型的情報以支持指揮控制。它的功能是破解密碼和處理、分類、整合、存儲文本和圖像情報,供整個指揮機構體系內各個基本指揮所的情報部門使用。情報處理系統的分系統包括密碼破譯系統、情報整編系統、態勢生成系統、綜合判班系統和輔助決策系統。

 

 

情報信息傳輸系統

(4)綜合保障信息系統

綜合保障信息系統是指揮信息系統的一部分,保障部門和軍務動員部門用其管理各類保障功能、投入和人員。該系統提供有關戰場環境的實時態勢感知和準確信息,並提供做戰保障、後勤和維護部隊的各項任務、能力和儲備以及各個系統的狀態。因爲它還包括政治工做信息系統,所以,該系統還協助政治工做部門對其各類任務進行監督和管理。該系統包括如下系統以及各自對應的分系統:

做戰保障信息系統爲保障部門和做戰保障集團提供實時監督和管理各做戰保障部隊、任務和儲備的能力。它包括如下分系統:

  • 氣象水文保障信息系統預報氣象和水文條件。其功能包括收集、處理、分析當前和歷史的氣象水文資料,發佈氣象警報。保障系統中的氣象水文保障系統收集實時數據提供給該系統。該系統的分系統包括氣象水文信息採集系統、氣象水文信息傳輸系統、氣象水文數據庫系統和睦象水文分析預報系統。

  • 地理空間信息保障系統爲各類做戰指揮、做戰活動、武器制導和目標保障活動提供地理空間信息。其功能包括存儲、搜索和地理空間實體的計算分析。該系統有兩個分系統:地理空間信息獲取系統和地理空間信息處理系統。

  • 工程保障信息系統能夠監督和管理工程保障部隊及任務,經過一些分系統來實現,包括道路與橋樑保障系統、佈雷與排雷保障系統、假裝與示假保障系統、工程爆破做業保障系統和野戰工程保障系統。•  核生化防禦保障信息系統探測核生化(NBC)的使用,提供應對和保護措施,管理應對工做。其功能是探測核生化事件,對污染區域提出警告和預測,加強決策,輔助與核生化應對相關的指揮控制。該系統包括如下分系統:信息探測與處理系統、預報與警報信息發佈系統、輔助決策系統和指揮控制系統。

後勤保障信息系統經過運用人力、物力、材料和技術手段監督和管理部隊建設和做戰需求保障。爲實現這一目的,該系統管理軍需物資、運輸、醫療衛生供給和後勤等信息,包括如下分系統:

  • 軍需物資供應保障網監督和管理軍需物資的採購、存儲和供應。其功能由如下系統實現:軍需物資基地倉庫管理信息系統、運物資管理信息系統、軍需物資採購信息系統、陸地軍需物資配送信息系統、海上軍需物資供應保障信息系統和機場後勤保障信息系統。

  • 運輸保障支援網監督和管理後勤物資的運輸。其功能由如下系統實現:運輸基地管理信息系統、空中運輸指揮控制信息系統、海上運輸指揮控制信息系統、陸上運輸指揮控制信息系統以及運輸保障信息系統。

  • 醫療衛生保障網輔助監督和管理做戰體系內的醫療部隊和基礎設施。其功能由如下系統實現:戰地醫院管理系統、醫療技術支援信息系統和傷病員情況信息保障系統。

  • 後勤信息保障網雖然可能爲後勤保障信息系統的其餘部分提供信息保障服務,但其目的尚不清楚。其功能由如下分系統實現:後勤指揮決策系統、後勤信息管理系統和後勤共享信息支援系統。

裝備保障信息系統監督部隊裝備的整個壽命週期。其功能包括管理軍事裝備的研究、測試、採購、分配、保護、維護、補給、延長壽命和報廢。它包括如下系統:

  • 通用裝備保障支持系統監督通用裝備的壽命週期,包括如下分系統:通用信息處理平臺系統、通用信息傳輸平臺系統、通用支持軟件服務系統、安全保密管理系統和環境保障管理系統。

  • 專用裝備保障支持系統監督專用裝備的壽命週期,包括如下分系統:裝備需求信息蒐集與處理系統、指揮控制系統、輔助決策系統、裝備及備件庫存控制與管理系統和運輸控制與管理系統。

  • 政治工做信息系統,雖然不多有人知道它的具體組成和功能,但政治部門用它來發起和管理做戰體系的各項政治工做任務。所以,政治工做信息系統的分系統可能爲政治部門的各類任務提供計算機輔助決策和態勢感知,包括制定戰時政治工做計劃、組織媒體發佈、協調中國和幹部工做、組織三戰和管理軍事司法工做。

 

 

 

 

 

轉自:防務快訊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