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不,早在 2010 年就有成熟的產品了:Cloud9 IDE前端
時至現在,雲 IDE 已經至關常見了,好比:git
通常的開發工做流中,咱們會創建一套本地環境,包括順手的 IDE 和整套本地工具,但這種本地開發模式存在一些問題:github
因而,遠程開發的理念應運而生,鏈接遠程測試服務器,直接在服務器環境完成平常開發工做,免去本地重建並維護一套測試環境的成本小程序
現有的遠程開發模式下,工程師大多經過終端交互工具鏈接遠程機器,並經過 vim、naro 等文本編輯器來開發。而這些編輯器一般對項目文件管理、運行任務、調試器、智能提示/補全等基礎功能的支持不那麼友好,並不能像本地 IDE 同樣提供溫馨的開發環境。開發體驗降低的同時,也限制了開發效率vim
那麼,有沒有一箭雙鵰的辦法?瀏覽器
有,把 IDE 也搬到遠程,即雲 IDE安全
P.S.或者把雲拽下來,即,本地 IDE 提供遠程開發能力,但理念上與雲 IDE 並沒有二致(本地 IDE 至關於瀏覽器),具體見VSCode 遠程開發套件服務器
綜上,IDE 上雲能解決兩方面問題:微信
雲 IDE 也是遠程開發模式的一種實現形式,天然可以解決本地開發模式所存在的一些難題網絡
同時,做爲 Web Editor 的升級形態,雲 IDE 可以提供更好的遠程開發體驗,補足遠程開發模式的體驗短板,解決工具不稱手限制開發效率的問題
不管本地 IDE 仍是雲 IDE,都具備兩個基本做用:
從開發者角度來看,IDE 的關鍵在於對工具的整合與鏈接,不僅是簡單的工具集,而是讓這些工具能以最天然的方式配合工做,組成高效的工做流。即工做臺/工做助理 >> 工具集
:
IDE >> 項目文件管理 + 文本編輯器 + 交互式終端 + 項目腳手架 + 運行任務 + 調試器 + 工具插件 + ...工具
對雲服務供應商而言,可以實現從 Cloud Shell、Cloud Editor 到 Cloud IDE 的產品形態升級,將一系列產品(雲服務)與用戶的工做流緊密結合起來,不只能更好地表達產品功能,還能經過 IDE 更高效率地觸達用戶:
^ FaaS、BaaS / 雲服務用戶 ---> 雲IDE ---> 數據存儲服務 \ v 計算資源
在肉眼可見的將來,雲 IDE 有這樣幾個應用場景:
需求-開發-測試-運維
的完整鏈路以雲 IDE 爲中心的高效研發模式,多是這樣的:
在技術走向 techless 的同時,研發模式或將迎來 tool-less 時代
關注「前端向後」微信公衆號,你將收穫一系列「用心原創」的高質量技術文章,主題包括但不限於前端、Node.js以及服務端技術
本文首發於 ayqy.net ,原文連接:http://www.ayqy.net/blog/cl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