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暉 Docker 服務使用心得

此次趁着換新電腦折騰了一波,因而把 NAS 裏的服務都容器化了,去掉了虛擬機,大概也就釋放了 2-3G 的內存(一本知足)。docker

以前一直以爲羣暉的 Docker 不太好用,其實目前我仍是這個態度,不過總的來講……又不是不能用。ssh

羣暉 Docker 最大的缺點是:除了 Hub 安裝鏡像的方式,所謂的本身上傳鏡像到底應該上傳什麼,至少我 Google 了半天都沒有搜到,將 Dockerfile 和 image save 以後的文件包都進行了一波上傳操做,結果都是不支持的文件格式。測試

本文旨在回答幾個基本問題:ui

  1. 羣暉漢化後對應的 Docker 名詞
  2. 自定義鏡像的步驟
  3. 爲何文件夾掛載無效

羣暉翻譯工

  • 容器:Container
  • 註冊表:Image in Hub
  • 映像:Image
  • 卷:Volume
  • 環境:env

如何自定義鏡像

如上文所說,我研究了半天都沒有導入成功鏡像,最終我發現,能夠從 ssh 進入羣暉 NAS 系統內,而後執行咱們的 Dockerfile。羣暉的 Docker 軟件只會識別非匿名的鏡像,因此咱們須要使用 docker build -t name:version xxxxx 打上名字。以後建議在本地測試完,不然在 SSH 中執行 docker run 會讓羣暉控制檯界面多不少中間容器。翻譯

以後在控制檯界面使用 GUI 配置啓動,就和 Hub 中下載的鏡像同樣了。code

固然,上 ssh 而後 docker build 依舊是一個很是 ugly 的方法,最好能想辦法把這一步省略。內存

爲何文件掛載無效

這是我昨天遇到的一個很困惑的問題,結果我發現本身是把分區掛載到 Mac 上使用的,該文件夾是 Mac 去建立的,然而那些直接可掛載讀寫的是使用羣暉的建立文件夾建立的,因而走羣暉的管理系統建立了一下就 OK 了。虛擬機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