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考架構師(7)——信息系統基礎

全文連接:http://www.javashuo.com/article/p-ofmsztfa-gz.htmlhtml

一:信息系統基礎

1:信息

不肯定性的減小,系統有序程度的度量數據庫

信息論:單位bit,安全

  熵:網絡

信息的基本特徵:架構

客觀性,廣泛性,無限性,動態性,依附性,變換性,傳遞性,層次性,系統性,轉換性,及時性,安全性數據庫設計

2:信息系統

信息系統的數據環境模塊化

1)數據文件 工具

2)應用數據庫開發工具

3)主題數據庫 綜合、共用數據庫 計算機網絡

4)信息檢索系統 數據倉庫

信息系統的應用層次

  戰略級、戰術級、操做級和事務級。信息系統的分級對應公司管理活動的分級,也對應着用戶的層級。企業信息化就是信息系統的建設和運行。

3:信息系統工程

簡單地說,信息系統就是輸入數據,經過加工處理,產生信息的系統。

區別於其餘工程:研究方法上的總體性,技術應用上的綜合性,工程管理上的科學性

信息系統工程以數據爲基礎,信息系統工程的主要特色:以數據爲中心,2)工程實施包括業務系統實施和支撐系統的實施。業務是軟件的技術內容;支撐系統包括硬件、網絡等

 

二:信息系統建設

1:系統開發生命週期

  • 系統規劃:開發目標,整體架構,組織結構,管理流程,實施計劃,基礎規範
  • 系統分析:爲系統設計提供邏輯模型,組織結構及功能分析、業務流程分析、數據和數據流程分析、系統初步方案
  • 系統設計:整體設計,詳細設計,系統架構設計、數據庫設計、處理流程設計、功能模塊設計、安全控制方案設計、系統組織和隊伍設計、系統管理流程設計
  • 系統實施:

2:信息系統建設的原則:

一、高層管理人員介入 
二、用戶參與開發 
三、自頂向下規劃 
四、工程化 
五、其餘原則

3:信息系統開發方法

一、結構化方法 
結構化方法是目前最成熟、應用最普遍的信息系統開發方法之一。它假定被開發的系統是一個結構化的系統,將系統的生命週期分爲系統調查、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系統維護等階段(跟信息系統的實際生命週期十分吻合),遵循工程規則,結構化、模塊化進行開發,通常要對系統進行模塊分解或組合。特色: 
1)開發目標清晰 
2)工做階段程式化 
3)開發文檔規範 
4)設計方法結構化

結構化方法特別適合業務工做比較成熟、定型的系統,如銀行、電信、商品零售等行業。

二、原型法 
開發過程包括 
1)系統需求分析 
2)系統初步設計 
3)系統調試 
4)系統檢測 
而後返回步驟1

用戶僅需在系統分析與系統初步設計階段對系統進行簡單描述,開發人員在獲取基本需求定義以後,利用開發工具生成應用系統原型,快速創建一個最第一版本,提交給用戶試用、評價,根據用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修改和補充,造成新的版本,再返回給用混。如此屢次反覆,使得系統不斷細化和擴充,直到生成一個用戶滿意的方案。

原型法特別適合用戶需求模糊,結構性差的系統的開發。

三、面向對象方法 
利用面向對象的信息建模概念,如實體、關係、屬性等,同時運用封裝、繼承、多態等機制來建造模擬現實系統。 
結構化方法面向過程,系統分解成過程;面向對象的開發過程,各個步驟的目標是爲了建造一個模型,處理的元素是對象,類等。

四、面向服務的方法 
面向對象構建在類和對象之上,因而造成了構件(Component)的概念,對於跨構件的功能調用,採起接口的形式。這又進一步發展成接口定義與實現解耦,催生了服務和麪向服務的開發方法。

面向服務提升了系統的可複用性,信息資源共享和系統之間的互操做性。面向服務方法成爲一種趨勢。

4:戰略規劃

以數據處理爲核心圍繞職能部分需求

企業系統規劃法:BSP,UC

關鍵成功因素法:CSF

戰略集合轉化法:SST

以企業內部MIS爲核心圍繞企業總體需求

戰略數據規範化:詹姆斯馬丁,SDP,創建主題數據庫

信息工程法:IE,信息戰略規劃階段,業務領域分析階段,系統設計階段,系統構建階段

戰略柵格法:

綜合考慮企業內外環境以集成爲核心,圍繞企業戰略需求

價值鏈分析:VCV

戰略一致性模型:SAM

 三:信息化

1:政府信息化與電子政務

電子政務的基本內容

(1)G2G(Government To Government,政府對政府):政府內部、政府上下級之間、不一樣地區和不一樣職能部門之間實現的電子政務活動。G2G模式是電子政務的基本模式,包括電子法規政策系統、電子公文系統、電子司法檔案系統、電子財政管理系統、電子辦公系統、電子培訓系統和業績評價系統等。

(2)G2E(Government To Employee,政府對公務員):政府與公務員(即政府僱員)之間的電子政務,主要是利用Intranet創建起有效的行政辦公和員工管理體系,爲提升政府工做效率和公務員管理水平服務。G2E是政府機構經過網絡技術實現內部電子化管理的重要形式,也是電子政務的其餘模式的基礎。

(3)G2B(Government To Business,政府對企業):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電子政務,包括電子採購與招標、電子稅務、電子證照辦理、信息諮詢服務和中小企業電子服務等。

(4)G2C(Government To Citizen,政府對公民):政府與公民之間的電子政務,是指政府經過電子網絡系統爲公民提供各類服務。包括教育培訓服務、就業服務、電子醫療服務、社會保險網絡服務、公民信息服務、交通管理服務、公民電子稅務和電子證件服務等。

電子政務存在的問題:

電子政務標準(瞭解)

總則

工程管理

網絡建設

信息共享

支撐技術

信息安全

 

2:企業信息化與電子商務

1):企業資源計劃:ERP

ERP是創建在信息技術基礎上,利用現代企業的先進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業全部資源信息,併爲企業提供決策、計劃、控制與經營業績評估的全方位和系統化的管理平臺。

2):客戶關係管理CRM

旨在改善企業與客戶之間關係的新型管理機制。它經過提供更快速、更周到的優質服務來吸引或保持更多的客戶。

客戶服務與支持

客戶羣維護

商機管理

至少包括觸發中心和挖掘中心

3):供應鏈管理:SCM

供應鏈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任何一個企業內部都有一條或者幾條供應鏈,包括從生產到發貨的各個環節

另外一層含義是一個企業一定處於市場更長的供應鏈之中,包括從供應商的供應到顧客的每個環節。

現代意義的供應鏈是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全面規劃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並進行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

供應鏈管理至少包含如下六大應用功能:需求管理(預測和協做工具),供應鏈計劃(多工廠計劃),生產計劃,生產調度,配送計劃,運輸計劃。

4):產品數據管理PDM

 一個可以知足企業各方面應用的PDM產品應具備的九大功能,包括

文檔管理()、

工做流和過程管理、

產品結構與配置管理()、

查看和批註、

掃描和圖像服務、

設計檢索和零件庫、

項目管理、

電子協做、

工具與「集成件」功能。

5):商業智能BI

通常認爲數據倉庫、OLAP和數據挖掘技術是BI的三大組成部分。

BI系統主要包括數據預處理、創建數據倉庫、數據分析及數據展示四個主要階段。

 

6):決策支持系統DSS

 

 DSS與MIS的區別:

1:DSS所追求的目標是高效能,千方百計安排好,MIS追求的是高效益,想法設法安排的快

2:DSS做用是決策,如何根據決策須要提供有價值的信息。MIS如何考慮完成任務

3:設計思想實現適用性強的,MIS實現穩定的工做心態

4:DSS充分發揮人的創造力與決策力,MIS強調系統客觀性

5:DSS設計方法爲模型驅動,MIS以數據驅動,以數據庫爲中心

6:組成,MIS由用戶系統接口系統和數據庫系統。

7:DSS人機規劃,MIS

7):知識管理

顯性知識

隱形知識

8):企業應用集成

1.企業內的集成:是要解決在企業內部業務流程和數據流量

2.企業間應用集成

3.集成模式:

目前市場主流的集成模式有三種,分別是

面向信息的集成技術、

面向過程的集成技術

面向服務的集成技術

9):業務流程重組(BPR)

BPR是對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完全性的再設計,從而得到能夠用諸如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方面的業績來衡量的顯著性成就

以流程爲中心的原則

團隊管理原則(以人爲本)

以客戶爲嚮導的原則

規劃步驟:

戰略規劃,流程規劃,數據規劃,功能規劃,實施規劃

 

10):企業門戶

企業門戶能夠劃分爲三類:

信息門戶(EIP)

知識門戶(EKP)

應用門戶(EAP)

以及通用門戶

 

 11):電子商務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