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說神祕又經常使用又多變的Binder~html
先借用神書《Android開發藝術探索》中的一段話:java
直觀的說,Binder是一個類,實現了IBinder接口。 從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進程間通訊)角度來講,Binder是Android中一種跨進程通訊方式。 還能夠理解爲一種虛擬的物理設備,它的設備驅動是/dev/binder。 從Android FrameWork角度來講,Binder是ServiceManager鏈接各類Manager(ActivityManager,WindowManager等等)和響應ManagerService的橋樑。 從Android應用層來講,Binder是客戶端和服務端進行通訊的媒介。
挺多概念的是吧,其實就說了一件事,Binder
就是用來進程間通訊的,是一種IPC
方式。後面全部的解釋都是Binder
實際應用涉及到的內容。android
不論是獲取其餘的系統服務,亦或是服務端和客戶端的通訊,都是源於Binder
的進程間通訊能力。安全
首先,仍是看一張圖,原圖也是出自神書中:服務器
首先要明確的是客戶端進程是沒法直接操做服務端中的類和方法的,由於不一樣進程直接是不共享資源的。因此客戶端這邊操做的只是服務端進程的一個代理對象,也就是一個服務端的類引用,也就是Binder
引用。多線程
整體通訊流程
就是:函數
Binder
驅動發送到服務器進程Binder
驅動返回處理結果給代理對象再看看在咱們應用中經常用到的工做模型
,上圖:工具
這就是在應用層面咱們經常使用的工做模型,經過ServiceManager
去獲取各類系統進程服務。這裏的通訊過程以下(詳細流程也可參考文末連接):性能
Binder
類,因此也就是服務端對應的Binder
實體。這個類並非實際真實的遠程Binder
對象,而是一個Binder
引用(即服務端的類引用),會在Binder
驅動裏還要作一次映射。Binder
引用的方法,通常是transact
函數。Binder
驅動從Client的共享內存中讀取數據,根據這些數據找到對應的遠程進程的共享內存。Binder
類。Binder
對象執行完成後,將獲得的寫入本身的共享內存中,Binder驅動再將遠程進程的共享內存數據拷貝到客戶端的共享內存,並喚醒客戶端線程。因此通訊過程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這個服務端的Binder引用
,經過它來找到服務端並與之完成通訊。學習
看到這裏可能有的人疑惑了,圖中線程池
怎麼沒用到啊?
Binder線程池
位於服務端,它的主要做用就是將每一個業務模塊的Binder請求統一轉發到遠程Servie中去執行,從而避免了重複建立Service的過程。也就是服務端只有一個,可是能夠處理多個不一樣客戶端的Binder
請求。Binder在Android中的應用除了剛纔的ServiceManager
,你還想到了什麼呢?
getSystemService
獲取的服務,內部也就是經過ServiceManager
。例如四大組件的啓動調度等工做,就是經過Binder機制傳遞給ActivityManagerService,再反饋給Zygote
。而咱們本身平時應用中獲取服務也是經過getSystemService(getApplication().WINDOW_SERVICE)
代碼獲取。AIDL(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
。例如咱們定義一個IServer.aidl文件,aidl工具會自動生成一個IServer.java的java接口類(包含Stub,Proxy等內部類)。bindService
綁定後臺服務進程時,onServiceConnected(ComponentName name, IBinder service)傳回IBinder對象,而且能夠經過IServer.Stub.asInterface(service)獲取IServer的內部類Proxy的對象,其實現了IServer接口。在Linux中,進程通訊的方式確定不止Binder這一種,還有如下這些:
管道(Pipe) 信號(Signal) 消息隊列(Message) 共享內存(Share Memory) 套接字(Socket) Binder
而Binder
在這以後主要有如下優勢:
性能高,效率高
:傳統的IPC(套接字、管道、消息隊列)須要拷貝兩次內存、Binder只須要拷貝一次內存、共享內存不須要拷貝內存。安全性好
:接收方能夠從數據包中獲取發送發的進程Id和用戶Id,方便驗證發送方的身份,其餘IPC想要實驗只可以主動存入,可是這有可能在發送的過程當中被修改。熟悉Zygote
的朋友可能知道,在fork()進程的時候,也就是向Zygote進程發出建立進程的消息的時候,用到的進程間通訊方式就不是Binder了,而換成了Socket,這主要是由於fork不容許存在多線程,Binder
通信恰恰就是多線程。
因此具體的狀況仍是要去具體選擇合適的IPC方式。
http://www.javashuo.com/article/p-nfrqcdjw-nw.html
有一塊兒學習的小夥伴能夠關注下❤️個人公衆號——碼上積木,天天剖析一個知識點,咱們一塊兒積累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