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十個月大的折騰羣

本文使用「署名 4.0 國際 (CC BY 4.0)」許可協議,歡迎轉載、或從新修改使用,但須要註明來源。 署名 4.0 國際 (CC BY 4.0)html

本文做者: 蘇洋前端

建立時間: 2019年07月20日 統計字數: 6331字 閱讀時間: 13分鐘閱讀 本文連接: soulteary.io/2019/07/20/…web


聊聊十個月大的折騰羣

感謝羣裏全部小夥伴的貢獻,但願在咱們的努力之下,折騰羣能夠愈來愈好,將來咱們能夠按期線下聚聚,聊聊線上很差講的事情,哈哈。數據庫

還有十天,折騰羣就「運行」滿三百天了,從幾我的發展到一百來號人,從只有一兩種崗位的工程師發展到各類背景的技術愛好者,從聊聊無幾的溝通到天天都有不一樣的小夥伴冒泡發言…編程

雖然羣人數遠不及各類編程羣、招聘羣、福利羣人多,可是我我的認爲羣內人員質量是遠勝那些羣的,包括我由於工做關係接觸到的一些羣。後端

這中間經歷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也讓我對於微信社羣有了一些和以前不同的想法。在工做接觸過程當中,發現還有其餘小夥伴也想組建興趣社羣,那麼這篇博客就來聊聊微信小衆興趣社羣吧。安全

緣起

在一次和劉江老師的閒聊中,劉老師提到微信社羣是這幾年作技術運營中很重要的一個動做,好比:建立了美團技術沙龍、技術俱樂部、美團博客讀者羣等幾十個羣,彙集了幾萬技術人員,其中不乏400~500人的大羣。雖然羣裏潛水的人佔多數,可是裏面偶爾仍是會出現一些有趣的討論,從知識傳播角度來看,仍是挺有價值的。服務器

聊天臨了,劉老師給我提了一個建議:「你能夠試着創建一個微信羣,好好體驗下微信,別隻是拿它當聊天工具用。」微信

回家後,我思考了一番,考慮建設這麼一個羣:讓有相同理想和認知的熱心讀者們聚到一塊兒,哪怕這個羣裏的人註定是少數派、註定是小衆人羣。網絡

說幹就幹,回家默默和妹紙起了一夜名字、註冊了知乎專欄、微信公衆號。

第一階段:規則創建

2018年10月

10月3日, 我拉了認識不少年的 公子 和其餘三位知乎的網友,組建了一個 5 人小羣,發了第一條羣聊內容:

先拉個小羣,有好玩的東西或者問題能夠發進來一塊兒討論的說。 2018年10月3日 14:34 @soulteary

Hello World

兩天後,我開始將以前博客寫的一些文章發佈至除了知乎外的平臺,譬如:掘金等。

在10月寫了6篇文章以後,月底加入的同窗差很少有二十人,還有兩位老相識,基本都是衝着「工程化」、「持續集成」的話題參團的。

由於這類話題,複雜度相對較高,隻言片語解釋不清楚,因此羣內未有持續性的討論。

此刻,我還不知道該怎麼作,腦殼裏面一團漿糊。

2018年11月

由於知道離職休假可能會結束,我「肝」通了以前想玩的遊戲,寫了兩篇遊戲通關日誌,沒有繼續輸出技術文章。並且我還須要趕在妹紙生日前完成求婚的準備工做,直到 11月21日前,我都在潛水,這就致使了一個問題:你們在簡單溝通後被拉進來,可是都和我同樣,沉默不語。而且缺乏由於內容吸引來的新的小夥伴。

好在,有一位同窗站了出來打破了沉默:「羣主,能容許拉個票麼」。

打破沉默的消息

在一番灌水以後,羣裏的氣氛開始有變化,你們開始東一茬西一茬的聊技術:從 VSCode 配置聊到具體公司的技術團隊、再到開源以及打賞經濟、甚至還有養貓攻略。

一個你們彼此都是陌生人,不肯意吐露言語的羣,被一條你們都能參與的廣告盤活了,或許適當灌水有益

2018年12月

這個月發生的事情比較多。首先是步入十二月,我完成了求婚、從新入職美團,工做和生活上都有了身份變化。

其次是在忙碌的入職首月,我陸續發佈了兩篇使用容器解決平常需求的文章、以及個人年終總結。羣裏新同窗的也變得多了起來,固然也有一位原來渣浪的老同事。

此時羣裏的新人率超過了40%,我我的感受可能不是一件好事,好在羣裏的話題,幾乎都仍是技術相關:容器、代碼版本控制、前端技術。

羣裏也出現了第一個「無價值的廣告」,支付寶紅包二維碼。在提醒了這位同窗不要再發相似內容以後,另一位同窗給出了更優解,拉了這位同窗到「紅包羣」,解決問題就應該這麼作,永遠優先使用疏導手段而不是圍堵

考慮到這個事情我也有責任,以前加人也並無前置說明「什麼能夠發,什麼不能夠發」。因而我在入羣公告添加了一些麻煩的限制:「謝絕上下文不合時宜的廣告、或者對羣裏其餘人體驗不佳的內容」,接下來這類事情幾乎就沒有再發生過了。

月末的時候,來了一位被看成反面案例寫在入羣規則中的同窗,其實挺感激他的,若是沒有他,羣規怕是不能這麼完善:

  • 保持禮貌,溝通時須要進行換位思考。
  • 技術提問要讓人清晰易懂,能依靠搜索或者文檔解決的,請 DIY,而不是打攪羣裏多數用戶。

不過,請他離羣是下個月的事情:我當時還幻想着,多私聊溝通,或許他會開始換位思考羣裏其餘人的感覺。

可是這裏由於我抱有幻想,羣裏小夥伴被騷擾了一個月,我有嚴重的責任。過後我知道了,有的人真的是聽不進去建議的,該放棄就放棄,不要過度堅持

第二階段:擴張節奏控制

2019年1月

步入新年,你們情緒都十分高漲,部分同窗已經開始惦記花掉年終獎勵購置新設備:因而設備選購(筆記本、NAS、服務器、硬件)變成了羣裏常見的有趣話題,第一屆曬工位大賽也開始了。(記憶中是一位如今是產品經理的哥們桌面力壓衆工程師,哈哈。)

上文提到的那位瘋狂刷屏的同窗激起羣裏其餘同窗的不滿,私聊問我能不能管管。我意識到,再這樣下去你們都要屏蔽這個羣了:**因而嚴肅的請走了他。**在他被送走後,羣裏就沒有再出現瘋狂消費小夥伴們熱心&耐心的事情發生了。

請走這位刷屏的同窗

這個月是一年的開始,也是一年一度「互聯網寒冬」的開始,加上今年國際形勢的變化,今年的行業動態也被你們格外重視,不過羣裏的小夥伴相互鼓勵,在寒冬裏難免感覺到了一絲溫暖,仍是蠻有意思的。

由於上個月新人比例過高,我但願羣裏小夥伴可以彼此先「臉熟」,因此這個月後續就沒有再怎麼拉人入羣。這種水龍頭節流的方式一直用到如今,迄今爲止感受還不錯,由於沒有大量陌生人,因此羣裏小夥伴能夠相對放心的「冒泡」,可以有必定的社交安全感。

另外,一些同窗也開始在羣裏分享有用的技術資料,活動,技術數據等。

這時,我也開始對每一位加羣的同窗進行簡單的入羣前確認,確認你們是真的看過羣規內容,而不是隻想進羣湊個熱鬧,問個問題就撤。

2019年2月

2月是傳統春節,你們開始沉浸在喜慶的氛圍裏。

在討論雲服務的過程當中,不免會聊到網絡不通暢的問題,由於瞭解到以前這塊有朋友被喝茶,也知道一些羣被微信封禁的事情,因此開始在羣規裏進行限定:「謝絕討論法規不容許的內容」

固然,多數朋友看到這裏確定會想我過激了,「微信用戶十億,哪裏能知道我說了啥,並且我還用了火星文」,然而事情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這裏就不展開了。

過年的時候,或許是你們都終於有時間折騰了,由於 Mac/Nas/Docker 話題而入羣的同窗愈來愈多了。你們討論的問題重歸相對乾的技術話題:硬件、軟件使用、容器編排、持續集成。

月末的時候,淘寶老同事於江水在羣裏分享了一篇行文流暢的工做總結,激起了你們的點贊,內容仍是要有趣,並且最好要可以激起共鳴

2019年3月

3月發生了件讓我感動的事,你們開始自發的提醒新來的小夥伴不要討論一些敏感話題,我當時應該是忙着沒有顧上看羣信息。

謝謝幫助維護羣規則、和自覺遵照的小夥伴們

我這個月發了三篇文章,相比較雲端、容器這類題材,我選了知識管理繞不開的軟件 Confluence 和平常使用的工具 Mac OS X。雖然看着話題變簡單了,沒有聊複雜的事情,可是實際上覆蓋到的小夥伴仍是這批對「工做學習效率有要求的 Geek」。

這個月開始,羣裏技術話題開始密集,除了以前的話題外,還多了:微信機器人、AI Fake、DevOps、企業IT建設、雲服務商、編程語言、數據庫、羣聊雲debug、比特幣、量化交易….

固然,也有一些更貼近全部人的話題:久坐人羣的身體健康問題 、兼職問題、勞動仲裁,有的朋友有這類經驗,熱心的給當事人提供了相對靠譜的建議。

此時,多數人已經臉熟,尤爲是常冒泡的那幾位,因此我又開始了拉人入羣的動做。這個月我已經沒有太在乎羣人數了,由於添加好友的人數很是穩定,每週都會出現幾位新的朋友,並且前面基數已經到達幾十人,一週一兩位新人,不會對羣裏你們形成特別強烈的不安感。

2019年4月

好像是這個月,羣裏出現了第一位好友推薦拉人。也是這個月,星際蝸牛和二手商用服務器在羣裏遍地開花。嗯,Geek 的世界裏,怎麼能缺乏有趣的硬件玩具呢。

其實如今已經不須要過度擔憂羣聊內容了,由於你們都在積極建設者羣裏的技術氛圍(羣聊內容實在太多,原諒我翻不動了)。

這個月由於幫助研究院搭建了許多以前折騰過的基礎設施,還對一些配置進行了優化調整,因此趁着機會就寫了9篇文章做爲文檔,吸引來了很多容器、Linux 以及知識管理愛好者。

2019年5月

五月份,我繼續一邊按照原有計劃輸出「簡單好用的容器使用方案」,一邊在思考是否要大規模的拉人進羣:由於羣人數立刻破百。

權衡以後,我在月末寫了一篇意料到確定會有反對聲音的文章:《你的網站或許不須要前端構建》

其實不光是如此,我還使用這個方案,改造了公司內部的技術門戶和技術博客,作到了幾乎不用費勁維護,所見即所得、免發版維護。由於缺少精雕細琢,目前固然還存在一些欠缺的地方,不過先解決有和沒有的問題。解決好很差用,是時間問題罷了。

在掘金和微博上有了大量閱讀量以後,想要入羣的小夥伴開始激增。

2019年6月

以前提到,我一直在使用「水龍頭節流」的方式加人,如今羣人數基數接近三位數,加人就能夠稍微放開一些了。不過在相對密集拉了接近三十人以後,我判斷仍是要進行休養生息,讓你們從新有「安全感」。

並且這個月比五月還忙碌,合做項目出現意外情況,我須要投入更多時間去救火,同時公司內部還有一些未完的事情、以及新的事情出現須要解決。因此不算團隊共創會後的年中總結和遊戲通關攻略、技術文章實際就寫了兩篇

這個月你們的聊天討論除了9號外,已經打滿了這個月的日曆,羣開始本身活起來了。

對了,在離開新浪的五年後,在不使用職業身份認證的前提下,完成了加V認證。如今網頁上顯示的內容是:「互聯網資訊博主」、「頭條文章做者」。

沒有使用職業相關內容的認證

第三階段:精耕細做

2019年7月

終於把流水帳記錄到了第十個月,距離忙碌事情收尾還早。可是由於以前我的代碼倉庫、文章草稿、筆記軟件裏的存貨,能夠肆無忌憚的保證一個月起碼有三四篇質量還過得去的技術內容出現,能夠作到穩定吸引有同類興趣的小夥伴加入。

由於以前9個月的儲備,如今羣裏的狀態幾乎已是:你提問題,尤爲是網上很差搜索的問題,90% 會有小夥伴互助解答的狀態,而且還可能展開一段深刻的討論。

看着愈來愈多的小夥伴們互相添加好友(朋友圈點贊顯示),看着迄今爲止聊天已經打滿的日曆,我已經不擔憂這個羣的活躍和接下來去的狀態了。

這十個月以來的羣聊活動記錄

暫時看來,我只要繼續堅持下去,讓更多對技術和工做學習效率有理想有追求的同窗能進羣認識他的「同類人」,能在羣裏「玩起來」就夠了。

十個月中作的很差的地方

作的很差的地方有不少,這裏簡單提一個比較典型的事情。

以前提到由於平時忙碌以及控制入羣頻率的緣故,有的朋友隔了許久才進行溝通,好比:添加好友以後,雙方都由於忙碌,彼此沒有主動打招呼,羣聊對話被擠到很下面的狀況,出現過間隔半年才溝通的狀況,許多人甚至早早將聯繫人刪除 : (

隔了一個月纔打招呼

相似這樣的場景,其實能夠經過加行程提醒來解決。然而當時的我並無意識到,直到幾回清理聯繫人以後,我才意識到我作的缺失的地方,接下來須要進行改正。

固然,我也會看狀況主動拒絕經過一部分人的好友添加請求:

  • 徹底沒有任何備註,或加羣時只寫「我是XXX(網名)」,羣規倡導的是實名交流,但願羣裏朋友能夠發展線下朋友。我我的添加聯繫人底線是哪怕是使用網名,可是必須帶上你的來意,不清不楚的是怎麼一回事吶。
  • 一句話好友申請裏,打錯差很少一半字的人,我至關懼怕進羣以後,繼續這樣發揮,讓羣裏小夥伴以爲閱讀體驗不好。

我還會主動放棄一部分經過好友添加的人入羣:

  • 打招呼第一句就是快拉我入羣,而後不論怎麼回覆都沒回信的人。
  • 私聊明顯感受可能會讓羣裏小夥伴感受不適的人。
  • 看到我囉嗦的確認是否看過羣規,回覆「這麼麻煩」,而後秒刪好友的人。
  • 或者聊天每一句都會被微信提示「注意安全」,不要輕易發生資金往來的「神祕人物」。

神祕力量籠罩的人

最後

能讓一幫熱愛學習,而且願意付出生命中寶貴的時間去折騰技術的人聚在一塊兒聊天,還要彼此以禮相待、換位思考體諒他人,真心不容易,這是你們共同努力的結果,只憑一兩我的根本作不到

這種狀態應該就是劉老師提到過的「有價值的社羣吧」。

記憶中,最開始是前端工程師多一些,以後是運維和各類技術棧的後端多一些,而如今羣裏則出現了各類有趣經歷的同窗(按照記憶寫,無序):

  • 從事園區開發工做的小夥伴
  • 一位自稱窮Geek的海歸管理者
  • 技術背景的PM小夥伴
  • 投資背景相關的小夥伴
  • 作通訊相關的小夥伴
  • 運營商行業的小夥伴
  • 作安防監控的小夥伴
  • 少數民族的小夥伴
  • 堅決走學術路線的同窗
  • 糾結怎麼找女友的同窗
  • 非軟件專業的高校老師
  • 從事影視工做的小夥伴

但願這個小折騰羣愈來愈好。

真的但願。

—EOF


我如今有一個小小的折騰羣,裏面彙集了一些喜歡折騰的小夥伴。

在不發廣告的狀況下,咱們在裏面會一塊兒聊聊軟件、HomeLab、編程上的一些問題,也會在羣裏不按期的分享一些技術沙龍的資料。

喜歡折騰的小夥伴歡迎掃碼添加好友。(請註明來源和目的,不然不會經過審覈)

關於折騰羣入羣的那些事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