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strace命令(詳解) 本文詳細講述linux下的strace命令的用法。 strace 命令是一種強大的工具,它可以顯示全部由用戶空間程序發出的系統調用。 strace 顯示這些調用的參數並返回符號形式的值。strace 從內核接收信息,並且不須要以任何特殊的方式來構建內核。 下面記錄幾個經常使用 option . 1 -f -F選項告訴strace同時跟蹤fork和vfork出來的進程 2 -o xxx.txt 輸出到某個文件。 3 -e execve 只記錄 execve 這類系統調用 ————————————————— 進程沒法啓動,軟件運行速度忽然變慢,程序的」SegmentFault」等等都是讓每一個Unix系統用戶頭痛的問題, 本文經過三個實際案例演示如何使用truss、strace和ltrace這三個經常使用的調試工具來快速診斷軟件的」疑難雜症」。 truss和strace用來跟蹤一個進程的系統調用或信號產生的狀況,而 ltrace用來跟蹤進程調用庫函數的狀況。truss是早期爲System V R4開發的調試程序,包括Aix、FreeBSD在內的大部分Unix系統都自帶了這個工具; 而strace最初是爲SunOS系統編寫的,ltrace最先出如今GNU/DebianLinux中。 這兩個工具如今也已被移植到了大部分Unix系統中,大多數Linux發行版都自帶了strace和ltrace,而FreeBSD也可經過Ports安裝它們。 你不只能夠從命令行調試一個新開始的程序,也能夠把truss、strace或ltrace綁定到一個已有的PID上來調試一個正在運行的程序。三個調試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大致相同,下面僅介紹三者共有,並且是最經常使用的三個命令行參數: -f :除了跟蹤當前進程外,還跟蹤其子進程。 -o file :將輸出信息寫到文件file中,而不是顯示到標準錯誤輸出(stderr)。 -p pid :綁定到一個由pid對應的正在運行的進程。此參數經常使用來調試後臺進程。 使用上述三個參數基本上就能夠完成大多數調試任務了,下面舉幾個命令行例子: truss -o ls.truss ls -al: 跟蹤ls -al的運行,將輸出信息寫到文件/tmp/ls.truss中。 strace -f -o vim.strace vim: 跟蹤vim及其子進程的運行,將輸出信息寫到文件vim.strace。 ltrace -p 234: 跟蹤一個pid爲234的已經在運行的進程。 三個調試工具的輸出結果格式也很類似,以strace爲例: brk(0) = 0×8062aa8 brk(0×8063000) = 0×8063000 mmap2(NULL, 4096, PROT_READ, MAP_PRIVATE, 3, 0×92f) = 0×40016000 每一行都是一條系統調用,等號左邊是系統調用的函數名及其參數,右邊是該調用的返回值。 truss、strace和ltrace的工做原理大同小異,都是使用ptrace系統調用跟蹤調試運行中的進程,詳細原理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有興趣能夠參考它們的源代碼。 舉兩個實例演示如何利用這三個調試工具診斷軟件的」疑難雜症」: 案例一:運行clint出現Segment Fault錯誤 操做系統:FreeBSD-5.2.1-release clint是一個C++靜態源代碼分析工具,經過Ports安裝好以後,運行: # clint foo.cpp Segmentation fault (core dumped) 在Unix系統中碰見」Segmentation Fault」就像在MS Windows中彈出」非法操做」對話框同樣使人討厭。OK,咱們用truss給clint」把把脈」: # truss -f -o clint.truss clint Segmentation fault (core dumped) # tail clint.truss 739: read(0×6,0×806f000,0×1000) = 4096 (0×1000) 739: fstat(6,0xbfbfe4d0) = 0 (0×0) 739: fcntl(0×6,0×3,0×0) = 4 (0×4) 739: fcntl(0×6,0×4,0×0) = 0 (0×0) 739: close(6) = 0 (0×0) 739: stat(」/root/.clint/plugins」,0xbfbfe680) ERR#2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SIGNAL 11 SIGNAL 11 Process stopped because of: 16 process exit, rval = 139 咱們用truss跟蹤clint的系統調用執行狀況,並把結果輸出到文件clint.truss,而後用tail查看最後幾行。 注意看clint執行的最後一條系統調用(倒數第五行):stat(」/root/.clint/plugins」,0xbfbfe680) ERR#2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問題就出在這裏:clint找不到目錄」/root/.clint/plugins」,從而引起了段錯誤。怎樣解決?很簡單: mkdir -p /root/.clint/plugins,不過此次運行clint仍是會」Segmentation Fault」9。繼續用truss跟蹤,發現clint還須要這個目錄」/root/.clint/plugins/python」,建好這個目錄後 clint終於可以正常運行了。 案例二:vim啓動速度明顯變慢 操做系統:FreeBSD-5.2.1-release vim版本爲6.2.154,從命令行運行vim後,要等待近半分鐘才能進入編輯界面,並且沒有任何錯誤輸出。仔細檢查了.vimrc和全部的vim腳本都沒有錯誤配置,在網上也找不到相似問題的解決辦法,難不成要hacking source code?沒有必要,用truss就能找到問題所在: # truss -f -D -o vim.truss vim 這裏-D參數的做用是:在每行輸出前加上相對時間戳,即每執行一條系統調用所耗費的時間。咱們只要關注哪些系統調用耗費的時間比較長就能夠了,用less仔細查看輸出文件vim.truss,很快就找到了疑點: 735: 0.000021511 socket(0×2,0×1,0×0) = 4 (0×4) 735: 0.000014248 setsockopt(0×4,0×6,0×1,0xbfbfe3c8,0×4) = 0 (0×0) 735: 0.000013688 setsockopt(0×4,0xffff,0×8,0xbfbfe2ec,0×4) = 0 (0×0) 735: 0.000203657 connect(0×4,{ AF_INET 10.57.18.27:6000 },16) ERR#61 ‘Connection refused’ 735: 0.000017042 close(4) = 0 (0×0) 735: 1.009366553 nanosleep(0xbfbfe468,0xbfbfe460) = 0 (0×0) 735: 0.000019556 socket(0×2,0×1,0×0) = 4 (0×4) 735: 0.000013409 setsockopt(0×4,0×6,0×1,0xbfbfe3c8,0×4) = 0 (0×0) 735: 0.000013130 setsockopt(0×4,0xffff,0×8,0xbfbfe2ec,0×4) = 0 (0×0) 735: 0.000272102 connect(0×4,{ AF_INET 10.57.18.27:6000 },16) ERR#61 ‘Connection refused’ 735: 0.000015924 close(4) = 0 (0×0) 735: 1.009338338 nanosleep(0xbfbfe468,0xbfbfe460) = 0 (0×0) vim試圖鏈接10.57.18.27這臺主機的6000端口(第四行的connect()),鏈接失敗後,睡眠一秒鐘繼續重試(第6行的 nanosleep())。以上片段循環出現了十幾回,每次都要耗費一秒多鐘的時間,這就是vim明顯變慢的緣由。但是,你確定會納悶:」vim怎麼會平白無故鏈接其它計算機的6000端口呢?」。問得好,那麼請你回想一下6000是什麼服務的端口?沒錯,就是X Server。看來vim是要把輸出定向到一個遠程X Server,那麼Shell中確定定義了DISPLAY變量,查看.cshrc,果真有這麼一行:setenv DISPLAY ${REMOTEHOST}:0,把它註釋掉,再從新登陸,問題就解決了。 案例三:用調試工具掌握軟件的工做原理 操做系統:Red Hat Linux 9.0 用調試工具實時跟蹤軟件的運行狀況不只是診斷軟件」疑難雜症」的有效的手段,也可幫助咱們理清軟件的」脈絡」,即快速掌握軟件的運行流程和工做原理,不失爲一種學習源代碼的輔助方法。下面這個案例展示瞭如何使用strace經過跟蹤別的軟件來」觸發靈感」,從而解決軟件開發中的難題的。 你們都知道,在進程內打開一個文件,都有惟一一個文件描述符(fd:file descriptor)與這個文件對應。而本人在開發一個軟件過程當中遇到這樣一個問題: 已知一個fd,如何獲取這個fd所對應文件的完整路徑?不論是Linux、FreeBSD或是其它Unix系統都沒有提供這樣的API,怎麼辦呢?咱們換個角度思考:Unix下有沒有什麼軟件能夠獲取進程打開了哪些文件?若是你經驗足夠豐富,很容易想到lsof,使用它既能夠知道進程打開了哪些文件,也能夠了解一個文件被哪一個進程打開。好,咱們用一個小程序來試驗一下lsof,看它是如何獲取進程打開了哪些文件。lsof: 顯示進程打開的文件。 /* testlsof.c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void) { open(」/tmp/foo」, O_CREAT|O_RDONLY); /* 打開文件/tmp/foo */ sleep(1200); /* 睡眠1200秒,以便進行後續操做 */ return 0; } 將testlsof放入後臺運行,其pid爲3125。命令lsof -p 3125查看進程3125打開了哪些文件,咱們用strace跟蹤lsof的運行,輸出結果保存在lsof.strace中: # gcc testlsof.c -o testlsof # ./testlsof & [1] 3125 # strace -o lsof.strace lsof -p 3125 咱們以」/tmp/foo」爲關鍵字搜索輸出文件lsof.strace,結果只有一條: # grep ‘/tmp/foo’ lsof.strace readlink(」/proc/3125/fd/3″, 「/tmp/foo」, 4096) = 8 原來lsof巧妙的利用了/proc/nnnn/fd/目錄(nnnn爲pid):Linux內核會爲每個進程在/proc/創建一個以其pid爲名的目錄用來保存進程的相關信息,而其子目錄fd保存的是該進程打開的全部文件的fd。目標離咱們很近了。好,咱們到/proc/3125/fd/看個究竟: # cd /proc/3125/fd/ # ls -l total 0 lrwx—— 1 root root 64 Nov 5 09:50 0 -> /dev/pts/0 lrwx—— 1 root root 64 Nov 5 09:50 1 -> /dev/pts/0 lrwx—— 1 root root 64 Nov 5 09:50 2 -> /dev/pts/0 lr-x—— 1 root root 64 Nov 5 09:50 3 -> /tmp/foo # readlink /proc/3125/fd/3 /tmp/foo 答案已經很明顯了:/proc/nnnn/fd/目錄下的每個fd文件都是符號連接,而此連接就指向被該進程打開的一個文件。咱們只要用readlink()系統調用就能夠獲取某個fd對應的文件了,代碼以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get_pathname_from_fd(int fd, char pathname[], int n) { char buf[1024]; pid_t pid; bzero(buf, 1024); pid = getpid(); snprintf(buf, 1024, 「/proc/%i/fd/%i」, pid, fd); return readlink(buf, pathname, n); } int main(void) { int fd; char pathname[4096]; bzero(pathname, 4096); fd = open(」/tmp/foo」, O_CREAT|O_RDONLY); get_pathname_from_fd(fd, pathname, 4096); printf(」fd=%d; pathname=%sn」, fd, pathname); return 0; } 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在FreeBSD 5 以後系統默認已經再也不自動裝載proc文件系統,所以,要想使用truss或strace跟蹤程序,你必須手工裝載proc文件系統:mount -t procfs proc /proc;或者在/etc/fstab中加上一行: proc /proc procfs rw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