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關於一篇Python拷貝的文章,寫的很清晰,轉載一下python
Python中,對象的賦值,拷貝(深/淺拷貝)之間是有差別的,若是使用的時候不注意,就可能產生意外的結果。
下面本文就經過簡單的例子介紹一下這些概念之間的差異。app
對象賦值
直接看一段代碼:函數
will = ["Will", 28, ["Python", "C#", "JavaScript"]]
wilber = will
print id(will)
print will
print [id(ele) for ele in will]
print id(wilber)
print wilber
print [id(ele) for ele in wilber]
will[0] = "Wilber"
will[2].append("CSS")
print id(will)
print will
print [id(ele) for ele in will]
print id(wilber)
print wilber
print [id(ele) for ele in wilber]
代碼的輸出爲:
code
下面來分析一下這段代碼:對象
- 首先,建立了一個名爲will的變量,這個變量指向一個list對象,從第一張圖中能夠看到全部對象的地址(每次運行,結果可能不一樣)
- 而後,經過will變量對wilber變量進行賦值,那麼wilber變量將指向will變量對應的對象(內存地址),也就是說"wilber is will","wilber[i] is will[i]"
- 能夠理解爲,Python中,對象的賦值都是進行對象引用(內存地址)傳遞
- 第三張圖中,因爲will和wilber指向同一個對象,因此對will的任何修改都會體如今wilber上
- 這裏須要注意的一點是,str是不可變類型,因此當修改的時候會替換舊的對象,產生一個新的地址39758496
淺拷貝
下面就來看看淺拷貝的結果:blog
import copy
will = ["Will", 28, ["Python", "C#", "JavaScript"]]
wilber = copy.copy(will)
print id(will)
print will
print [id(ele) for ele in will]
print id(wilber)
print wilber
print [id(ele) for ele in wilber]
will[0] = "Wilber"
will[2].append("CSS")
print id(will)
print will
print [id(ele) for ele in will]
print id(wilber)
print wilber
print [id(ele) for ele in wilber]
代碼結果爲:
分析一下這段代碼:ip
- 首先,依然使用一個will變量,指向一個list類型的對象
- 而後,經過copy模塊裏面的淺拷貝函數copy(),對will指向的對象進行淺拷貝,而後淺拷貝生成的新對象賦值給wilber變量
- 淺拷貝會建立一個新的對象,這個例子中"wilber is not will"
- 可是,對於對象中的元素,淺拷貝就只會使用原始元素的引用(內存地址),也就是說"wilber[i] is will[i]"
- 當對will進行修改的時候
- 因爲list的第一個元素是不可變類型,因此will對應的list的第一個元素會使用一個新的對象39758496
- 可是list的第三個元素是一個可不類型,修改操做不會產生新的對象,因此will的修改結果會相應的反應到wilber上
總結一下,當咱們使用下面的操做的時候,會產生淺拷貝的效果:內存
- 使用切片[:]操做
- 使用工廠函數(如list/dir/set)
- 使用copy模塊中的copy()函數
深拷貝
最後來看看深拷貝:字符串
import copy
will = ["Will", 28, ["Python", "C#", "JavaScript"]]
wilber = copy.deepcopy(will)
print id(will)
print will
print [id(ele) for ele in will]
print id(wilber)
print wilber
print [id(ele) for ele in wilber]
will[0] = "Wilber"
will[2].append("CSS")
print id(will)
print will
print [id(ele) for ele in will]
print id(wilber)
print wilber
print [id(ele) for ele in wilber]
代碼的結果爲:
get
分析一下這段代碼:
- 首先,一樣使用一個will變量,指向一個list類型的對象
- 而後,經過copy模塊裏面的深拷貝函數deepcopy(),對will指向的對象進行深拷貝,而後深拷貝生成的新對象賦值給wilber變量
- 跟淺拷貝相似,深拷貝也會建立一個新的對象,這個例子中"wilber is not will"
- 可是,對於對象中的元素,深拷貝都會從新生成一份(有特殊狀況,下面會說明),而不是簡單的使用原始元素的引用(內存地址)
- 例子中will的第三個元素指向39737304,而wilber的第三個元素是一個全新的對象39773088,也就是說,"wilber[2] is not will[2]"
- 當對will進行修改的時候
- 因爲list的第一個元素是不可變類型,因此will對應的list的第一個元素會使用一個新的對象39758496
- 可是list的第三個元素是一個可不類型,修改操做不會產生新的對象,可是因爲"wilber[2] is not will[2]",因此will的修改不會影響wilber
拷貝的特殊狀況
其實,對於拷貝有一些特殊狀況:
- 對於非容器類型(如數字、字符串、和其餘'原子'類型的對象)沒有拷貝這一說
- 也就是說,對於這些類型,"obj is copy.copy(obj)" 、"obj is copy.deepcopy(obj)"
- 若是元祖變量只包含原子類型對象,則不能深拷貝,看下面的例子
總結
本文介紹了對象的賦值和拷貝,以及它們之間的差別:
- Python中對象的賦值都是進行對象引用(內存地址)傳遞
- 使用copy.copy(),能夠進行對象的淺拷貝,它複製了對象,但對於對象中的元素,依然使用原始的引用.
- 若是須要複製一個容器對象,以及它裏面的全部元素(包含元素的子元素),可使用copy.deepcopy()進行深拷貝
- 對於非容器類型(如數字、字符串、和其餘'原子'類型的對象)沒有被拷貝一說
- 若是元祖變量只包含原子類型對象,則不能深拷貝,看下面的例子
PS:做者:田小計劃
出處:http://www.cnblogs.com/wilber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