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由幾維安全和看雪學院聯合主辦的「2018物聯網安全行業論壇」在北京舉行。幾維安全CEO範俊偉在論壇上表示,因爲攻擊者可直接購買、拆解物聯網終端,一旦獲取其代碼,分析代碼漏洞,就可進行攻擊。若是對代碼進行加密,即便攻擊者拿到代碼,也難以分析業務漏洞並實施攻擊。安全
幾維安全CEO範俊偉服務器
範俊偉在分享中指出,據Gartner預測,到2020年物聯網將連接全球40億的用戶、250億以上的終端設備,在此過程當中將會有2500萬的應用App被開發出來,沉澱出超過50萬億GB的數據,同時創造出4萬億美金的收入機會。同時,不一樣於傳統設備和應用場景的差別化安全需求凸顯。網站
範俊偉表示,傳統模式下,大多數業務邏輯放在服務器上,其所面臨的威脅可能是針對服務器的攻擊,而在物聯網環境下,隨着數字資產的產生和業務場景的變化,大量智能終端將出如今人們身邊,此時,智能終端受到惡意利用和攻擊將給人帶來直接的安全威脅,形成信息泄露、經濟受損甚至是人身安全,好比對智能汽車、智能家居產品的攻擊帶來的危害。加密
「物聯網終端的安全和Web(網站)服務器的安全是不同的。」範俊偉指出,訪問Web網頁,用戶接觸不到服務器,難以獲知服務器中的業務漏洞。blog
而物聯網終端不一樣,其軟件部分以固件的形式存在,其中的代碼等內容是全部漏洞挖掘和軟件攻擊的基礎,因爲物聯網終端設備直接發到用戶手裏,黑灰產等攻擊者也能夠購買設備,而後進行拆解、提取代碼、分析業務漏洞,進而實施攻擊。開發
有什麼方法能增長攻擊者獲取並分析代碼的難度嗎?範俊偉指出,安全永遠都是一個對抗攻防的過程,更安全的體系構建和關鍵點保護能從空間上和時間上延緩攻擊、提升攻擊者的成本,致使其最終放棄攻擊。get
傳統的保護方法只能增長獲取代碼的難度,並不能增長分析代碼的難度,好比在App上加一層「保護殼」,攻擊者一旦破解「保護殼」,將直接獲取代碼,分析業務漏洞。而若是在開發過程當中就加入加密機制,把安全技術下沉到代碼層,不干預代碼正常的業務邏輯,這樣一來,即便攻擊者拿到應用或終端,也難以分析業務邏輯和漏洞。產品
(文/南都我的信息保護研究中心研究員 尤一煒)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