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如何測試及其行爲特徵判斷

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不會主動攻擊他人,從表現上相對安全一些,常見的行爲表現多爲對抗性格、或者逆反心理者身上,由於自己存在相關心理問題,所以極易可能轉換爲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簡單的說,就是本身遭到指責或者不公平待遇時,又不得不屈服,可是心理又極度不滿,從而產生各類糾結的心理狀態的一種思想過程。
 
 
1、 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的心理表現
 
一、 遇到問題或者不滿時,雖然不會直接表達不滿,可是會出現長期的不高興、記仇、心情低落、持續鬱悶的狀況,即便問題解決了,不高興的情緒,仍然久久不能忘懷。
 
二、 對於他人提出的要求,違心的答應或者承諾,只是迫於面子而並不是真心實意,所以更不會去信守承諾,最後也是會找各類理由推脫甩鍋。
 
三、 記仇暗中計劃報復,被動攻擊型人格一旦認爲不知足本身的意願,或者感受到不愉快,就會產生報復心理。
 
四、 喜歡背後抱怨,由於本身沒法解決,又不得不接受,因此常常會出現各類抱怨,但又不敢當面指責,因此只能經過這種形式來緩解本身的情緒。
 
五、 如進行PDQ4 人格障礙篩查,咱們會發現,篩查量化表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這部份量化表,分數會有所偏高。
 
2、 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的行爲表現
 
一、 發泄情緒多半選擇被動挑選的形式,例如:消極怠工、作事拖拉、不信守承諾等行爲做爲報復手段。
 
二、 爭辯永遠比實幹多,對本身的不自信,言語中充滿着各類無奈和沒辦法,沒法解決,又對本身的前途無望的一種狀態。
 
三、 沒法用正確的表達方式來發泄本身的情緒,釋放本身的情感,永遠只能用被動消極的狀態去應對,狀況也會愈來愈糟糕,而後沒法挽回。
 
四、 想法執拗,行爲固執,當本身認定不滿時,這種心理狀態就會越放越大,不自覺的想起而後產生怨恨,而且很難忘記。
 
 
一、 童年時期家長過於嚴厲,使子女不敢違背家長意願,以致於這種不當的教育方式,致使子女產生了沒法抗拒,不得不接受的情緒,委曲求全的心理狀態。
 
二、 人際關係差,從小就孤僻,不善言談,被其餘小朋友過度排擠。以致於最後逐漸演化爲自卑的性格,長此以往壓力愈來愈大,最終產生抵抗情緒。
 
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與其餘人格障礙同樣,有着難鑑別,不容易發現的特色,會與不高興,心情差混淆,可是能夠確定是,如何消除抱怨,選擇正確的發泄渠道是預防各類人格障礙的有效方法,必要時仍是須要諮詢相關心理醫生。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