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詳解:
獨立硬盤冗餘陣列(RAID,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舊稱廉價磁盤冗餘陣列(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簡稱磁盤陣列。利用虛擬化存儲技術把多個硬盤組合起來,成爲一個或多個硬盤陣列組,目的提高性能或數據冗餘或是二者同時提高。
RAID分類: 算法
幾種常見RAID類型描述:併發
RAID-0 :striping(條帶模式),至少須要兩塊磁盤,作RAID分區的大小最好是相同的(能夠充分發揮並優點);而數據分散存儲於不一樣的磁盤上,在讀寫的時候能夠實現併發,因此相對其讀寫性能最好;可是沒有容錯功能,任何一個磁盤的損壞將損壞所有數據。
RAID-1 :mirroring(鏡像卷),至少須要兩塊硬盤,raid大小等於兩個raid分區中最小的容量(最好將分區大小分爲同樣),可增長熱備盤提供必定的備份能力;數據有冗餘,在存儲時同時寫入兩塊硬盤,實現了數據備份;但相對下降了寫入性能,可是讀取數據時能夠併發,幾乎相似於raid-0的讀取效率。
RAID-5 :須要三塊或以上硬盤,能夠提供熱備盤實現故障的恢復;採用奇偶效驗,可靠性強,且只有同時損壞兩塊硬盤時數據纔會徹底損壞,只損壞一塊硬盤時,系統會根據存儲的奇偶校驗位重建數據,臨時提供服務;此時若是有熱備盤,系統還會自動在熱備盤上重建故障磁盤上的數據。
RAID 6:RAID 6 與RAID 5相比,增長了第二個獨立的奇偶校驗信息塊。 兩個獨立的奇偶系統使用不一樣的算法, 數據的可靠性很是高. 即便兩塊磁盤同時失效,也不會影響數據的使用。 但須要分配給奇偶校驗信息更大的磁盤空間,相對於RAID 5有更大的「寫損失」。RAID 6 的寫性能很是差, 較差的性能和複雜的實施使得RAID 6不多使用。
RAID10:也被稱爲鏡象陣列條帶。象RAID0同樣,數據跨磁盤抽取;象RAID1同樣,每一個磁盤都有一個鏡象磁盤, 因此RAID 10的另外一種會說法是 RAID 0+1。RAID10提供100%的數據冗餘,支持更大的捲尺寸,但價格也相對較高。對大多數只要求具備冗餘度而沒必要考慮價格的應用來講,RAID10提 供最好的性能。使用RAID10,能夠得到更好的可靠性,由於即便兩個物理驅動器發生故障(每一個陣列中一個),數據仍然能夠獲得保護。RAID10須要4 + 2*N 個磁盤驅動器(N >=0), 並且只能使用其中一半(或更小, 若是磁盤大小不一)的磁盤用量, 例如 4 個 250G 的硬盤使用RAID10 陣列, 實際容量是 500G。
RAID50:RAID 5與RAID 0的組合,先做RAID 5,再做RAID 0,也就是對多組RAID 5彼此構成Stripe訪問。因爲RAID 50是以RAID 5爲基礎,而RAID 5至少須要3顆硬盤,所以要以多組RAID 5構成RAID 50,至少須要6顆硬盤。以RAID 50最小的6顆硬盤配置爲例,先把6顆硬盤分爲2組,每組3顆構成RAID 5,如此就獲得兩組RAID 5,而後再把兩組RAID 5構成RAID 0。RAID 50在底層的任一組或多組RAID 5中出現1顆硬盤損壞時,仍能維持運做,不過若是任一組RAID 5中出現2顆或2顆以上硬盤損毀,整組RAID 50就會失效。RAID 50因爲在上層把多組RAID 5構成Stripe,性能比起單純的RAID 5高,容量利用率比RAID5要低。好比一樣使用9顆硬盤,由各3顆RAID 5再組成RAID 0的RAID 50,每組RAID 5浪費一顆硬盤,利用率爲(1-3/9),RAID 5則爲(1-1/9)。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