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佈式文件系統MFS(moosefs)實現存儲共享(第二版)
因爲用戶數量的不斷攀升,我對訪問量大的應用實現了可擴展、高可靠的集羣部署(即lvs+keepalived的方式),但仍然有用戶反饋訪問慢的問題。經過排查個服務器的狀況,發現問題的根源在於共享存儲服務器NFS。在我這個網絡環境裏,N個服務器經過nfs方式共享一個服務器的存儲空間,使得NFS服務器不堪重負。察看系統日誌,全是nfs服務超時之類的報錯。通常狀況下,當nfs客戶端數目較小的時候,NFS性能不會出現問題;一旦NFS服務器數目過多,而且是那種讀寫都比較頻繁的操做,所獲得的結果就不是咱們所期待的。下面是某個集羣使用nfs共享的示意圖:
這種架構除了性能問題而外,還存在單點故障,一旦這個NFS服務器發生故障,全部靠共享提供數據的應用就再也不可用,儘管用rsync方式同步數據到另一個服務器上作nfs服務的備份,但這對提升整個系統的性能毫無幫助。基於這樣一種需求,咱們須要對nfs服務器進行優化或採起別的解決方案,然而優化並不能對應對日益增多的客戶端的性能要求,所以惟一的選擇只能是採起別的解決方案了;經過調研,分佈式文件系統是一個比較合適的選擇。採用分佈式文件系統後,服務器之間的數據訪問再也不是一對多的關係(1個NFS服務器,多個NFS客戶端),而是多對多的關係,這樣一來,性能大幅提高毫無問題。
到目前爲止,有數十種以上的分佈式文件系統解決方案可供選擇,如lustre,hadoop,Pnfs等等。我嘗試了PVFS,hadoop,moosefs這三種應用,參看了lustre、KFS等諸多技術實施方法,最後我選擇了moosefs(如下簡稱MFS)這種分佈式文件系統來做爲個人共享存儲服務器。爲何要選它呢?我來講說個人一些見解:
一、 實施起來簡單。MFS的安裝、部署、配置相對於其餘幾種工具來講,要簡單和容易得多。看看lustre 700多頁的pdf文檔,讓人頭昏吧。
二、 不停服務擴容。MFS框架作好後,隨時增長服務器擴充容量;擴充和減小容量皆不會影響現有的服務。注:hadoop也實現了這個功能。
三、 恢復服務容易。除了MFS自己具有高可用特性外,手動恢復服務也是很是快捷的,緣由參照第1條。
四、 我在實驗過程當中獲得做者的幫助,這讓我非常感激。
MFS
特性(根據官方網站翻譯)
★ 高可靠性(數據能被分紅幾個副本存儲在不一樣的計算機裏)
★ 經過增長計算機或增長新的硬盤動態擴充可用磁盤空間
★ 能夠設置刪除文件的空間回收時間
[root@mysql-bk serydir]# mfsgettrashtime bind-9.4.0.tar.gz
bind-9.4.0.tar.gz: 600
|
文件被刪除10分鐘後(600秒),才真正刪除文件,回收磁盤空間。
★ 爲文件建立快照
MFS
文件系統的組成
一、 元數據服務器。在整個體系中負責管理管理文件系統,目前MFS只支持一個元數據服務器master,這是一個單點故障,須要一個性能穩定的服務器來充當。但願從此MFS能支持多個master服務器,進一步提升系統的可靠性。
二、 元數據日誌服務器。備份master服務器的變化日誌文件,文件類型爲changelog_ml.*.mfs。當元數據服務器數據丟失或者損毀,可從日誌服務器取得文件進行恢復。
三、 數據存儲服務器chunkserver。真正存儲用戶數據的服務器。存儲文件時,首先把文件分紅塊,而後這些塊在數據服務器chunkserver之間複製(複製份數能夠手工指定,建議設置副本數爲3)。數據服務器能夠是多個,而且數量越多,可以使用的「磁盤空間」越大,可靠性也越高。
四、 客戶端。使用MFS文件系統來存儲和訪問的主機稱爲MFS的客戶端,成功掛接MFS文件系統之後,就能夠像之前使用NFS同樣共享這個虛擬性的存儲了。
元數據服務器安裝和配置
元數據服務器能夠是linux,也能夠是unix,你能夠根據本身的使用習慣選擇操做系統,在個人環境裏,我是用freebsd作爲MFS元數據的運行平臺。GNU源碼,在各類類unix平臺的安裝都基本一致。
(一) 安裝元數據服務
一、下載GNU源碼
wget http://ncu.dl.sourceforge.net/project/moosefs/moosefs/1.6.11/mfs-1.6.11.tar.gz
二、解包 tar zxvf mfs-1.6.11.tar.gz
三、切換目錄 cd mfs-1.6.11
四、建立用戶 useradd mfs –s /sbin/nologin
五、配置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fs --with-default-user=mfs --with-default-group=mfs
六、編譯安裝 make ; make install
(二) 配置元數據服務
元數據服務器的配置文件被放置於安裝目錄/usr/local/mfs/etc。與mfs-1.5.12版本不一樣的是:mfs-1.6.x版安裝完成只有模版文件,其後綴形如mfsmaster.cfg.dist。爲了使mfs master正常工做,須要兩個配置文件mfsmaster.cfg及mfsexports.cfg,前者爲主配置文件,後者爲權限控制文件(mfs客戶端掛接時使用)。
(1)主配置文件mfsmaster.cfg,可直接從模版文件拷貝而來,打開這個配置文件/usr/local/mfs/etc/mfsmaster.cfg,看看都有哪些內容:
# WORKING_USER = mfs
# WORKING_GROUP = mfs
# SYSLOG_IDENT = mfsmaster
# LOCK_MEMORY = 0
# NICE_LEVEL = -19
# EXPORTS_FILENAME = /usr/local/mfs/etc/mfsexports.cfg
# DATA_PATH = /usr/local/mfs/var/mfs
# BACK_LOGS = 50
# REPLICATIONS_DELAY_INIT = 300
# REPLICATIONS_DELAY_DISCONNECT = 3600
# MATOML_LISTEN_HOST = *
# MATOML_LISTEN_PORT = 9419
# MATOCS_LISTEN_HOST = *
# MATOCS_LISTEN_PORT = 9420
# MATOCU_LISTEN_HOST = *
# MATOCU_LISTEN_PORT = 9421
# CHUNKS_LOOP_TIME = 300
# CHUNKS_DEL_LIMIT = 100
# CHUNKS_WRITE_REP_LIMIT = 1
# CHUNKS_READ_REP_LIMIT = 5
# REJECT_OLD_CLIENTS = 0
# deprecated, to be removed in MooseFS 1.7
# LOCK_FILE = /var/run/mfs/mfsmaster.lock
|
儘管每行都被註釋掉了,但它們倒是配置文件的默認值,要改變這些值,須要取消註釋,而後明確指定其取值。接下來講明一下其中一些項目的含義。
◆ EXPORTS_FILENAME = /usr/local/mfs/etc/mfsexports.cfg 權限控制文件的存放位置。
◆ DATA_PATH = /usr/local/mfs/var/mfs 數據存放路徑,只元數據的存放路徑。那麼這些數據都包括哪些呢?進目錄看看,大體分3種類型的文件:
這些文件也一樣要存儲在其餘數據存儲服務器的相關目錄。
◆ MATOCS_LISTEN_PORT = 9420 MATOCS--master to chunkserver,即元數據服務器使用9420這個監聽端口來接受數據存儲服務器chunkserver端的鏈接。
◆ MATOML_LISTEN_PORT = 9419 MATOML---master to metalogger,用於備份元數據服務器的變化日誌。注:Mfs-1.5.12之前的版本沒有這個項目。
◆ MATOCU_LISTEN_PORT = 9421 元數據服務器在9421端口監聽,用以接受客戶端對MFS進行遠程掛接(客戶端以mfsmount掛接MFS)
◆ 其餘部分看字面意思都不難理解。還有幾個與時間有關的數值,其單位是秒。
這個配置文件,沒必要作修改就能工做了。
(2)配置文件/usr/local/mfs/etc/mfsexports.cfg,也可直接從模版文件複製而來。這個文件的內容,十分相似NFS服務器的exports文件.實際配置時,可參照這個文件的默認行來修改以知足本身的應用需求.個人mfsexports.cfg文件的內容爲:
(3)複製文件
cp /usr/local/mfs/var/mfs/metadata.mfs.empty /usr/local/mfs/var/mfs/metadata.mfs
這是一個8字節的文件,爲mfs-1.6.x新增項目。
(三) 元數據服務器master啓動
元數據服務器能夠單獨啓動,即便沒有任何數據存儲服務器(chunkserver)也是能正常工做的,所以當咱們安裝配置完MFS後,便可啓動它。執行命令 /usr/local/mfs/sbin/mfsmaster start ,若是沒有意外,元數據庫服務器就應該做爲一個守護進程運行起來。如今咱們能夠經過3個方面來檢查一下MFS master的運行情況:
一、 檢查進程
二、 檢查網絡狀態
三、 檢查系統日誌
MFS的日誌會直接寫入系統日誌。當咱們增長數據存儲服務器(chunkserver)或數據存儲服務器(chunkserver)處故障時,都能在系統日誌找到這些記錄。注意,這個日誌跟元數據變化日誌不是一回事情。
(四)、關閉元數據服務器
關閉元數據服務器,務必使用 /usr/local/mfs/sbin/mfsmaster –s 這種方式,若是直接使用kill殺死進程,將致使下次啓動時出現找不到相關文件,而不能正常啓動服務器。這個必定要謹慎。固然,若是發生了這個事情,仍是能夠經過 mfsmetastore 來恢復的。
元數據日誌服務器安裝和配置
元數據日誌服務爲mfs 1.6之後版本新增的服務,便可以把元數據日誌保留在元數據服務器,也能夠單獨存儲。爲保證其可靠性,最好單獨放置。須要注意的是,源數據日誌守護進程跟元數據服務器(master)在同一個服務器上,備份元數據日誌的服務器做爲它的客戶端,從元數據服務器取得日誌文件進行備份。
(一)安裝元數據日誌服務器metalogger
一、下載GNU源碼
wget http://ncu.dl.sourceforge.net/project/moosefs/moosefs/1.6.11/mfs-1.6.11.tar.gz
二、解包 tar zxvf mfs-1.6.11.tar.gz
三、切換目錄 cd mfs-1.6.11
四、建立用戶 useradd mfs –s /sbin/nologin
五、配置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fs --with-default-user=mfs --with-default-group=mfs
六、編譯安裝 make ; make install
(二)元數據日誌服務(metalogger)配置
該服務僅須要一個配置文件,這裏咱們只須要從模板文件複製一個,而後稍微加以修改便可,下面是個人某個metalogger 的配置文件:
[root@hynfs-2 etc]# more mfsmetalogger.cfg
# WORKING_USER = mfs
# WORKING_GROUP = mfs
# SYSLOG_IDENT = mfsmetalogger
# LOCK_MEMORY = 0
# NICE_LEVEL = -19
# DATA_PATH = /usr/local/mfs/var/mfs
# BACK_LOGS = 50
# META_DOWNLOAD_FREQ = 24
# MASTER_RECONNECTION_DELAY = 5
MASTER_HOST = 192.168.93.18
MASTER_PORT = 9419
# MASTER_TIMEOUT = 60
# deprecated, to be removed in MooseFS 1.7
# LOCK_FILE = /var/run/mfs/mfsmetalogger.lock
|
這個配置文件,惟一須要修改的地方就是MASTER_HOST,它的值必須是元數據服務器的主機名或者ip地址。另外,爲方便你們進一步理解,我把配置文件裏其餘幾個項目簡單的說明一下:
(1)SYSLOG_IDENT = mfsmetalogger 元數據日誌服務運行時,在系統日誌輸出的標識,下面給出一段系統日誌:
(2)DATA_PATH = /usr/local/mfs/var/mfs 從元數據服務器(master)抓回文件,而後進行存放的路徑。
(3)BACK_LOGS = 50 存放備份日誌的總個數爲50,超出50則輪轉。在作元數據恢復時,僅僅須要最近的那個日誌文件備份,所以默認的日誌個數就足夠了,這也保證了日誌備份不會寫滿整個分區。
(4)META_DOWNLOAD_FREQ = 24 元數據備份文件下載請求頻率。默認爲24小時,即每隔一天從元數據服務器(MASTER)下載一個metadata.mfs.back文件。當元數據服務器關閉或者出故障時,matedata.mfs.back文件將消失,那麼要恢復整個mfs,則需從metalogger服務器取得該文件。請特別注意這個文件,它與日誌文件一塊兒,纔可以恢復整個被損壞的分佈式文件系統。
(三)元數據日誌服務(metalogger)運行及關閉
1、啓動過程爲:
/usr/local/mfs/sbin/mfsmetalogger start
working directory: /usr/local/mfs/var/mfs
lockfile created and locked
initializing mfsmetalogger modules ...
mfsmetalogger daemon initialized properly
|
啓動過程若是不能跟元數據服務器進行通訊的話,系統會給出錯誤信息。
2、關閉服務,執行命令
/usr/local/mfs/sbin/mfsmetalogger
stop
3、檢查服務的運行情況。從兩個方面看,一個是元數據服務器,另外一個是自己的數據生成狀況。
◆察看元數據服務器網絡鏈接,能夠看見日誌服務器鏈接到元數據服務器的tcp 9419端口。
◆查看日誌服務器的工做目錄,正常狀況應該看見已經有文件生成了(從元數據服務器獲取過來的)。能夠手動從元數據服務器複製一個日誌文件過來比較文件的內容。
數據存儲
chunkserver
服務器的安裝配置
數據存儲服務器chunkserver也是能夠運行在各類類unix平臺的,所以再也不多說。一個MFS環境到底能集羣多少服務器,做者的說法是上PB容量,我的建議,最好3臺以上;而且專門用來作存儲,不要把它跟master搞到一個機器(理論上沒問題,實現也是能夠的,但這不是一個好策略)。由於每一個數據存儲服務器的安裝和配置都是相同的,因此只需按照一個服務器的操做就能夠了。
(一)、安裝數據存儲服務器 chunkserver
一、下載GNU源碼
wget http://ncu.dl.sourceforge.net/project/moosefs/moosefs/1.6.11/mfs-1.6.11.tar.gz
二、解包 tar zxvf mfs-1.6.11.tar.gz
三、切換目錄 cd mfs-1.6.11
四、建立用戶 useradd mfs –s /sbin/nologin
五、配置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fs --with-default-user=mfs --with-default-group=mfs
六、編譯安裝 make ; make install
(二)配置數據存儲服務器chunkserver
數據存儲服務器有2個配置服務器須要修改,一個是主配置文件 mfschunkserver.cfg ,另外一個配置文件是 mfshdd.cfg。每一個服務器用來分配給 MFS使用的空間最好是一個單獨的硬盤或者一個raid卷,最低要求是一個分區。做者舉的例子是建立一個大文件,而後掛接在本地,這不是個好主意,只能用來作實驗了。
一、修改配置文件 /usr/local/mfs/etc/mfschunkserver.cfg。下面是修改了的配置文件:
#WORKING_USER = mfs
#WORKING_GROUP = mfs
# DATA_PATH = /usr/local/mfs/var/mfs
# LOCK_FILE = /var/run/mfs/mfschunkserver.pid
# SYSLOG_IDENT = mfschunkserver
# BACK_LOGS = 50
# MASTER_RECONNECTION_DELAY = 30
MASTER_HOST = 192.168.0.19
MASTER_PORT = 9420
# MASTER_TIMEOUT = 60
# CSSERV_LISTEN_HOST = *
# CSSERV_LISTEN_PORT = 9422
# CSSERV_TIMEOUT = 60
# CSTOCS_TIMEOUT = 60
# HDD_CONF_FILENAME = /usr/local/mfs/etc/mfshdd.cfg
|
這個配置文件裏,沒有註釋符號「#」就是被修改過的項了,接下來是裏面某些項的含義說明:
◆ MASTER_HOST = 192.168.0.19 元數據服務器的名稱或地址,能夠是主機名,也能夠是ip地址,只要數據存儲服務器能訪問到元數據服務器就行。
◆ LOCK_FILE = /var/run/mfs/mfschunkserver.pid 與元數據服務器master的處理徹底相同.
◆ CSSERV_LISTEN_PORT = 9422 CSSERV—chunkserver,這個監聽端口用於與其它數據存儲服務器間的鏈接,一般是數據複製。
◆ HDD_CONF_FILENAME =
/usr/local/mfs/etc/mfshdd.cfg 分配給MFS使用的磁盤空間配置文件的位置。
二、修改配置文件/usr/local/mfs/etc/mfshdd.cfg。在個人服務器上,只有一個1T的SATA硬盤,分了一個800G容量的分區來作爲MFS存儲服務的組成部分。爲了使mfs擁有寫目錄的權限,須要修改目錄的屬主。個人服務器的分區掛接點是 /data , 用 chown –R mfs:mfs /data 把屬主改變。由於個人每一個服務器只需貢獻一個分區作爲MFS,所以配置文件只須要以下一行內容就能夠了:
這個文件默認狀況下有好幾行,咱們最好把它刪掉,由於按常規狀況用註釋符號「#」好像不起做用。
(三)啓動數據存儲服務器chunkserver
在數據存儲服務器chunkserver執行命令 /usr/local/mfs/sbin/mfschunkserver start 啓動數據存儲守護進程.經過如下幾種方式來檢查chunkserver的運行狀態.
一、 查看進程 ps aux | grep mfschunkserver
二、 查看網絡狀態,正常狀況下應該看見9422處於監聽狀態,若是有其餘數據存儲服務器chunkserver在同一個元數據服務器master管理下運行的話,應該能看見其餘chunkserver跟本機的鏈接狀況:
三、 查看
元數據服務器的系統日誌,能夠看見新增的數據存儲服務器chunkserver被加入。
tail -f /var/log/messages
Mar 27 14:28:00 mfs-ctrl mfsmaster[29647]: server 3 (192.168.0.71): usedspace: 65827913728 (61 GB), totalspace: 879283101696 (818 GB), usage: 7.49%
|
(四) 關閉數據存儲服務器
跟元數據服務器master類似,執行命令 /usr/local/mfs/sbin/mfschunkserver –s , chunkserver服務就停下來了。爲了使系統重啓過程能自動啓動chunkserver 服務,能夠經過在/etc/rc.local文件追加行 /usr/local/mfs/sbin/mfschunkserver start 來達到這個目的(master的自動重啓處理也可一樣處理)。
MFS
客戶端的安裝及配置
個人生產環境,只有centos和freebsd兩種環境,所以下面的描述,只有centos及freebsd掛接MFS文件系統的情形,其餘類型的unix系統,待往後嘗試。對比前面的操做過程,客戶端掛接後使用MFS集羣文件系統纔是最費時的事情。
1、centos做爲MFS的客戶端。
(一) 安裝MFS客戶端
◆Mfsmount須要依賴FUSE,所以須要先安裝好fuse,這裏我選用 fuse-2.7.4.tar.gz。
一、解包 tar zxvf fuse-2.7.4.tar.gz
二、切換目錄 cd fuse-2.7.4.
三、配置 ./configure
四、編譯安裝 make;make install
若是系統已經安裝了fuse,則跳過這個步驟。
◆安裝MFS客戶端程序
一、修改環境變量文件/etc/profile ,追加下面的行,而後再執行命令source /etc/profile使修改生效。
export PKG_CONFIG_PATH=/usr/local/lib/pkgconfig:$PKG_CONFIG_PATH
|
若是不執行這個操做,在後面安裝MFS的過程當中,執行命令
./configure --enable-mfsmount時可能出現"checking for FUSE... no configure: error: mfsmount build was forced, but fuse development package is not installed"這樣的錯誤,而不能正確安裝MFS客戶端程序。
二、解包 tar zxvf mfs-1.6.11.tar.gz
三、切換目錄 cd mfs-1.6.11
四、建立用戶 useradd mfs –s /sbin/nologin
五、配置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fs --with-default-user=mfs --with-default-group=mfs --enable-mfsmount
六、編譯安裝 make ; make install
◆檢查MFS客戶端安裝的結果。經過查看目錄/usr/local/mfs/bin目錄的文件,應該發現以下文件:
(二)掛接和使用MFS文件系統
一、建立掛接點 mkdir /mnt/mfs
二、掛接MFS /usr/local/mfs/bin/mfsmount /mnt/mfs –H 192.168.0.19 .注意,全部的MFS都是掛接同一個元數據服務器master,而不是其餘數據存儲服務器chunkserver !
三、經過查看磁盤使用狀況來檢查是否被掛接成功。
[root@mysql-bk ~]#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hda1 19G 2.7G 16G 15% /
/dev/hda7 51G 180M 48G 1% /backup
/dev/hdc1 145G 6.4G 131G 5% /data
/dev/hda5 19G 173M 18G 1% /home
/dev/hda3 24G 217M 23G 1% /var
/dev/hda2 29G 1.6G 26G 6% /usr
tmpfs 1.7G 0 1.7G 0% /dev/shm
mfs#192.168.0.19:9421 2.5T 256G 2.2T 11% /mnt/mfs
|
四、 進入目錄/mnt/mfs,上傳一個文件,看是否正常?接着在手動用touch 建立一個文件,而後再刪除它們,看是否能夠正常操做。
五、 設置文件副本數量,建議以3份爲佳。
設置副本數目
mfsrsetgoal 3 /mnt/mfs
查看設置是否如我所願
mfsgetgoal /mnt/mfs/serydir/bind-9.4.0.tar.gz
/mnt/mfs/serydir/bind-9.4.0.tar.gz: 3
|
六、設置刪除文件後空間回收時間。默認的回收時間爲7天(604800秒) mysql
修改回收時間爲10分鐘
mfsrsettrashtime 600 /mnt/mfs
|
六、 把掛接命令追加到文件/etc/rc.local,可實現開機自動啓動掛接MFS.
2、freebsd做爲MFS客戶端
Freebsd安裝和掛接MFS集羣文件系統,比centos操做起來要複雜一些.mfsmount須要依賴fuse,而且須要在內核中加載fusefs模塊。
(一)安裝fuse
一、解包 tar zxvf fuse-2.7.4.tar.gz
二、切換目錄 cd fuse-2.7.4.
三、配置 ./configure
四、編譯安裝 make;make install
若是系統已經安裝了fuse,則跳過這個步驟。
(二) 安裝內核模塊fusefs-kmod
一、執行系統命令sysinstall
二、光標選定Configure,進入下一步。
三、選擇「Packages」,進入下一步。
四、選擇「FTP」做爲安裝源,進入下一步。
五、選擇「kld」後,回車執行默認動做「[OK]」,進入下一步選軟件包。
六、選擇「fusefs-kmod-0.3.9.p1_2」,按[OK]返回到第「4」步出現的那個操做界面。這時咱們用「Tab」鍵選中底部右邊的「Install」,完成安裝後,會出現一個安裝成功的提示,而後瞬間消失。
◆ 加載fusefs模塊 kldload /usr/local/modules/fuse.ko .若是加載不成功,請檢查是否存在模塊文件fuse.ko.
◆ 檢查fusefs模塊是否被加載到內核:
若是沒有相似上面館的輸出,就代表fusefs模塊沒有加載成功。
(三)安裝包 pkg-config:
一、cd /usr/ports/devel/pkg-config
二、make install clean
(四)安裝MFS客戶端
一、解包 tar zxvf mfs-1.6.11.tar.gz
二、切換目錄 cd mfs-1.6.11
三、建立用戶 pw useradd mfs –s /sbin/nologin
四、配置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fs --with-default-user=mfs --with-default-group=mfs --enable-mfsmount
五、編譯安裝 make ; make install
◆檢查MFS客戶端安裝的結果。經過查看目錄/usr/local/mfs/bin目錄的文件,應該發現以下文件:
(五)掛接和使用MFS文件系統
一、建立掛接點 mkdir /mnt/mfs
二、掛接MFS /usr/local/mfs/bin/mfsmount /mnt/mfs –H 192.168.0.19 .注意,全部的MFS都是掛接同一個元數據服務器master,而不是其餘數據存儲服務器chunkserver !
三、經過查看磁盤使用狀況來檢查是否被掛接成功。
[root@mysql-bk ~]#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Capacity Mounted on
/dev/ad4s1a 26G 570M 24G 2% /
devfs 1.0K 1.0K 0B 100% /dev
/dev/ad4s1g 356G 157G 170G 48% /data
/dev/ad4s1f 17G 215M 15G 1% /home
/dev/ad4s1d 28G 1.1G 25G 4% /usr
/dev/ad4s1e 24G 362M 21G 2% /var
/dev/fuse0 2.5T 256G 2.2T 11% /mnt/mfs
|
五、 進入目錄/mnt/mfs,咱們能夠看見前面步驟用centos 上傳到分佈式文件系統MFS裏的文件。
六、 設置文件副本數量,建議以3份爲佳。
設置副本數目
mfsrsetgoal 3 /mnt/mfs
查看設置是否如我所願
mfsgetgoal /mnt/mfs/serydir/bind-9.4.0.tar.gz
/mnt/mfs/serydir/bind-9.4.0.tar.gz: 3
|
六、設置刪除文件後空間回收時間。默認的回收時間爲7天(604800秒) linux
修改回收時間爲10分鐘
mfsrsettrashtime 600 /mnt/mfs
|
(六)自動掛接MFS
建立文件/etc/rc.local,加入以下內容:.
#!/bin/sh
/sbin/kldload /usr/local/modules/fuse.ko
/usr/local/mfs/bin/mfsmount -h 192.168.0.19
|
就能實現開機或重啓系統自動掛接MFS文件系統。
破壞性測試
一、測試數據存儲服務器
我用5個服務器組成了MFS的存儲平臺,其中一個是master,其他四個服務器是chunkserver.先中止一個chunkserver服務,而後在某個MFS客戶端往掛接點的目錄(/mnt/mfs)裏複製數據或者建立目錄/文件、或者讀取文件、或者刪除文件,觀察操做是否能正常進行。再中止第2個chunkserver,重複執行上述操做;而後再中止第3個服務器,執行相似的文件讀些操做。減小chunkserver試驗後,咱們再來逐步增長chunkserver服務器,而後對MFS執行讀寫等相關訪問操做,檢驗其正確性。
經過增減chunkserver服務器的測試,服務的可靠性確實不錯,哪怕只剩下最後一個服務器,也能正常提供存儲訪問服務。
2、測試元數據服務器
元數據服務器最重要的文件在目錄 /usr/local/mfs/var/mfs ,MFS每個數據的變化,都被記錄在這個目錄的文件裏,咱們能夠經過備份這個目錄的所有文件,來保障整個MFS文件系統的可靠性.在正常狀況下,元數據服務器的改變日誌文件(changelogs) 實時地、自動地複製到全部的數據存儲服務器,而且以changelog_csback.*.mfs的形式命名。換句換說,即便元數據服務器報廢了,也能再部署一個元數據服務器,而後從數據存儲服務器chunkserver取得恢復所須要的文件。
(一)本地測試
一、中止元數據服務 /usr/local/mfs/sbin/mfsmaster
二、備份元數據服務器數據 cd /usr/local/mfs/var; tar czvf mfs.tgz mfs
三、刪除目錄 mv mfs mfs.bk 或 rm –rf mfs
四、啓動元數據服務 ../sbin/mfsmaster start 啓動失敗,提示不能初始化數據。
五、解包 tar zxvf mfs.tgz
六、執行恢復操做 .. /sbin/mfsmetarestore –a
七、啓動元數據服務 ../sbin/mfsmaster start
八、在MFS客戶端檢查MFS存儲的數據是否跟恢復前一致?可否正常訪問等等。
(二) 遷移測試
一、 安裝新的MFS元數據服務器。
二、 從當前的元數據服器(master)或日誌備份服務器(mfsmetalogger)複製備份文件 metadata.mfs.back/metadate_ml.mfs.back到新的元服務器目錄(metadata.mfs.back須要定時用crontab備份).
三、 從當前的元數據服器(master)或日誌備份服務器(mfsmetalogger)複製元數據服務器數據目錄(/usr/local/mfs/var/mfs)到這個新的元數據服務器。
四、 中止原先的那個元數據服務器(關閉計算機或中止它的網絡服務)。
五、 更改新的元數據服務器的ip爲原來那個服務器的ip.
六、 執行數據恢復操做,其命令爲:mfsmetarestore -m metadata.mfs.back -o metadata.mfs changelog_ml.*.mfs 恢復成功後再執行啓動新的元數據服務操做。
七、 啓動新的元數據服務 /usr/local/mfs/sbin/mfsmaster start
八、 在MFS客戶端檢查MFS存儲的數據是否跟恢復前一致?可否正常訪問等等。
感謝Pawel Kalinowski (mfs做者)提供幫助!
2010/1/11
附軟件做者來信:
Hi!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promoting MooseFS in Chinese language! Please feel free to use our images of architecture I sent you before. If you need any help please tell us.
Kind regards Michał Borychows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