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隨着互聯網的發展,傳統的HTTP協議已經很難知足Web應用日益複雜的需求了。近年來,隨着HTML5的誕生,WebSocket協議被提出,它實現了瀏覽器與服務器的全雙工通訊,擴展了瀏覽器與服務端的通訊功能,使服務端也能主動向客戶端發送數據。javascript
咱們知道,傳統的HTTP協議是無狀態的,每次請求(request)都要由客戶端(如 瀏覽器)主動發起,服務端進行處理後返回response結果,而服務端很難主動向客戶端發送數據;這種客戶端是主動方,服務端是被動方的傳統Web模式 對於信息變化不頻繁的Web應用來講形成的麻煩較小,而對於涉及實時信息的Web應用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如帶有即時通訊、實時數據、訂閱推送等功能的應 用。在WebSocket規範提出以前,開發人員若要實現這些實時性較強的功能,常常會使用折衷的解決方法:輪詢(polling)和Comet技術。其實後者本質上也是一種輪詢,只不過有所改進。html
輪詢是最原始的實現實時Web應用的解決方案。輪詢技術要求客戶端以設定的時間間隔週期性地向服務端發送請求,頻繁地查詢是否有新的數據改動。明顯地,這種方法會致使過多沒必要要的請求,浪費流量和服務器資源。java
Comet技術又能夠分爲長輪詢和流技術。長輪詢改進了上述的輪詢技術,減少了無用的請求。它會爲某些數據設定過時時間,當數據過時後纔會向服務端發送請求;這種機制適合數據的改動不是特別頻繁的狀況。流技術一般是指客戶端使用一個隱藏的窗口與服務端創建一個HTTP長鏈接,服務端會不斷更新鏈接狀態以保持HTTP長鏈接存活;這樣的話,服務端就能夠經過這條長鏈接主動將數據發送給客戶端;流技術在大併發環境下,可能會考驗到服務端的性能。web
這兩種技術都是基於請求-應答模式,都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實時技術;它們的每一次請求、應答,都浪費了必定流量在相同的頭部信息上,而且開發複雜度也較大。後端
伴 隨着HTML5推出的WebSocket,真正實現了Web的實時通訊,使B/S模式具有了C/S模式的實時通訊能力。WebSocket的工做流程是這 樣的:瀏覽器經過JavaScript向服務端發出創建WebSocket鏈接的請求,在WebSocket鏈接創建成功後,客戶端和服務端就能夠經過 TCP鏈接傳輸數據。由於WebSocket鏈接本質上是TCP鏈接,不須要每次傳輸都帶上重複的頭部數據,因此它的數據傳輸量比輪詢和Comet技術小 了不少。本文不詳細地介紹WebSocket規範,主要介紹下WebSocket在Java Web中的實現。瀏覽器
JavaEE 7中出了JSR-356:Java API for WebSocket規範。很多Web容器,如Tomcat,Nginx,Jetty等都支持WebSocket。Tomcat從7.0.27開始支持 WebSocket,從7.0.47開始支持JSR-356,下面的Demo代碼也是須要部署在Tomcat7.0.47上才能運行。安全
新建一個dynamic web項目:服務器
客戶端(Web主頁)代碼:websocket
|
Java Web後端代碼
|
該Demo在如下環境測試過:
1.Jdk7+Tomcat7.0.47
2.Jdk7+Tomcat7.0.52
3.Jdk7+Tomcat8.0.3
4.Jdk7+Glassfis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