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一個村子就是一個社區。一個社區就是一個小社會。
村裏最多的是農夫,也有鐵匠、木匠、石匠、剃頭匠,殺豬的宰羊的,作豆腐的,作豆芽的,作燒餅的,榨油的,磨面的。
也有老師,有負責紅白喜事的大廚、吹鼓手、主持的「總管」,還有白事司儀負責念出一種似唱似誦的文言詞兒特殊司儀。
四季種植不一樣的做物,家家養殖着豬牛羊、雞鴨鵝。還有各類社會活動,婚喪嫁娶,人情世故。
就說冬天吧,看似農閒,其實也有幹不完的活兒。
男人們三五天要清理豬舍,把糞便引去發酵,曬乾。自家很少的還要去街道上撿糞。
或者修葺房屋。
或者修繕農具。
或者修復自家壩子。
或者開荒。
或者出去採石礦,石料或者賣,或者本身蓋房子。
除此之外,還要參加集體勞動,好比修水渠、學校。
主婦們照顧家裏,也很是辛苦。
好比說作煎餅吃吧,要先處理乾淨地瓜幹、玉米,而後去碾子上碾成粉,這都算體力活兒。
水是從水井取的,從家到井有兩裏多地的山路,天天天不亮就要去挑水。
火用麥秸,樹葉,玉米鬍子,其餘用樹枝。樹枝是從秋末就開始每天去山上砍的,玉米鬍子也是一個一個用錘頭砸碎的。
餵飽了人,還要餵飽牲口。夏天能夠出去割草(小孩子也要幹)餵豬、去河裏撈蝌蚪餵雞鴨,冬天呢就要喂各類乾草、秸稈,天天煮幾十斤。
爲了保暖,女人要作棉襖,織毛衣,作鞋墊兒,準備草甸子。
我記得通常用玉米棒子的皮兒作鞋墊兒草甸子。把皮撕成細條,塞進鞋子能夠保暖吸汗,塞進袋子放牀上軟盒又溫暖。
小孩兒要作一切力所能及的:
老爺子採石塊小孩就拉車。
老媽作飯小孩就燒火。
老爺子織草墊子小孩就擰繩。
老媽碾粗鹽就推石磙子。
爲了賺點零花,小孩兒還能砸石子。
田園生活的樂趣全無,滿是辛苦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