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 recognition[variations of softmax][L-Softmax]


本文來自《Large-Margin Softmax Loss for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時間線爲2016年12月,是北大和CMU的做品。網絡

0 引言

過去十幾年,CNN被應用在各個領域。你們設計的結構,基本都包含卷積層和池化層,能夠將局部特徵轉換成全局特徵,並具備很強的視覺表徵能力。在面對更復雜的數據下,結構也變得更深(VGG),更小的strides(VGG),新的非線性激活函數(ReLU)。同時受益於很強的學習能力,CNN一樣須要面對過擬合的問題。因此一些如大規模的訓練集,dropout,數據加強,正則,隨機池化等都不斷被提出。ide

最近的主流方向傾向於讓CNN可以學到更具辨識性的特徵。直觀上來講,若是特徵具備可分性且同時具備辨識性,這是極好的。但是由於許多任務中自己包含較大的類內變化,因此這樣的特徵也不是輕易可以學到的。不過CNN強大的表徵能力能夠學到該方向上的不變性特徵,受到這樣的啓發,contrastive loss和triplet loss都所以提出來加強類內緊湊性和類間可分性。然而,一個後續問題是,所須要的圖片二元組或者三元組理論上須要的量是\(O(N^2)\),這裏\(N\)是訓練樣本的個數。考慮到CNN常常處理大規模訓練集合,因此須要精心的選擇訓練集的一個子集來擬合這些loss函數。由於softmax的簡潔和機率可解釋性,softmax被普遍的應用。再加入cross-entropy loss一塊兒使用,造成了最CNN分類結構中最經常使用的組件。函數

本文中,做者將softmax loss定義爲cross-entropy loss,softmax函數和最後一層全鏈接層的組合。以下圖
性能


基於這樣的設定,許多流行的CNN模型能夠被當作一個卷積特徵學習組件和一個softmax loss組件的組合。但是以前的softmax loss不能顯式的推動類內緊湊和類間可分。做者一個直觀觀點是模型的參數和樣本能夠因式分解成幅度和具備cos的類似性角度:
\[\mathbf{W}_cx=||\mathbf{W}_c||_2||x||_2cos(\theta_c)\]
這裏 \(c\)是類別索引,對應的最後全鏈接層參數 \(\mathbf{W}_c\)能夠當作是關於類 \(c\)的線性分類器的參數。基於softmax loss,標籤預測決策規則很大程度上是被每一個類別的角度類似度決定的(由於softmax loss使用餘弦距離做爲分類得分)。

做者本文的目的就是經過角度類似度項,泛化softmax loss到一個更通用的大邊際softmax(L-Softmax)loss上,從而讓學到的特徵之間具備更大的角度可分性。經過預設常數\(m\),乘以樣本和ground-truth類別分類器之間的角度。\(m\)肯定了靠近ground-truth類的強度,提供了一個角度邊際。而傳統的softmax loss能夠當作是L-sofmax loss的一個特例。
學習


如上圖能夠看出,L-Softmax學到的特徵能夠變得更緊湊和更可分。
L-Softmax loss是一個靈活的能夠調整類內角度邊際限制的目標函數。它提出了可調節難度的學習任務,其中隨着所需邊際變大,難度逐漸增長。L-Softmax loss有好幾個優點:

  • 傾向擴大類之間的角度決策邊際,生成更多辨識性的特徵。它的幾何解釋也十分清晰和直觀;
  • 經過定義一個更困難的學習目標來部分避免過擬合,即採用了不一樣的觀點來闡述過擬合;
  • L-Softmax不止得益於分類問題。在驗證問題中,最小的類間距離也會大於最大的類內距離。這種狀況下,學習可分性的特徵能夠明顯的提高性能。

做者的實驗驗證了L-Softmax能夠有效的加速分類和驗證任務的性能。更直觀的,圖2和圖5中的特徵可視化都揭示了L-Softmax loss更好的辨識性
測試


做爲一個直觀的softmax loss泛化,L-softmax loss不止是繼承了全部softmax loss的優勢,同時讓特徵體現不一樣類別之間大角度邊際特性。

1 Softmax Loss以cos方式呈現

當前普遍使用的數據loss函數包含歐式loss,hinge(平方) loss,信息增益loss,contrastive loss, triplet loss, softmax loss等等。爲了加強類內緊湊性和類間可分性,《Deep learning face representation by joint identificationverification》提出將softmax和contrastive相結合。contrastive loss輸入的是一對訓練樣本,若是這對樣本屬於同一個類,那麼contrastive loss須要他們的特徵儘量的類似;不然,contrastive loss會讓他們的距離超過一個邊際閾值。優化

而不論是contrastive loss仍是triplet loss都須要仔細的設計樣本選擇過程。而他們都更加傾向類內緊湊性和類間可分性,這也給做者一些靈感:在原始softmax loss上增長一個邊際限制spa

做者提出在原始softmax loss上進行泛化。假設第\(i\)個輸入特徵\(x_i\)和對應的label是\(y_i\)。那麼原始softmax loss能夠寫成:
\[L=\frac{1}{N}\sum_i L_i=\frac{1}{N}\sum_i-\log \left ( \frac{e^{f_{y_i}}}{\sum_j e^{f_j}}\right ) \tag{1}\]
其中,\(f_j\)表示類別得分\(\mathbf{f}\)向量的第\(j\)個元素(\(j\in [1,K]\),K表示類別個數),N表示樣本個數。在softmax loss中,\(\mathbf{f}\)一般表示全鏈接層\(\mathbf{W}\)的激活函數,因此\(f_{y_i}\)能夠寫成\(f_{y_i}=\mathbf{W}_{y_i}^Tx_i\),這裏\(\mathbf{W}_{y_i}\)\(\mathbf{W}\)的第\(y_i\)列。注意到,忽略了\(f_j\)中的常量\(b\)\(\forall j\)爲了簡化分析,可是L-Softmax loss仍然能夠容易的修改爲帶有\(b\)的(性能沒什麼差異)。
由於\(f_j\)是基於\(\mathbf{W}_j\)\(x_i\)的內積,能夠寫成\(f_j=||\mathbf{W}_j||||x_i||cos(\theta_j)\),這裏\(\theta_j(0\leq \theta_j \leq \pi)\)是基於\(\mathbf{W}_j\)\(x_i\)向量的夾角,所以loss變成:
\[L_i=-\log\left( \frac{ e^{||\mathbf{W}_{y_i}||||x_i||cos(\theta_{y_i})} }{ \sum_i e^{||\mathbf{W}_j|| ||x_i|| cos(\theta_j)} } \right ) \]設計

2 Large-Margin Softmax Loss

2.1 直觀

這裏先給出一個簡單的例子來直觀的描述一下。考慮一個二分類問題,有一個來自類別1的樣本\(x\),爲了正確分類,原始softmax表現爲\(\mathbf{W}_1^Tx> \mathbf{W}_2^Tx\)(即,\(||\mathbf{W}_1||||x||cos(\theta_1)> ||\mathbf{W}_2||||x||cos(\theta_2)\))。然而,爲了生成一個決策邊際而讓分類更嚴格,做者認爲能夠\(||\mathbf{W}_1||||x||cos(m\theta_1)>||\mathbf{W}_2||||x||cos(\theta_2)(0 \leq \theta_1 \leq \frac{\pi}{m})\),這裏\(m\)是一個正整數,由於有下面不等式:
\[ ||\mathbf{W}_1||||x||cos(\theta_1) \geq ||\mathbf{W}_1||||x||cos(m\theta_1) > ||\mathbf{W}_2||||x||cos(\theta_2) \]
所以,\(||\mathbf{W}_1||||x||cos(\theta_1) > ||\mathbf{W}_2||||x||cos(\theta_2)\).因此新分類標準是一個更強的標準。3d

2.2 定義

按照上面的解釋,L-Softmax loss定義爲:


其中定義爲:

這裏 \(m\)是一個整數,與分類邊際密切相關。當 \(m\)變得更大時,分類邊際也更大,學習的目標同時也變得更難。同時 \(\mathcal{D}(\theta)\)是一個單調遞減的函數, \(\mathcal{D}(\frac{\pi}{m})\)等於 \(cos(\frac{\pi}{m})\)

爲了簡化前向和後向傳播,本文中做者構建了一個特殊的函數 \(\psi (\theta_i)\)
\[\psi (\theta)=(-1)^kcos(m\theta)-2k,\, \, \theta\in\left [ \frac{k\pi}{m},\, \frac{(k+1)\pi}{m}\right ] \tag{6} \]
這裏 \(k\in[0, m-1]\), \(k\)是一個整數。將式子1,式子4,式子6相結合,獲得的L-Softmax loss。對於前向和後向傳播,須要將 \(cos(\theta_j)\)替換爲 \(\frac{\mathbf{W}_j^Tx_i}{||\mathbf{W}_j||||x_i||}\),而後將 \(cos(m \theta_{y_i})\)替換成:

這裏n是整數且 \(2n \leq m\)。在消掉 \(\theta\)以後,能夠求關於 \(x\)\(\mathbf{W}\)的偏導。

2.3 幾何解釋

做者的目標是經過L-Softmax loss來獲得一個角度邊際。爲了簡化幾何上的解釋,這裏分析二分類狀況,其中只有\(\mathbf{W}_1\)\(\mathbf{W}_2\)
首先,假設\(||\mathbf{W}_1||=||\mathbf{W}_2||\),如圖4。


\(||\mathbf{W}_1||=||\mathbf{W}_2||\)時,分類結果徹底依賴介於 \(x\)\(\mathbf{W}_1(\mathbf{W}_2)\)。在訓練階段,原始的softmax須要 \(\theta_1<\theta_2\)去將樣本 \(x\)分爲1類,同時,L-Softmax loss須要 \(m\theta_1<\theta_2\)來保證一樣的決策。能夠發現L-Softmax是更嚴格的分類標準,從而生成一個介於類1和類2分類邊際。假設softmax和L-Softmax都優化到相同的值,而後全部的訓練特徵能夠十分完美的分類,那麼,介於類1和類2之間的角度邊際能夠經過 \(\frac{m-1}{m+1}\theta_{1,2}\)得出,這裏 \(\theta_{1,2}\)是基於向量 \(\mathbf{W}_1\)\(\mathbf{W}_2\)之間的角度。L-Softmax loss一樣也會創建類1和類2的決策面。從另外一個角度,讓 \(\theta_1^{'}=m\theta_1\),並假設原始softmax和L-Softmax能夠優化到相同的值。那麼能夠知道在原始softmax中 \(\theta_1^{'}\)是L-Softmax中 \(\theta_1\)的m-1倍。因此介於學到的特徵和 \(\mathbf{W}_1\)之間的角度會變得更小。對於每一個類別,都有相同的結論。本質上,L-Softmax 會縮小每一個類可行的角度,並在這些類上生成 一個邊際。

對於\(||\mathbf{W}_1||>||\mathbf{W}_2||\)\(||\mathbf{W}_1||<||\mathbf{W}_2||\)等狀況,幾何解釋更復雜一些。由於\(\mathbf{W}_1\)\(\mathbf{W}_2\)的模是不一樣的,類1和類2的可行角度也是不一樣的。正常的更大的\(\mathbf{W}_j\),對應的類就有更大的可行角度。因此,L-Softmax loss會對不一樣的類生成不一樣角度的邊際。同時也會對不一樣的類生成不一樣的邊際。

2.4 討論

L-Softmax loss在原始softmax上作了一個簡單的修改,在類之間得到了一個分類角度邊際。經過設定不一樣的m值,就定義了一個可調整難度的CNN模型。L-Softmax loss有許多不錯的特性:

  • L-Softmax 有一個清晰的幾何解釋。m控制着類別之間的邊際。更大的m(在相同訓練loss下),表示類別之間理想的邊際也更大,同時學習的困難程度也會上升。當m=1,L-Softmax就是原始softmax;
  • L-Softmax 定義了一個帶有可調整邊際(困難)的學習目標。一個困難的學習目標能夠有效的避免過擬合,同時繼承深度和廣度結構上很強的學習能力;
  • L-Softmax 能夠很容易的做爲標準loss的一個選擇,就和其餘標準loss同樣,也包含可學習的激活函數,數據加強,池化函數或其餘網絡結構模型。

3 優化

L-Softmax loss的前向和後向是很容易計算的,因此也很容易經過SGD進行迭代優化。對於\(L_i\),原始softmax和L-Softmax之間的差異在於\(f_{y_i}\)。所以只須要在前向和後向中計算\(f_{y_i}\),且同時其餘的\(f_j,\, j \neq y_i\)與原始softmax是同樣的,將式子6和式子7相結合,獲得\(f_{y_i}\)


其中:

且,k是一個整數,取值爲 \([0,m-1]\)。對於後向傳播,使用鏈式法則去計算偏導

由於 \(\frac{\partial L_i}{\partial f_j}\)\(\frac{\partial f_j}{\partial x_i},\, \frac{\partial f_j}{\mathbf{W}_{y_i}},\forall j \neq y_i\)在原始softmax和L-Softmax都是同樣的,因此爲了簡潔, \(\frac{\partial f_{y_i}}{\partial x_i}\)\(\frac{\partial f_{y_i}}{\partial \mathbf{W}_{y_i}}\)能夠經過下面式子計算:


在實現過程當中,k能夠經過構建一個關於 \(\frac{\mathbf{W}_{y_i}^Tx_i}{||\mathbf{W}_{y_i}||||x_i||}\)(即 \(cos(\theta_{y_i})\))的查找表。舉個例子,給定一個m=2時候的力氣,此時 \(f_i\)寫成:

其中:

在後向傳播中, \(\frac{\partial f_{y_i}}{\partial x_i}\)\(\frac{\partial f_{y_i}}{\partial \mathbf{W}_{y_i}}\)計算爲:

\(m\geq 3\)時,仍然能夠經過式子8,式子9,式子10來計算前向和後向。

4 實驗細節

在兩個類型數據集上進行了本文方法的測試:圖像分類和人臉驗證。在圖像分類中使用MNIST,CIFAR10,CIFAR100;在人臉驗證中使用LFW。只有在softmax層有差異,前面的網絡結構在每一個數據集上都是各自同樣的。以下圖


網絡結構上,略

訓練具備較多目標的數據集如CASIA-WebFace上,L-Softmax的收斂會變得比softmax 要困難,對於這種狀況,L-Softmax就更難收斂,這時候的學習策略是


且梯度降低開始時採用較大值的 \(\lambda\)(接近原始softmax),而後逐步的減少 \(\lambda\),理想狀況下 \(\lambda\)會減小到0,不過實際狀況中,一個較小的值就能知足了。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