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過後諸葛亮,4星|《反常識》

 
 

 在據說發生森林火災時,咱們並不會去想點燃這場大火的火星有什麼特別之處。這種想法確實比較好笑。可是,當看到社會中發生特別之事時,咱們卻會馬上這樣想:不管是誰引起了此事,他必定不是普通人。react

 

反常識網絡

 

做者: [澳大利亞]鄧肯·J.瓦茨(Duncan J. Watts) 工具

出版社: 湛廬文化/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學習

原做名: Everything Is Obvious: Once You Know the Answer測試

譯者: 呂琳媛 / 徐舒琪 設計

出版年: 2019-93d

頁數: 274blog

訂價: 69.90索引

裝幀: 平裝token

ISBN: 9787536495418

 

 

01

英文版是2012年出的。一些案例和思想在其餘讀物中見過了。

 

做者在書中指出,我的、公司的成功、藝術品的流行、歷史大事的發生,每每有極大的偶然性,不過過後公衆會忽略這些偶然性,給出這些事件的自認爲合理的解釋。

 

做者在書中給出這樣一個比喻:在據說發生森林火災時,咱們並不會去想點燃這場大火的火星有什麼特別之處。這種想法確實比較好笑。可是,當看到社會中發生特別之事時,咱們卻會馬上這樣想:不管是誰引起了此事,他必定不是普通人。

 

做者認爲,大V在媒體上對公衆的影響,被誇大了,至少廣告公司給的費用偏高,真正讓熱點事件爆發的是大量有必定影響力的小V。

 

做者認爲,城市規劃、公司戰略面對的都是複雜系統,最終結果很難按計劃行事,好的策略是對將來的不肯定保持敬畏,在戰略與規劃中多考慮不肯定因素。

 

書中的重要案例,有一個是做者本身在互聯網上作的較大規模的社會學實驗,其餘基本是他人的學術成果的介紹。

 

做者本身在互聯網上作AB測試,證實歌曲的流行程度,尤爲是頭部流行歌曲,有很大的偶然性,不過特別差的歌怎麼也不會流行,特別好的歌怎麼也不至於墊底。

 

關於公司戰略,最有趣的一個案例是引自雷納《戰略的悖論》一書關於索尼與蘋果的對照,雷納認爲,索尼Betamax錄像機、迷你光碟播放器,戰略的領先程度和冒險程度都跟蘋果iPhone接近,不過索尼運氣很差,蘋果則冒險成功。

 

整體評價4星,不錯。

 

如下各段落是書中重要章節的名稱和其中的重點內容摘抄。

 

02

 

 

03

◆ 前言 常識思惟vs反常識思惟,一切並不是顯而易見

 

大約90%的美國人認爲,本身駕車的技術水平高於平均值;也一樣有大部分人認爲,他們比普通人更幸福、更受歡迎或者更有可能成功。還有研究發現,比例高達25%的受訪者認爲本身的領導能力在前1%之列。這種「錯覺優點」(illusory superiority)在人們身上很常見,被稱做「烏比岡湖效應」(Lake Wobegone effect)。

 

 

◆ 常識的兩個核心特質

 

常識雖常常被說起,卻很難講清楚。簡單來講,它大體由事實、觀察、經歷、看法,以及天天解決問題和學習的過程當中積累的些許智慧組成。此外,常識沒有簡潔的分類。

 

◆ 常識的濫用與依賴

 

近年來不少管理學家指出,不管是戰略投資、併購,仍是營銷活動,企業計劃也常常失敗,並且緣由和政府計劃失敗的緣由十分相近。這些失敗案例無一不是一小撥人坐在會議室裏,憑他們本身的常識來預測、規劃或操縱數千甚至數百萬人的行爲致使的,這些人與想要施加影響的人相距甚遠,動機和環境也大相徑庭。

 

◆ 四大誤區,常識這樣讓咱們犯錯

 

咱們沒有意識到的是,其實常識的做用和神話同樣。不管世界拋給咱們何種特定狀況,常識都會給咱們提供現成的解釋,這些解釋能讓咱們自信地生活。

 

 

04

◆ 第一部分 常識思惟帶來的四大誤區

 

◆ 1 用常識解釋個體行爲產生的誤區

 

◆ 處處都是「看不見的大猩猩」

 

此外,人們傾向於經過強化已有思考內容的方式來接受新信息,該方式的實現,一方面是經過重視那些更容易證明本身已有觀念的信息,另外一方面是經過對不肯定信息施以更加嚴格的檢查和懷疑。這兩個密切相關的傾向分別被稱爲證明性偏見(confirmation bias)和動機性推理(motivated reasoning),

◆ 填充想象,人類思考的本質

 

咱們並不會質疑本身預測將來幸福程度的能力,反而會簡單地認爲,咱們只是漏掉了一些重要的東西,這種錯誤之後確定不會再犯了。實際上咱們還會再犯。事實上,不管咱們在預測某人的行爲上失敗了多少次,都會把當時不瞭解的事情做爲理由來辯解。

 

 

05

◆ 2 用常識解釋集體行爲產生的誤區

 

事實上,直到20世紀,《蒙娜麗莎》纔開始迅速在世界成名。這不是由於藝術評論家忽然開始欣賞這幅隱藏在他們身邊的天才之做,也不是由於博物館館長、社會名流、贊助人、政客或是國王的影響,這一切都是從一場入室盜竊開始的。

◆ 逃不出的循環論證的怪圈

 

但重點是,將莎士比亞的「天才」歸因於其做品的某些特性,會讓咱們陷入循環論證的怪圈之中:莎士比亞是天才,由於他是莎士比亞,不是其餘人。

 

◆ 實驗社會學:表明性個體的影響力悖論

 

最終咱們發現,當人們能夠看見別人的下載信息時,確實會受到影響,就像累積優點模型預測的那樣。比起「獨立世界」,在全部的「社會影響世界」裏,流行歌曲更受歡迎(而不流行的歌曲則更會無人問津)。可是,與此同時,不一樣「世界」裏最火的熱門歌曲也不盡相同。

 

 

06

◆ 3 用常識解釋意見領袖影響力產生的誤區

 

現今,成千上萬的計算機科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甚至生物學家都把本身視爲「網絡科學家」,天天都會有關於網絡系統結構和動力學的新發現問世。

 

◆ 社會名人的影響力真有咱們想象的那麼大嗎

 

固然,在據說發生森林火災時,咱們並不會去想點燃這場大火的火星有什麼特別之處。這種想法確實比較好笑。可是,當看到社會中發生特別之事時,咱們卻會馬上這樣想:不管是誰引起了此事,他必定不是普通人。

◆ 「普通影響者」完勝「金·卡戴珊」

 

結果讓咱們都感到驚訝:儘管世界上的「金·卡戴珊們」確實比通常人更有影響力,但他們的要價要高得多,因此他們並無很好地發揮這筆錢的價值。相反,成本效益最佳的信息傳播方式每每是經過那些咱們所說的「普通影響者」,即影響力處於平均水平甚至在平均水平如下的人。

 

 

07

◆ 4 用常識解釋歷史事件產生的誤區

 

◆ 後見之明,人人都是過後諸葛亮

 

當咱們目擊了一系列事件以後,就想固然地推斷出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這就是後此謬誤。

◆ 正在發生的歷史沒法講述

 

所以,1337年,當英法艦船在英吉利海峽發生衝突時,理想記錄者知道可能會發生戰爭,但他不可能意識到「百年戰爭由此開始」。這不只由於當時英法兩國的衝突還鮮爲人知,並且「百年戰爭」一詞也是戰爭結束好久以後才被用來描述1337—1453年間的一系列衝突的。

 

◆ 不到最後永不結束

 

咱們每次都能徹底顛覆以前的解釋,表現得好像如今就是評估結果的最佳時間,絲絕不以爲本身的解釋有任何不妥,這其實很是難以想象。可是,單從思科系統公司的例子中就能夠看出,咱們沒法肯定如今是否是評估的最佳時機,更不用說商業、政治或規劃領域的其餘例子了。

 

 

08

◆ 第二部分 反常識思惟帶來的三大紅利

 

◆ 5 從常識思惟到反常識思惟

 

事實上,這也是關於預測的一件怪事:咱們總願意對將來作出預測,卻不肯意爲本身作出的預測負責。

 

20年後,泰特洛克發表了研究結果。其發現很是驚人:雖然政治專家的預測表現比隨機亂猜略微準確一點兒,但卻連一個最簡單的統計模型也比不上。更使人吃驚的是,他們在專業領域以外的預測比在專業領域以內的預測更準確一點兒。

◆ 不肯定的將來:只能預測機率,而非準確性

 

那麼,爲何人們還會抱怨天氣預報不許確呢?緣由並不在於預報不可靠(它們其實很可靠),而在於咱們想要的是準確性。咱們不想知道明天60%會是什麼天氣,而是想知道明天到底下不下雨。

 

◆ 作重要事件的預測和預測準確一樣重要

 

好比,1963年11月,人們怎麼會知道在肯尼迪總統訪問達拉斯期間應該注意狙擊手,而不是食物中毒呢?「9·11」事件以前,人們怎麼會知道防止飛機被劫持的關鍵是加固駕駛艙門而不是設置炸彈嗅探犬呢?或者人們又怎麼會知道美國的主要恐怖威脅是飛機劫持而不是地鐵裏的髒彈或神經毒氣呢?

 

◆ 「黑天鵝」事件根本不能預測

 

那些被認爲是「黑天鵝」的天然事件也是如此。好比,卡特麗娜颶風是一場巨大的風暴,但它並非咱們見過的最大的風暴,甚至不是那個夏天最大的風暴。因此,使它成爲「黑天鵝」事件的並非風暴自己,而是後續引起的事件:

◆ 常識思惟沒法幫助咱們應對複雜世界

 

雖然常識推理會使咱們認爲本身已經理解了某件事的原由,但實際上咱們只是在描述它而已,或者常識推理會使咱們以爲本身能夠作出預測,但實際上並不能。不過出於一樣的緣由,這些也可有可無。

 

 

09

◆ 6 常識讓你先預測,但你應該快速反應

 

但實際上,即便在理論層面,咱們也沒法預測出將來的哪些事件會成爲重要事件。更糟糕的是,咱們最想提早預測的那些「黑天鵝」事件,其實也並非真正的事件,而是對整段歷史的簡略描述,好比「法國大革命」「互聯網」「卡特麗娜颶風」「全球金融危機」等。

 

◆ 咱們能預測的,每每是模式固定的事件

 

但還有不少商業領域,以及在制定政策和制度時須要作出的預測並不符合這種「超級計算」模式。好比,當一位圖書出版商決定給一位做者支付預付金時,他就要預測該做者的書在將來的銷售狀況,

◆ 市場、民調和模型,效果無差的預測方式

 

在另外一項對1988—2004年期間5次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的研究中,政治學家羅伯特·埃裏克森(Robert Erikson)和克里斯托弗·沃裏茨恩(Christopher Wlezien)發現,通過簡單的統計修正,普通民意調查的預測表現甚至超過了被大肆吹捧的艾奧瓦電子交易市場。

◆ 學會對本身的預測進行跟蹤記錄

 

咱們作了不少預測,卻不多會去檢查究竟有多少預測對了。但跟蹤並記錄預測效果很是重要,由於只有這樣,你才能知道預測有多準,並由此得出是否應該重視本身的預測。

 

◆ 與其靠歷史數據預測將來,不如專一當下

 

不管你多麼謹慎地遵照這條建議,全部預測方法仍存在一個嚴重的限制,即這些方法的可靠性取決於將來發生的事件及其平均發生的頻率在多大程度上和過去相同。

 

◆ 偉大的預測源於不可預知的遠見

 

蘋果公司的確創造了一件偉大的產品,但索尼公司也是如此啊!蘋果公司的確高瞻遠矚,盡其所能地把握技術風口,但索尼公司不也同樣嗎?蘋果公司也的確作到了在作了選擇以後可以堅持不懈地、出色地執行決策,但是索尼公司也是這樣作的啊!在雷納看來,蘋果公司和索尼公司惟一的不一樣之處在於,索尼公司的選擇碰巧是錯的,而蘋果公司的選擇碰巧是對的。

當應用於正確的事情中時,偉大的戰略就能取得成功,就像蘋果公司在iPod上使用的戰略同樣,但也有可能會致使完全的失敗。偉大的戰略的成敗徹底取決於最初的遠見是否正確,但要提早預測到這一點,就不是有多難的問題了,而是根本不可能實現。

 

◆ 創建靈活性,應對不肯定性的關鍵

 

雷納認爲,這些高層應該把全部時間都放在管理戰略不肯定性上,而把運營計劃交給各部門負責人來制定。雷納這樣寫道:「公司的董事會和CEO不該該主要關注公司的短時間運營狀況,而應該以所有精力爲公司的運營部門創建戰略選擇。」

 

◆ 從預測到迅速反應

 

簡單來講,在複雜社會系統中發生的事件能夠分爲兩類,一類是符合某種穩定歷史模式的事件,另外一類則是不符合穩定歷史模式的事件,而咱們只能對第一類事件作出可靠的預測。

 

 

10

◆ 7 常識讓你先規劃,但你應該不斷試錯

 

◆ Zara的常識戰略

 

這家公司是西班牙服裝零售商Zara。憑藉知足顧客需求的新穎方法,該公司十多年來一直佔據着商業新聞頭條的位置。Zara並不會試圖預測下個季度的銷售爆款,實際上,它也認可對本身的預測沒有一點兒把握,它採用的是咱們所稱的量化-反應策略(measure-and-react strategy)。

◆ 作規劃,不如多量化

 

換句話說,從「預測和控制」到「量化和反應」的轉變不只是技術上的改變(雖然技術也須要改變),並且是心理上的轉變。只有當咱們認可本身預測將來的能力並不可靠時,咱們才能開啓一扇探索將來的大門。

 

◆ 不僅是量化,還要多實驗

 

通常來講,區分相關性和因果關係是很是棘手的,但至少在理論上有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進行一次實驗。

 

◆ 自助法,從實際事件中提煉的有效解決法

 

人們發現,在困境重重的體系中,一般都會有一些我的或羣體找到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法,營銷專家奇普·希思(Chip Heath)和丹·希思(Dan Heath)在《瞬變》(Switch)中將這些人或者羣體稱爲「亮點」(bright spots),這個發現也引起了另一種徹底不一樣的方法——亮點研究法。

 

 

11

◆ 8 常識讓你追求結果,但你應該系統思考

 

◆ 咱們經常忽略偶然性對結果的決定性做用

 

然而,咱們確實很容易忽視它,不管是審判某項罪行、權衡一我的的職業生涯、評估一件藝術做品、分析一項商業戰略,仍是衡量一些公共政策,咱們在決策過程當中總會受到已知結果的嚴重影響,即便這個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偶然因素致使的。

 

◆ 否認組織中的光環效應

 

羅森維認爲,當咱們對公司戰略、領導力或執行力進行所謂的理性評估時,也會出現一樣的趨勢。咱們老是認爲,成功的公司每每擁有高瞻遠矚的戰略、強大的領導力和良好的執行力,而表現不佳的公司則被認爲存在戰略錯誤、領導力差或執行力弱的缺點。

 

◆ 擯棄我的成功中的運氣成分

 

這些話聽上去好像頗有道理,但極可能只是光環效應所致。儘管媒體和公衆痛斥了那些過去業績糟糕的銀行家,而那些得到不錯報酬的銀行家彷佛確實應該得到獎金。但就咱們所知,這兩羣銀行家可能作的是徹底相同的事情。

 

◆ 打破馬太效應:能力是能力,成功是成功

 

可是,在商業、政治或娛樂領域,對於如何衡量我的能力的問題,人們達成的共識就很是少了,對各類指標的嘗試和試驗更是少之又少。最重要的是,連續的成就一般不是能力的獨立表現,它並不像網球明星羅傑·費德勒(Roger Federer)在網球比賽中那樣,每次大滿貫都是相互獨立的。

◆ 是拯救公司的神話,仍是被過譽的領導者

 

除了光環效應之外,關於蘋果公司的傳統觀點還存在着另外一個潛在的問題,就是咱們每每傾向於把整個公司的成功歸因於一人,而忽視了公司中還有着成千上萬名優秀的工程師、設計師和管理者。

 

◆ 對抗系統性風險,每個社會成員的責任

 

由於銀行業過於龐大、相互關聯性太強或是出於其餘緣由,後一種說法多是對的,但這並不重要。真正的問題是,它們要麼是自由主義者,自負盈虧;要麼是羅爾斯主義者,要向照拂它們的系統付費。它們不該該爲了本身的利益隨意轉變立場和原則。

 

◆ 沒有一我的能夠置身社會系統以外

 

桑德爾認爲,一我的不該該只爲本身是一個美國人而自豪,卻不爲美國的奴隸制歷史而感到羞恥。自由主義者可能會辯稱,是他們的祖先作了那些應受譴責的事,而不是他們,因此他們沒什麼可道歉的。但能夠確定的是,這些人也爲本身的祖先感到自豪,

 

 

12

◆ 結語 反常識思惟,複雜世界的終極應對工具

 

◆ 常識致使的社會科學的誤區

 

以物理學的標準來評判社會學的作法由來已久,最先能夠追溯到19世紀的哲學家奧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他是人們公認的社會學之父。

◆ 物不以類聚,人不以羣分

 

但不管親密與否,朋友之間的實際類似程度並無他們認爲的那麼高。特別是,咱們的受訪者不多會猜到本身的朋友,甚至是能夠討論政治問題的親密朋友,在某個問題上與本身的觀點相悖。

 

◆ 一切並不是顯而易見

 

默頓所言極是,社會科學尚未找到本身的開普勒。300年前,亞歷山大·蒲柏曾指出,研究人類的關鍵不在上帝手中,而在於咱們本身。現在,咱們終於發現了本身的望遠鏡,那就讓革命開始吧……

 

 

 

全文完

 

相關連接:

 

批判性思惟須要教練輔導:批判性思惟、決策與判斷15本書,好書6本

 

少數人利用故事,多數人被故事騙。4星|《後真相時代》

 


 

近年讀了1065本書,挑出33本5星好書

 

2019左其盛好書榜,沒見過更好的榜單(截至8月31日)

 

2019左其盛差評榜,罕見的差書榜(截至8月31日)

 

2019年讀過評過的255本書(截至8月31日)

 

本號123個書單1065篇書評的索引(截至8月31日)

 

想跟小編討論請移步知識星球

 

搜索本號的最優方法

更多毒舌書評參見個人公衆號:左其盛經管新書點評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
本站公眾號
   歡迎關注本站公眾號,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