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常使用命令:
1.pwd(顯示當前工做目錄)
2.useradd 用戶名 (eg: useradd ding 添加新的用戶)
3.passwd 用戶名 回車(eg: passwd ding 123 注意 passwd 必定要指明用戶名 不然是爲當前用戶設置新的密碼)
輸入 密碼 123
確認 密碼 123
4.userdel 用戶名(如:userdel ding 僅刪除用戶而不刪除用戶的主目錄)
userdel -r userName(eg: userdel -r ding 刪除用戶及用戶的主目錄)
5.reboot 重啓 shutdown -r now (重啓) shutdown -h now (關機)
6.touch(創建空文件)
7.mv x y (移動文件和改文件名)
8.rm (刪除文件和目錄)
rm -rf(刪除全部的內容(包括文件和目錄) r 遞歸 f 強制)
9.ln (創建符號鏈接)
ln -s 源 目標
ln -s /etc/inittab inittab(inittab 指向實際文件 /etc/inittab)
符號鏈接實際上是創建一個指向特定文件或目錄的指針
10.cp (複製命令)
cp -r dir1 dir2(遞歸複製命令(複製子目錄信息))
11.cd (改變目錄)
12.ls (列出文件和目錄)
ls -a (顯示隱藏文件)
ls -l (顯示長列表格式)
ls -l /bin/*sh(查詢 /bin目錄下全部 以 sh結尾的文件 , *是通配符)
13.mkdir (創建目錄)
rmdir(刪除空目錄)
more 顯示文件內容帶分頁
less 顯示文件內容帶分頁
grep在文本中查詢內容
| 管道命令
14.ln(創建符號鏈接)
ln -s 源 目標(eg: ls -s /etc/inittab inittab 將inittab 指向實際文件 /etc/inittab)
15.more 顯示文件內容, 帶分頁(more + fileName 分頁顯示內容 點擊 長空格鍵,more命令不支持向下翻頁, ctrl+pageUp 向上翻頁)
less 顯示文件內容, 帶分頁(less + fileName)
grep 在文本中查詢內容(grep + "keyWords" + fileName 查找 fileName中是否含有相應的關鍵字)(grep -n "map" .vimrc (-n 顯示行數))
| 管道命令(ls -l /etc/ | more ----> |就是管道命令 用管道命令就是 將前一個命令運行的結果交給 |後面的命令來執行)
16.find 搜索文件和目錄
(1)find / -name man:從根目錄開始搜索名稱爲man 的文件和目錄
(2)find /home -amin -10 :十分鐘內存取的文件或目錄
find /home -atime -10:十小時內存取的文件或目錄
find /home -cmin -10:十分鐘內更改的文件或目錄
find /home -ctime +10:十小時內更改的文件或目錄
(3)find /home -size +10k:意思是說查找 /home 目錄下大小爲10k 的文件
17.> 管道重定向命令
ls -l > a.txt(列表的內容寫入到 a.txt中(重複寫))
ls -al >> aa.txt(列表的內容追加到文件aa.txt 末尾)
18.
a.掛載某一個 iso 文件
在retHat 5 中實驗,打開虛擬機, VM-->setting(設置)-->CD/DVD-->use ISO image file-->而後找到你須要掛在iso 文件路徑
在終端中輸入:mount /mnt/cdrom (掛在 iso 文件的默認路徑)
進入該目錄 cd /mnt/cdrom
ls -l 查看,發現一些文件被掛載到了該文件下
b.卸載該iso文件
cd / 進入根目錄
umount /mnt/cdrom (卸載 某個 iso 文件)
cd /mnt/cdrom
ls -l 查看發下該文件夾下爲空,被掛載的文件被卸載
19.
tar -zxvf ****.tar.gz(解壓 .tar.gz 文件)
startx 進入圖形界面
安好 eclipse 而後就讓 myeclipse 安裝到 eclipse 文件夾下,這樣,啓動 eclipse 就能用myeclipse 插件了
./eclipse & (軟件之後臺方式的運行,不耽誤在終端中敲其餘命令-->後臺程序)
20. fdisk -l(查看linux 系統分區的具體狀況)
df 目錄全路徑 (查看某個目錄與那個分區相聯繫)
df -h(查看磁盤使用狀況)
find -size *****k(查找某種大小的文件)
mount [-參數] [設備名稱] [掛載點]
在掛載光驅時,可直接使用 mount /mnt/cdrom
21. tracert 目標ip/域名 (tracert www.baidu.com)-->追蹤路由 命令
ping 目標ip/域名 (測試兩個ip 是否暢通)
ipconfig(window 下查看ip 狀況的命令)
ifconfig(linux 下查看 ip 狀況的命令)
二.指定運行級別:
init[0123456]
運行級別
0:關機
1:單用戶(進入單用戶,不用輸入密碼,能夠直接進入 root 權限對某些配置進行修改)
2:多用戶狀態沒有網絡服務(就是 一個終端,不可以進行網絡服務)
3:多用戶狀態有網絡服務(一個可以提供網絡服務的終端,輸入 startx 進入5(界面))
4.系統未使用保留給用戶(?)
5.圖形界面
6.系統重啓
a.經常使用的運行級別是 3和5,要修改默認的運行級別可修改文件 /etc/inittab的 id:5:initdefault:這一行中
的數字
b.若是不當心將運行級別設置成了0(系統剛啓動起來就關機)或6修改方法以下:
在系統剛啓動的時候 按 e -->進入 GRUB界面-->選中第二項(就是最長的哪一項)-->再次點擊 e(GRUB進入編輯狀態)-->
輸入 space + 1(將系統默認啓動的運行級別設置爲 1) 點擊 b,輸入 reboot 重啓系統,則此時系統自動進入到單用戶
級別,vim /etc/inittab 修改 id:6:initdefault 將數字修改爲 3或5便可
注:linux 在啓動的時候會首先讀取 /etc/inittab文件(運行級別設置爲2-->6的時候),|可是當運行級別設置爲1的時候,
單用戶模式系統啓動是不會先讀取 /etc/inittab 文件,並且進入的root 用戶,這樣就能夠輕易修改我修養修改的內容了。
三.用戶所在的組
在linux 中,一個文件屬於某一組,linux 中有不少組,不一樣的組中有各自的文件,要弄清 當前文件, 當前文件所在的組,
和其餘組
1.當某個用戶建立了一個文件後,這個文件的所在組就是該用戶所在的組
ls -ahl(查看用戶所在的組)
groupadd groupName(添加一個組)
vi /etc/group(查看該操做系統中有多少組)
cat /etc/group | more
useradd -g 組名 用戶名(將某一個用戶,添加到某個組中)
vi /etc/passwd(查看linux 下全部用戶的信息)
usermod -g 組名 用戶名(在 root 權限下, 更改某個用戶所在的組)
usermod -d 目錄名 用戶名(改變該用戶登陸的初始目錄)
2.進入某個用戶的權限,用ls -l 命令,顯示結果如:
-rwxrw-r-- 1 test test 15 Feb 28 17:56 test.java 如今對 -rw-r--r--進行解釋,可將 -rw-r--r-- 分紅四個部分(-和其餘字母,
在其餘字母中,每3個字母是一組):
-表明文件類型(-是普通文件,d爲目錄,l爲鏈接文件)
rwx表明文件擁有者的權限(r讀,w寫,x執行)-->文件全部者
rw-這三個字母表明的與文件擁有者同一組的其餘用戶的權限(r讀,w寫,-沒有)-->當前組的其餘用戶
r--這三個字母表明的是不與文件擁有者同組的其餘用戶的權限是隻讀-->其餘組
用數字表示:
r = 4, w = 2 , x = 1 所以 rwx = 7(4 + 2 + 1 可讀 + 可寫 + 可執行)
3.chgrp 組名 用戶名 (修改文件所在的組)
4.chmod改變文件或目錄的權限
a. chmod 755 xyz : 賦予xyz 權限rwxr-xr-x(三個字母是一組,每一組(rwx)分別表明文件全部者的權限,第二組(r-x
表明與該文件在同一組的其餘用戶的權限,第三組(r-x)表明其餘組的用戶的權限))
b. chmod u=rwx,g=rx,o=rx xyz : 同上 u = 用戶權限 g = 組權限 o = 不一樣組的其餘用戶權限
c. chmod u-x,g+w xyz : 給文件 xyz 除去用戶執行的權限,添加組寫的權限
d. chmod a+r xyz : 給全部文件添加讀的權限
5.改變擁有者(chown)和用戶組(chgrp)命令
chown ding xyz : 改變文件 xyz 的擁有者爲 ding
chgrp root xyz : 改變abc所屬的組爲root
chown root ./xyz :改變xyz 這個目錄的全部者是root
chown -R root ./xyz : 改變xyz 這個目錄及其下面的全部的文件和目錄的全部者是root
四.有關shell
a.是什麼?
實際上Shell是一個命令解釋器,它解釋由用戶輸入的命令而且把它們送到內核。不只如此,Shell有本身的編程語言用於對命令的編輯,
它容許用戶編寫由shell命令組成的程序。
b.分類
經常使用的shell 有三種:Bourne(/bin/sh),C(/bin/csh),Kom(/bin/ksh)
一些相關的命令: env (顯示當前操做系統的環境變量)
chsh -s /bin/*sh(不一樣shell 之間進行切換 eg:chsh -s /bin/ksh)
history(顯示歷史命令) history 5 (顯示最近用過的5個命令)!
!5 (執行歷史編號爲5的命令)
五.有關linux 的網絡配置
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1)用 root身份登陸,運行 setup命令進入到text mode setup utility 對網絡進行配置,
能夠對ip地址,子網掩碼,默認網關,dns 設置.
(2).這時的網卡配置沒有生效,運行 /etc/rc.d/init./network restart命令,咱們剛纔的設置才生效。
第二種:(1)ifconfig ech0 x.x.x.x 對網卡進行設置
(2)ifconfig ech0 network x.x.x.x 對子網掩碼進行設置
對廣播地址和 dns 使用默認的。
注意: 這樣配置網絡將會當即生效。可是是臨時生效,即關機或重啓後就會回到原來的ip 地址.
第三種: (1)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ch0這個文件裏的屬性進行修改,包括ip,子網掩碼,
廣播地址,默認網關。
(2)這是網卡的配置沒有生效。運行 /etc/rc.d/init.d/network restart命令咱們剛纔的設置生效。
該方法是最底層的方法。
如何實現本機與虛擬機的通信:
(1)在 window中打開 doc框,輸入 ipconfig ,在顯示的結果中 找到 VMnet1 或 VMnet8(是window 給虛擬機分配的虛擬網卡),
如:VMnet1 的ip地址爲: 192.168.163.1 -----> 在虛擬機中打開 VM ----> setting ---> Network Adapter --->
在右側選中 Custom:Specific virtual network ---> 選擇 VMnet1(Host-only) ---> 進入 linux 在終端中 用上述三種方法
中的一種將ip地址修改 192.168.163.x(與windows 下的VMnet1的ip地址在同一個網段) ---> 進入 doc 框,輸入 ping 192.
168.163.x 有回覆,則本機與 虛擬機通信成功
六.有關 rpm 包
一種用於互聯網的打包及安裝工具,不但在 retHat 系列可使用這種文件格式,在ubuntu 和其餘linux 操做系統中也能夠 使用該軟件包。 1.rpm 包的安裝: (1)rpm -i RPM包全路徑名稱 : 安裝包到當前系統 i = install (2)rpm -ivh RPM包全路徑名稱 : 安裝包到當前系統,有提示信息 i = install, v = verbose (提示) , h = hash (進度條) 2.rpm 包的刪除: (1)rpm -e 包的名稱 (eg: rpm -e jdk) (2)rpm -U RPM包全路徑名(eg: rpm -U apache-1.3.23-11.i386.rpm ) 3.其餘有關的命令 rpm -qa (查看當前系統已經安裝了多少 rpm包) rpm -q 軟件包名 (查詢軟件包是否安裝 eg:rpm -q xinetd) rpm -qi 軟件包名(查詢軟件包信息 eg:rpm -qi xinetd) rpm -ql 軟件包名(查詢軟件包中的文件 eg:rpm -ql xinetd) rpm -qf 文件全路徑名(查詢文件所屬的軟件包 eg:rpm -ql /etc/passwd) rpm -qp 包文件名(查詢包的信息對這個軟件包的介紹 eg:rpm -qp apache-1.3.23-11.i386.rpm) 注:對軟件包名的解釋 ,以 apache-1.3.23-11.i386.rpm 爲例: apache:軟件名稱, 1.3.23-11:軟件的版本號, 主版本和次版本,i386:軟件運行的硬件平臺,rpm:文件擴展名,表明 rpm 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