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稱爲operating system,簡稱os,是應用程序運行及用戶操做必備的基礎環境支撐,計算機系統的核心,做用是管理和控制計算機系統中的硬件和軟件資源
java
操做系統就是處於用戶與計算機系統硬件之間用於傳遞信息的系統程序軟件,操做系統會收到用戶輸入的信息後,將其傳送給計算機硬件核心進行處理,而後再把處理結果返回給使用者
linux
linux也是一個操做系統軟件,與windows不一樣,linux是一套開放源代碼程序的,並能夠自由傳播的類unix操做系統,基於intel x86系統cpu架構計算機。基於posix的多用戶,多任務而且支持多線程和多cpu的操做系統程序員
unix系統於1969年在AT&Td的貝爾實驗室誕生數據庫
unix五大特性編程
1. 技術成熟,可靠性高 使用unix系統,即便連續運行若干年也無需重啓,它依然能夠工做得很是好,好不誇張的說,只要計算機硬件不壞,unix就很難出現問題 2. 極強的可伸縮性 unix支持cpu處理器體系架構很是多,包括intel/amd及hp-pa,mips,powerpc 3. 強大的網絡功能 internet互聯最重要的協議tcp/ip就是unix上開發和發展起來的。此外,unix還支持不少經常使用的網絡通訊協議,如nfs,dce,ipx/spx,slip,ppp 4. 強大的數據庫支持能力 oracle,db2,sybase,informix等大型數據庫,都把unix做爲其主要的數據庫開發和運行平臺,一直到目前爲止,依然如此 5. 強大的開發功能 正是unix促使了c語言的誕生,並相互促進與發展,稱爲當時工程師的首選操做系統和開發環境。互聯網早期有重大意義的軟件新技術的出現幾乎都在unix上,例如:tcp/ip,www,java,xml等
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因爲各廠商及商業公司開發的unix及內置軟件都是針對本身公司特定硬件的,所以在其餘公司的硬件上沒法運行。在20世紀70年代末,unix又面臨了突如其來的被AT&T回收版權等重大問題,特別是要求禁止對學生羣體提供unix系統資源代碼。windows
1984年,Richard Stallman發起了開發自由軟件運動,併成立了自由軟件基金會和GNU項目。centos
1984年,Andrew S.Tanenbaum 開發了用於教學的unix系統,命名爲Minix,可是僅僅用於教學 1989年,Andrew S.Tanenbaum將Minix系統運行於x86的pc平臺 1990年,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學生linux Torvalds首次接觸Minix系統 1991年,linux Torvalds開始在Minix上編寫各類驅動程序等操做系統內核組件 1991年年末,linux Torvalds公開了linux內核源碼0.02版,http://www.kernel.org,僅僅是內核 1993年,linux 1.0版本發行,linux轉向GPL版權協議,GPL通用公容許 開始盛行開來
自由軟件:簡單來講,就是沒有商業化軟件版權制約,源代碼開放,可無約束自由傳播 bash
FSF:free software foundation,自由軟件基金會,是1984年,Andrew S.Tanenbaum發起和創辦的,主要項目是GNU項目,主要軟件包括,gcc編譯軟件,bash命令解釋程序和編程語言網絡
核心爲linux Torvalds開發的kernel,內核之上的組件爲幾部分:一部分是GNU組件,如Emacs,gcc,bash等:另外一些重要組成部分來自於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BSD UNIX項目和麻省理工學院的 x windows系統項目,以及在這以後成千上萬的程序員開發的應用程序等多線程
linux系統繼承了unix系統的所有優勢,又在自身還有有以下一些特色
linux內核版本有四個系列,2.2 2.4 2.6 3x,發行商包括red hat,fedora,centos
red hat:再版本9.0後,rad hat不在遵循GPL協議,成爲收費產品
fedora:red hat的一個分支,能夠認爲是red hat的預發佈版本,遵循GPL協議
centos:red hat的一個重要分支,遵循GPL協議
選擇版本,必定要選擇穩定的大版本,新版本通常潛在問題隱患較多
nat
網絡地址轉換,nat模式是比較簡單的實現虛擬機上網的方式。nat模式的虛擬機就是經過蘇主機上網和交換數據的。vmnet8
bridged
橋接模式,經過物理主機網卡架設一座橋,從而連入實際的網絡中,所以,虛擬機能夠被分配與物理主機相同網段的獨立ip
host_only
僅主機模式,虛擬機的網卡會連接到宿主的vmnet1上,但宿主系統並不爲虛擬機提供任何路由服務,所以虛擬機智能與宿主機進行通訊,不能鏈接到實際網絡上,即沒法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