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BOK/CMM/CMMI/OPM3

1968年爲了解決大型軟件項目的軟件危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提出了「軟件工程」這一術語,以改進軟件開發設計過程。優化

 1969年美國項目管理協會(PMI)組織成立,從1981年起通過30年的努力造成了目前看到的項目管理知識體系(PMBOK),即五大過程和九個知識域,經過評估項目管理人員的知識技能資格以提升項目實施成功率。設計

 1987年起, 卡內基·梅隆軟件工程研究所(SEI)前後發佈了CMM/CMMI,用於軟件開發過程和軟件開發能力的評價和改進。blog

 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英文縮寫爲SW-CMM,簡稱CMM),是對於軟件組織在定義、實施、度量、控制和改善其軟件過程的實踐中各個發展階段的描述。CMM的核心是把軟件開發視爲一個過程,並根據這一原則對軟件開發和維護進行過程監控和研究,以使其更加科學化、標準化、使企業可以更好地實現商業目標。  項目管理

  CMM是一種用於評價軟件承包能力並幫助其改善軟件質量的方法,側重於軟件開發過程的管理及工程能力的提升與評估。CMM分爲五個等級:一級爲初始級,二級爲可重複級,三級爲已定義級,四級爲已管理級,五級爲優化級。    其所依據的想法是:只要集中精力持續努力去創建有效的軟件工程過程的基礎結構,不斷進行管理的實踐和過程的改進,就能夠克服軟件生產中的困難。CMM它是目前國際上最流行、最實用的一種軟件生產過程標準,已經獲得了衆多國家以及國際軟件產業界的承認,成爲當今企業從事規模軟件生產不可缺乏的一項內容。資源

 

2001年2月由17位世界輕量級方法學家又提出了著名的敏捷宣言來應對快速變化的需求,並着重強調了軟件開發中人的做用。開發

 組織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Organiz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Maturity Model簡稱OPM3)是PMI最新發布的標準。it

 爲了從組織結構、管理流程、項目支持和監控方面提升項目實施的成功率,在PMBOK和CMM/CMMI的基礎上又誕生了組織級項目管理模型(OPM3)。io

 1998年PMI(美國項目管理協會)開始啓動OPM3計劃,並指望做爲標準模型投入市場競爭。John Schlichter擔任OPM3計劃的主管,並在全球招募了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35個不一樣國家、不一樣行業的800餘位專業人員參與。通過五年的努力,OPM3(Organiz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Maturity Model)終於在2003年12月問世,掀起繼CMM震撼後的另外一股企業開始追求創建「組織全面性項目管理能力」的風潮。監控

PMI對OPM3的定義是:評估組織經過管理單個項目和項目組合來實施本身戰略目標的能力的方法,仍是幫助組織提升市場競爭力的方法。OPM3的目標是「幫助組織經過開發其能力,成功地,可靠地,按計劃地選擇並交付項目而實現其戰略」。OPM3爲使用者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和自我評估的標準,用以肯定組織的當前的、狀態,並制定相應的改進計劃。基礎

PMI的OPM3模型是一個三維的模型,第一維是成熟度的四個梯級,第二維是項目管理的九個領域和五個基本過程,第三維是組織項目管理的三個版圖層次。  

  成熟度的四個梯級分別是:    (1) 標準化的(Standardizing)    (2) 可測量的(Measuring)(3) 可控制的(Controlling)     (4) 持續改進的(Continuously Improving)

項目管理的九個領域指項目總體管理、項目範圍管理、項目時間管理、項目費用管理、項目質量管理、項目人力資源管理、項目溝通管理、項目風險管理和項目採購管理。

項目管理的五個基本過程是指啓動過程 (Initiating Processes)、計劃編制過程(Planning Processes)、執行過程(Executing Processes)、控制過程(Controlling Processes)和收尾過程(Closing Processes)。

組織項目管理的三個版圖是單個項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項目組合管理(Program Management)和項目投資組合管理(Portfolio Management)。    這些相同的過程也能夠擴展應用於項目組合管理和項目投資組合管理。把它們放在組織項目管理三個版圖的範疇中,咱們能夠看到這些過程組與組織戰略規劃之間的重要關係。

本站公眾號
   歡迎關注本站公眾號,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