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歷史及安裝

Linux 的發展歷史centos

1、Linux操做系統的發展歷史安全

    爲了實現工做的批量化處理,網站

      出現了三個組織機構:貝爾實驗室、GE通用、麻省理工大學spa

      他們共同開發了一個多任務操做系統:Mutices操作系統

      後來,貝爾實驗室和麻省理工大學退出了該項目設計

      而貝爾實驗室中一個年輕的科學家肯•湯姆森爲了運行太空旅行遊戲space travelunix

      用一臺老式的臺機創造出了DPD-7遊戲

      基於DPD-7的操做系統,肯•湯姆森開發了本身的第一個操做系統Unix(彙編語言—機器語言編寫)開發

                         ⬇虛擬機

      1973年肯•湯姆森和他的同事Ritchie開發了C語言(來自B語言的改進),用C語言從新Unix

                        ⬇

      以後,肯•湯姆森來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開發了BSD

      這是出現了一個問題:在美國市場同時銷售Unix和BSD操做系統,所以爲了版權問題,二者打得不可開交——長達10年的時間

      10年間,養成了PC機的🍎公司

                        ⬇

      十年,微軟站起來了【由於美國的反壟斷法—AT&T公司被拆分(致使Unix源代碼被無償提供)】

                                ⬇這時出現了三家公司

       (1)IBM(藍巨人,USA的百年老店)    (2)SUN(注重技術,Java,後來被Oracle收購)    (3)HP(惠普)

                                ⬇三家公司的操做系統分別爲

                      ↙              ⬇                      ↘

              (1)AIX              (2)Solaris(SUNos)            (3)HP-unix【這就是小型機市場上最多見的小型機操做系統】

                                    ⬇⬇⬇⬇

                    ↙                                  ↘

       (1)1989年左右的時候,荷蘭的一個教授,因不想買Unix操做系統         (2)1980年,美國Richard Stallman發起了GNU計劃(開源的鼻祖)

          因而本身寫了一個Minix系統

                      ⬇

        1991年左右,教授的學生Linuz在Minix的基礎上開發了Linux(這款Linux上只有內核)

                                    ⬇⬇⬇⬇

      最終,Linuz設計的Linux和發起的GNU計劃所造成的源,成爲了新的GNU/Linux

4、內核與GNU/Linux系統的版本問題

1.內核問題:kernel

2.GNU/Linux版本:發行商版本

          紅帽(被IBM收購了),Debian—Ubuntu(二次發行版本)

3.常見的發行商版本:

  Redhat(收取服務費)    centos(不受取費用)    fedorn    openSUSE(歐洲用的比較多)

  Debian(安全,黑客用的多)    Ubuntu(桌面)    麒麟、紅旗系統

  前三個是一家公司,前兩個是中國用的

5、開源體系:GNU 、BSD、 Apache

1.GUN:

   (1)計劃:將商業版本的軟件程序進行開源的一個計劃

   (2)協定:若是你使用了計劃中定義的開源軟件代碼,這樣的話,你就必須將對應的全部代碼進行開源

   (3)寬鬆協定:想開就開,不開拉到

2. Apache:自己是一個作網站的社區

Linux的安裝

1、安裝

1.Linux的安裝方式

(1)直接將操做系統安裝在硬件設備上(不建議這樣作)

(2)使用VMM管理平臺進行安裝(虛擬機的方式)

      VMM管理平臺:VMware workstation、virtualbox

2.安裝過程

(1)選語言➡選鍵盤➡選時區➡寫主機名➡定義root密碼(root:超級用戶)➡劃分磁盤空間

(2)劃分磁盤空間

    /boot     swap(交互區)    /(根分區)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