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第一天的尾,繼續來學習性能測試,上一次說到性能要大體經歷哪些階段,那麼咱們也來看下行業的作法:前端
行業有兩種作法,一個是TPC,另外一個是SPEC;服務器
最終能夠經過TPC和SPEC的互換來作到系統性能的預估。(因爲公司架構比較穩定和固化,經過單模塊的性能狀況預估同等配置下其它模塊的性能)。仔細思考下,在咱們性能測試中,咱們有時候測試環境資源並不如線上資源多,那麼如何在測試環境下獲取生產環境的性能結果呢?實際上這裏就用到了SPEC和TPC的互換。架構
第一天講解了部分性能的基本名詞,其中負載也是比較容易混淆的,這裏也來說解下:負載其實是多個客戶端對服務器的請求,那麼這裏就會有負載用戶的定義,有實際用戶、在線用戶、併發用戶三種不一樣的區分;併發
實際用戶>>在線用戶>>併發用戶,因此從這裏咱們能夠知道負載量並非簡單的看用戶數,而是經過業務量來計算纔會更準確,爲了應對現有的高業務量因此挺多同步業務轉化成了異步業務(這個是架構的變化)。異步
在不少公司,領導都會說你給我作一下性能壓力測試,實際上外面挺多人認爲性能就等同於壓力測試,其實是有很大區別的,下面來說解下區分:前端性能
實際上性能測試是包括負載測試和壓力測試;下圖就是概覽圖:咱們日常作的性能測試其實是負載測試。性能
在預習課程中咱們接觸了協議,知道性能測試基本上都是模擬客戶端基於協議的測試,那麼下面大概總結下部分HTTP協議內容:學習
最終咱們經過協議抓包是要知道業務是如何經過請求來實現與服務器的交互和驗證的(固然這個比較難,基本上是本身寫過才能比較清楚)。測試
今天在擴展一點內容,跟下次課的知識有關,就是前端的基礎知識->網頁的組成,稍微介紹下網頁的組成以及性能的優化建議:優化
好啦,今天完啦,期待下一節課關於網站前端性能分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