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一次微信升級引起的思考git
升級前:6.1 github
升級後: 6.2 後端
微信此次升級應該有很多改善的地方,我就 "錢包" 這個比較讓我滿意的功能點來談談個人感想。當時我打開錢包這個功能的時候,第一反應是 「wow,實在太讚了,終於把 「零錢」 這個按鈕放出來了「。先說說我爲何喜歡零錢這個按鈕,由於紅包,經常搶紅包,沒幾天我就會很好奇地去看看本身如今搶紅包搶了多少錢,因而乎每次都要操做好幾回:我 -> 錢包 -> 錢包 -> 零錢。而如今我只須要操做兩次:我 -> 錢包 就能夠看見個人零錢有多少了。一會兒節省了兩步,可能你會以爲這沒什麼稀奇的。但是我想說,對我這種常用這個功能來講的人,兩步已經足夠讓咱們驚喜了。 微信
好了,相信很多人看到我上面的說法,大都想說,衆口難調,也許這個功能的升級只是讓少部分我這種類型的用戶滿意而已,也許不少不想把 「零錢」 這個功能暴露出來的用戶會吐槽這個改善點。yes,我相信是會有吐槽的用戶。可是,我相信每一次升級,都確定是通過深思熟慮的,確定是通過驗證的。這裏就引出了一個頗有趣的問題,在沒有升級這個功能以前,微信產品組是基於什麼來決定要改善這樣一個功能的,是通過什麼東西來驗證這個功能的升級是有必要的?這個問題,也是我經過微信此次升級得到的思考和感悟----如何決定一個功能是否要改善?如何來預測用戶的需求,或者說如何來預測用戶對功能升級的反饋? 優化
好的,讓咱們先把問題強調一下,由於最後還要梳理方案呢。 google
問題 1. 如何決定一個功能是否須要改善?
問題 2. 如何來預測用戶的需求,或者說如何來預測用戶對功能升級的反饋?spa
其實,在感謝此次升級之餘,我想過一個問題:我假設有不少用戶向我同樣,也很喜歡 」零錢「 這個功能的改善。但我確實很好奇,微信是怎麼決定來要改善 」零錢「 這個功能的?做爲一個作技術出生的,我從技術角度想了想,發現這個問題其實作起來,那是easy enough的,並且是徹底能夠量化的。.net
在《參與感》 這本書中提到小米最初是如何呵護前幾百個粉絲的,如何經過與粉絲的互動來改善小米的功能的。我想,一個反饋很好的功能升級,必然是在某種程度上與用戶有所互動後的決定,或者說是在與用戶 」溝通」 後的決議。固然微信用戶這麼大,不可能向小米當初初創的時候同樣,維護一個用戶bbs來討論用戶的觀點。必需要用一種更精準,更能夠量化,能夠解釋,並且成本低廉的方法來作到與用戶在功能點上的 「溝通」。 設計
好了,說了這麼多廢話,鋪墊都全打好了,下面我就直接來講說在我看來,微信是怎麼作到與用戶 」溝通「,微信是怎麼決定要升級 」零錢「 這個功能的吧? 3d
其實,all roads lead to Rome,「溝通」的初衷是爲了知道用戶的想法,but咱們應該要知道,用戶的表達本身的想法,不少時候並非經過語言來表達呢【甚至不少人根本無法用語言表達,特別是我這種光長得帥但表達能力處於世界級 low 20%的人】,用戶還有不少其餘的方法來表達本身的想法,其中最真實,最可信,最可量化的就是用戶的action,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因此,咱們要想知道用戶的想法,其實徹底能夠經過另外一條道路,即去探索用戶的action,並且這種方法對全部用戶都適用,男女老幼通吃啊。
so,如今又來一個問題了,這裏的用戶的action,具體指的是什麼呢?下面給你們一張圖,只要作過SEO的,相信看見這張圖就徹底明白我接下來要說的了。
問題 3. 用戶的action,具體指的是什麼
上面是一張google點擊的熱點圖,顏色越深表明越受到用戶的關注。
google的這個熱點分析作得比較複雜,咱們就不深刻了。接着說我對「用戶的action」這個問題的見解。其實最簡單,也是最可信的action就是用戶的點擊了。每個click,均可以看做用戶對每個功能的關注度,只要時間長,用戶樣本多,那麼這個數據就是可信的。經過用戶的點擊數據,針對於用戶來講,咱們能夠知道用戶最經常使用的是哪些功能;針對於產品來講,咱們能夠知道一個產品的新功能點在發佈後一段時間內的點擊率的變化過程和趨勢。
好了,其實上面我堆砌了幾打的措辭,就是爲了突出上面這段話,就是爲了引出我認爲本文的核心詞---用戶的點擊數據。
下面,我想梳理一下個人思路,以對上面提出的三個問題做答的形式來代表個人觀點。
問題 3. 用戶的action,具體指的是什麼
用戶的action,簡單的是指用戶的點擊數據;複雜的是指用戶在每個功能頁面的停留時間。 至於怎麼處理分析這些數據,方法就太多了。
問題 2. 如何來預測用戶的需求,或者說如何來預測用戶對功能升級的反饋?
能夠根據用戶對APP上每個功能點的點擊數據來作統計分析。功能點的劃分能夠有不一樣的維度, 好比說微信6.1的錢包是能夠是一個功能點,錢包裏的零錢也能夠做爲一個功能點。也就是說, 咱們能夠以不一樣的維度和粒度來區分功能點,對每個功能點來作用戶點擊數據的統計分析。
問題 1. 如何決定一個功能是否須要改善?
有了上面的各個功能點的統計數據,我想大概就能決定一個功能點是否有必要更改了。 固然,這只是其中一個因素,一個功能點的改善確定不只僅靠數據來決定的, 也要看這個邏輯是否合理。好比說微信6.1的錢包,我要想看我本身的零錢的話, 步驟是: 我 -> 錢包 -> 錢包 -> 零錢,我會以爲很奇怪,爲何會有兩個「錢包」的功能, 這在功能點上不是重複了嗎? 若是說升級成6.2的錢包的花,操做步驟是:我 -> 錢包, 第一,去重了「錢包」這個重複的功能點, 第二,不用點擊零錢便可預先知道本身的零錢餘額有多少。 固然,這個細節還有不少能夠提的,你們能夠自行發揮想象和交流。
全部的產品,都是服務於用戶。熟話說得好,不以戀愛爲目的的約會都是瞎折騰,不以用戶爲女神的產品都是瞎糊弄。既然產品的核心是用戶,那咱們關於產品所作的一切設計,優化甚至是改變都應該在改動以前與用戶有過溝通,要確保用戶對咱們所作的改動有所認同。
我很同意小米初期的那種作法,維護一個簡單的bbs,天天和粉絲們互動,收集需求,整理需求,規劃產品,step by step地作到今天這個樣子,值得借鑑和思考,但不可照搬。其一,由於人家的那種粉絲和其餘不少產品的粉絲都不同,人家的那種粉絲還有另一個稱呼 」發燒友「,這些粉絲是有足夠的耐心和願意花足夠的時間來反饋產品的優缺點和各自需求的。其二,當一個產品的用戶數大了後,維護這個bbs將會話費大量人力物力,性價比過低。
既然如此,既要和用戶溝通,又要保證溝通成本,採用上面說的技術方案豈不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並且上面說的技術方案,實現起來足夠簡單,並且可量化,可解釋,甚至可跟蹤。
最後,我想說,以上全部,都只是本身對微信此次升級中,錢包功能的一個簡單見解。小生是後端工程師一枚,不是的產品經理,只是簡單的出於對此次升級的感謝,以及對產品的一點技術方面的簡單思考而寫的這篇文章。bug確定不少,不過我享受調bug這個過程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