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的生活接近尾聲,和許多人同樣,我也開始找工做了。因而從百度地圖上截取一張本身所在地的地圖,去了哪家公司,到過什麼地方,就在上面點上個紅點,更加形像地標明瞭本身去過的地方,心中難免生出些許的優越感與滄桑感!今天爲止倒數第二家面試的公司,成爲了本身去上班的所在地,一是它離學校近,二是裏面的工做環境、氛圍很和諧(上班後才知道的)。今天爲止本身已經「享受」了七天的上班生活,正好是週日單休,不能很好地休息,但也騰出時間爲本身留下點生活的記憶……
面試
第一次進單位,更準確地說是工做室,小而亂的環境,2張四人的辦公桌拼在一塊兒,一個戴鴨舌帽的年輕人和另外一位面像老成的年輕人向我迎來,一眼看過去就知道都是經歷歲月磨礪的人。小談了一下子,才知道他們這裏沒有技術,真的懂技術的人都在其它公司,這讓我對這個工做室的將來感到一點擔心。沒有技術,他們接了活,怎麼作,難道還要第二次轉手給其它公司的人來作,本身充當一箇中介嗎?奇怪的是咱們竟然談了好久,他們的想法是要我去上班,不介意我在學校還有課,有課上課,沒課來上班。然而我對這個工做沒抱多大但願,多是第一印象的緣由,就這樣回到了學校……也許事情老是與本身想的反方向發展,第三天我真的成爲那裏的一員了。編程
上班到如今整整七天,想寫點東西,問問本身之後的路該怎麼走,不是由於「頭七」那種瘮人的事情,而是事情到了一個階段,就該有一個總結,獲得了什麼、失去了什麼、改變了什麼、什麼尚未變化……
框架
學習方式的改變是最大的。之前在學校,本身學習一種編程語言,學到不會的就再深地的學習,徹底根據本身的興趣,但到公司後發現,大部分學到的東西都用不上,你要根據公司的要求走,公司用什麼框架,你就要用什麼框架,不會用就邊學邊作;並且公司有什麼需求你就得作什麼產品,雖然感到很無奈,但從其它方面想一想,這無疑給你提供了一個高效學習的平臺,公司的需求正推着你不停地學習、不停地在最新的技術上得到經驗;一個產品作出來後就完事了的想法在學校的時候本身可能以爲很正常,但在公司裏面,你得把你看成用戶來看待,用戶怎樣用這個產品,你就得怎樣去修改這個產品、完善這個產品,產品作出來只是一半而已。
編程語言
生活節奏快了。上學的時候沒有課,何時起來均可以,7點起來算早了對吧!那你上班試試,天天都得早於7點起來,剛開始還很新鮮,坐在早點鋪裏面吃熱乎的豆腐腦,到後來連吃飯、刮鬍子、吹頭髮的時間都沒了,只能買三個包子頂着寒風,邊走邊往公交車站趕,是否是很悲催,我也以爲。但這樣忙、趕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你有沒有好好想過,就是爲了那3000塊實習工資嗎?好吧!那你的工資,將永遠是3000塊,由於你就只值3000塊。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你我都很清楚……
ide
爲人處事上也有很大的變化。環境很輕鬆倒並無以爲有太大的處事方面的事情,本身爲人處事的變化是在大學這三年作到的,這點讓我很欣慰。這一點在不少方面對個人幫助都很大。
學習
從此的計劃。想獲得什麼,就要爲這個「什麼」作個計劃,計劃在本身掌握中,你都會獲得本身想要的。那你想獲得的東西又是什麼呢?
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