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過程化分析方法-實例分享

需求過程化分析

一般咱們拿到需求的方式都是需求文檔的功能說明,咱們須要從產品經理的隻言片語裏分析出功能點的上下文,找打用戶真正的需求,並以此爲依據進行設計。設計

那麼,咱們應該怎樣從一個點,去找到那個面呢?code

四個關鍵詞:用戶場景行爲與觸點目的;連成一句話就是:什麼用戶在什麼場景經過什麼行爲達到什麼目的。例如,音樂評論功能支付寶

用戶 場景 行爲與觸點 目的 設計點
學生羣體
年輕白領/IT行業從業者
小衆音樂愛好者
追星族
聽到一個很對口味的歌
聽到喜好的明星的歌
聽到在別的平臺火起來的某首歌
看到某個評論寫的很經典
很無聊,在評論裏看故事/段子
看評論
發評論
點贊別人評論
回覆別人的評論
複製別人的評論
找共鳴
表達新歌后的心情
抖機靈/玩梗
知足虛榮心
與其餘人互動
點贊
熱度置頂
重複評論篩查
轉發評論

再舉個栗子:支付寶的螞蟻森林文檔

用戶 場景 行爲與觸點 目的 設計點
學生黨
上班族

早上醒來無聊玩手機
想起來昨天買的電影票的能量熟了
朋友告知,你能量熟了,慌張的打開支付寶發現已經被偷了
上課/上班無聊玩手機
某活動期間,朋友/同事/家人讓你幫忙澆水
你積攢了倆月的能量,終於能夠換顆樹了
收能量
偷別人能量
上能量保護罩
給樹澆水
種樹
打發無聊的時間
作公益
與人互動
知足虛榮心
與其餘人互動
支付攢能量
偷能量
能量罩
排行榜
偷能量對比
能量熟了提醒
積攢能量的攻略
作任務攢能量
活動特殊掛件
能量換取物品
邀請贈能量

這個方法不光能夠在需求從0開始時候正向分析,也能夠分析成型的產品現有的功能,他們的背後都支撐着哪些目的-行爲與觸點-場景-用戶,實現邏輯是哪些,功能是如何一步步迭代的。產品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