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性能測試的部分概況,一個Web請求的處理包括如下步驟:web
(1)客戶發送請求服務器
(2)web server接受到請求,進行處理;網絡
(3)web server向DB獲取數據;併發
(4)webserver生成用戶的object(頁面),返回給用戶。給客戶發送請求開始到最後一個字節的時間稱爲響應時間(第三步不包括在每次請求處理中)。app
事物(Transaction) ide
在web性能測試中,一個事務表示一個「從用戶發送請求->web server接受到請求,進行處理-> web server向DB獲取數據->生成用戶的object(頁面),返回給用戶」的過程,通常的響應時間都是針對事務而言的。 工具
請求響應時間 性能
請求響應時間指的是從客戶端發起的一個請求開始,到客戶端接收到從服務器端返回的響應結束,這個過程所耗費的時間,在某些工具中,響應一般會稱爲「TTLB」,即"time to last byte",意思是從發起一個請求開始,到客戶端接收到最後一個字節的響應所耗費的時間,響應時間的單位通常爲「秒」或者「毫秒」。一個公式能夠表示:響應時間=網絡響應時間+應用程序響應時間。標準可參考國外的3/5/10原則:(1)在3秒鐘以內,頁面給予用戶響應並有所顯示,可認爲是「很不錯的」(2)在3~5秒鐘內,頁面給予用戶響應並有所顯示,可認爲是「好的」;(3)在5~10秒鐘內,頁面給予用戶響應並有所顯示,可認爲是「勉強接受的」(4)超過10秒就讓人有點不耐煩了,用戶極可能不會繼續等待下去;測試
事務響應時間 ui
事務可能由一系列請求組成,事務的響應時間主要是針對用戶而言,屬於宏觀上的概念,是爲了向用戶說明業務響應時間而提出的.例如:跨行取款事務的響應時間就是由一系列的請求組成的.事務響應時間是直接衡量系統性能的參數
併發用戶數
併發通常分爲2種狀況。一種是嚴格意義上的併發,即全部的用戶在同一時刻作同一件事情或者操做,這種操做通常指作同一類型的業務。好比在信用卡審批業務中,必定數目的擁護在同一時刻對已經完成的審批業務進行提交;還有一種特例,即全部用戶進行徹底同樣的操做,例如在信用卡審批業務中,全部的用戶能夠一塊兒申請業務,或者修改同一條記錄。另一種併發是廣義範圍的併發。這種併發與前一種併發的區別是,儘管多個用戶對系統發出了請求或者進行了操做,可是這些請求或者操做能夠是相同的,也能夠是不一樣的。對整個系統而言,仍然是有不少用戶同時對系統進行操做,所以也屬於併發的範疇
吞吐量
指的是在一次性能測試過程當中網絡上傳輸的數據量的總和.吞吐量/傳輸時間,就是吞吐率.
6.TPS(transactionper second) 每秒鐘系統可以處理的交易或者事務的數量.它是衡量系統處理能力的重要指標.
7. 點擊率
每秒鐘用戶向WEB服務器提交的HTTP請求數.這個指標是WEB應用特有的一個指標:WEB應用是"請求-響應"模式,用戶發出一次申請,服務器就要 處理一次,因此點擊是WEB應用可以處理的交易的最小單位.若是把每次點擊定義爲一個交易,點擊率和TPS就是一個概念.容易看出,點擊率越大,對服務器的壓力越大.點擊率只是一個性能參考指標,重要的是分析點擊時產生的影響。須要注意的是,這裏的點擊並不是指鼠標的一次單擊操做,由於在一次單擊操做中,客戶端可能向服務器發出多個HTTP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