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該去小公司,仍是去大公司
給大學畢業生的建議
基本每一個畢業生剛畢業時都會糾結一件事:進大公司仍是小公司。常常會聽到如下言論:大公司管理嚴格,不自由;大公司等級森嚴,每一個人都是一顆螺絲釘;小公司鍛鍊人,能全面發展;小公司更「人性化」,更自由...算法
但經過親身經歷,我給出的建議是,畢業生若是能去一流大公司就去一流大公司;若是不能就去二流大公司;若是不能去二流大公司就去三流大公司;若是不能去三流大公司再去小公司;不要去下流大公司。學習
- 大公司有完善的培訓計劃和培訓制度。小公司,初創公司即使創始人很厲害,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培訓新人。
- 關於「去大公司就成了螺絲釘」。實際上是這樣的,若是你是一顆螺絲釘,你到哪裏都是一顆螺絲釘。那些在大公司裏成爲螺絲釘的人,去小公司,一樣會成爲螺絲釘。是否會成爲螺絲釘,取決於上進心,取決於自學能力和對知識的渴望。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不能否認的是,在小公司人少,扁平化,因此發光快;大公司層級深,想發光可能競爭大,時間也會久一些。
- 手工做坊與工業化。谷歌最開始的時候只不過是幾個大學生在車庫裏寫寫算法,一路靠本身摸索總結,通過幾十年的積累,成爲了互聯網的領頭羊。現現在谷歌已經積攢了不少行業的最佳實踐,併成爲了不少行業的規範的制定者。和初創的小公司相比,就至關因而傳統行業中的工業化工廠和手工做坊的差距。這個比喻一點也不爲過。當你還在糾結如何實現增刪改查功能時,谷歌的代碼生成器可能已經用了十好幾年了。起點不一樣,視野也不一樣。站在巨人肩膀上,視野才更寬廣。雖然大公司都有不少的開源項目回報社會,咱們能夠經過開源項目學習一些沉澱下來的技術,可是最前沿的技術,以及管理/協做經驗,除了在團隊內部,是沒法接觸到的。
- 可逆與不可逆。從職業發展的角度。校園招聘在每一年的招聘數量上佔很大比重。經過校園招聘會進入大公司的難度要比經過社會招聘簡單不少。甚至有的公司明文規定非特殊狀況只招應屆生,或只招畢業不滿5年的員工。初創公司活多人少,很喜歡招成手,最好入職就能夠直接作項目,從大公司剛出來,通過培訓,哪怕照葫蘆畫瓢,也是能夠很快上手的。功利一點的話,簡歷上有個 "XXX 巨頭公司職業" 要比 「fewfwe 草根公司某小組組長」要漂亮得多得多。
- 最後一點,資源。實在想不通的話,看看你中意的小公司的創始人的簡歷,是否是有這麼一句話「畢業於 xxx 名校,曾在某互聯網巨頭任xxx總監」,若是沒有這些經歷,他手中可能也不會有這麼多資源,也可能不會有真麼高的承認度。
寧作鳳尾,不作雞頭。這句話不是在何時都是對的。但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講,作鳳尾吧,作鳳尾,進,則作鳳頭;退一下,仍是能夠作雞頭的。若是一個雞頭忽然想要去作鳳凰了,不論除了能力上的問題外,心態的調整也是比較困難的。
固然,套路都是給凡人的。天才也許不須要套路。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參考一下仍是比較穩妥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