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幹,就完了!邁好微服務化的第一步

子曾經曰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作微服務架構的轉型,不是「幹就完了」,而應該「謀定然後動」。以前咱們談到過,微服務化的轉型是一個量變引發質變的過程,這就意味着微服務轉型不是逐個拆分和替換就能解決的,微服務化轉型的難點在於統一管理控制。mysql

那麼,對應前兩篇文章中提到的微服務轉型的煩惱和誤區,怎樣經過統一管理解決微服務化難點,咱們認爲要作到如下四點:sql

  1. 統一應用服務管理:將敏態、穩態的全部業務系統、全部不一樣框架的應用服務統一管理和展現,這是建設的最基本目標,也是最核心的目標,其餘的所有圍繞這裏展開。
  1. 統一權限控制管理:這裏的權限控制是指服務間調用的訪問權限控制,經過不一樣的控制維度,最終達到穩態、敏態、異構框架、異構協議間的訪問,作到服務間通訊的自由控制和動態生效。
  1. 統一技術架構規範:儘管現狀是極其的五花八門,可是咱們的最終目標仍是想要統一技術架構。目前包括銀行在內的較多的企業機構,都存在 SOA、獨立的單體應用系統、獨立的通訊協議和報文,也許還有 SpringCloud 的微服務和 Dubbo 的微服務並存,可是無論有多少種架構和體系,咱們要作的就是先兼容,後統一。那麼在統一以前,咱們須要先立規範。
  1. 統一設計服務化系統:這裏就涉及了容易「談虎色變」的拆分問題,拆分首先是總體的考慮,功能模塊的複用率、業務量、獨立性,都是考量的範圍。服務化的將來是中臺,獨立的考慮某一個業務系統,對中臺化毫無幫助,因此須要統一的設計和建設,這也是雲原生的基本理念。

這「四個統一」基本上已經覆蓋了微服務化建設的全部工做。那麼這四個統一應該從哪裏入手呢?編程

應用服務的管理依賴於服務發現,微服務間訪問控制依賴於通訊架構,服務發現和通訊架構基本上被微服務框架所決定。所以微服務建設的第一步就從微服務框架入手,制定統一的微服務架構和通訊規範,用於新系統的建設,對於老系統就一邊逐步改造,一邊兼容現狀。瀏覽器

接下來進入本文的重點,統一技術架構規範須要從如下方面開始建設:網絡

01架構

微服務app

統一微服務框架規範負載均衡

首先,微服務多數是須要依賴於微服務框架的,說「多數」是由於在微服務的理念下,只要是分佈式的、獨立運行又互相依賴的應用服務,均可以叫作微服務。這裏微服務框架提供了一些功能的便利,如服務發現、服務間通訊、負載均衡策略等通訊治理的功能。所以,微服務框架的選擇會影響到註冊中心和通訊協議的選型。框架

這裏有必要羅列一下目前使用較多的兩種框架 SpringCloud 和 Dubbo: SpringCloud上手比較簡單,通訊採用 http 協議,配套組件很豐富,並且社區比較活躍,比較適合數字化轉型中的企業使用;若是選用 Dubbo 框架,則服務間通訊協議爲一種基於 RPC的 Dubbo 協議,配套的組件較匱乏,社區曾停更過一段時間,可是使用習慣的人在編程時很舒服,服務間調用跟工程內調用沒有差異,比較適合 Dubbo 老手使用。另外,使用 SpringCloud 框架,在作能力開放場景中,http 的協議更容易發佈在 OpenAPI上,Dubbo 則不得不增長協議轉換。運維

總之,須要先肯定好企業級微服務框架及版本,並推行企業內部適配和使用,以此規範通訊協議。

02

微服務

統一註冊中心建設

微服務間通訊依賴於註冊中心的服務發現,微服務經過註冊中心尋址,才能實現服務間互訪。在微服務化建設過程當中,統一註冊中心的建設會遇到不少複雜的狀況,如跨網絡、跨業務域等問題會增長建設的難度。

註冊中心的健康檢測功能須要與應用服務作通訊鏈接,所以註冊中心的搭建須要考慮企業內部的網絡現狀。一般的解決方案是每一個網絡區域建設一套註冊中心,固然若是考慮其餘的因素,也能夠將註冊中心之間打通。

那麼在同一個網絡區域內,若是須要業務域的隔離,就不適合再部署多套註冊中心去解決了,那樣會增長管理和建設難度,而且極大的增長資源的消耗。解決方法跟具體使用的註冊中心有關,咱們以 SpringCloud 框架爲例,註冊中心能夠選擇 Eureka、Nacos、Consul,分別看一下對應的解決辦法:

Consul 中能夠劃分數據中心,經過 token 劃分權限,以此區分不一樣的業務域,可是 Consul 註冊中心在中國已經漸漸要走下舞臺的趨勢;

Nacos 中有叫作 namespace 的概念,將註冊的服務劃分開,可是 namespace 的功能須要使用 mysql 存儲;

Eureka 卻沒有相似隔離,或者劃分區域的功能,可是咱們依然能夠經過訪問控制,經過白名單的方式阻止業務域間服務的互訪功能。

註冊中心的建設就暫且記錄這些。

03

微服務

統一配置中心建設

微服務的使用一直離不開配置中心,建設統一配置中心與建設註冊中心較爲相似。在組件選型上也較爲簡單和統一,多數都使用攜程 Apollo,功能比較強大,能夠適合各類場景。固然也有使用 SpringCloud 全家桶中的 config 組件的,可是做爲全企業統一的配置中心,組件仍是使用 Apollo 較好。

做爲統一配置管理的功能組件,Apollo 仍是比較好用的,可是做爲企業級微服務建設的一部分,服務配置的使用場景就有點不恰當。從使用方法上來講,在 Apollo 中建立一個 APPID,也就是一個配置單元,至於這個配置單元是做用於一個微服務,仍是做用於一個業務域,在 Apollo 中沒有概念。

所以,咱們基於攜程 Apollo 組件做爲配置的基礎原件,真正的業務功能是須要在應用服務管理平臺中實現的。

04

微服務

統一觀測平臺建設

觀測應該至少包括監控、鏈路、日誌,那這裏的統一觀測是指的統一監控平臺嗎?其實不算是。微服務建設中觀測平臺是必須建設的一部分,其主要關注點在於服務間通訊中的性能監控、服務間調用拓撲、業務調用鏈追蹤,以及業務調用中的業務日誌,固然還有性能的告警。這些在微服務運行觀測中必不可少,但與統一監控平臺還有些差距。

如今有不少 APM 廠商能夠提供微服務的相關監控,包括資源、性能、瀏覽器、線程、app,固然也有拓撲圖、鏈路圖等等。其實剛剛介紹的這每個建設模塊,若是作到極致均可以單獨做爲一個項目建設,好比以前咱們基於 gRPC 自研的微服務框架,好比在某銀行作的微服務配置管理中心等等。

APM 更是不少企業單獨立項的,可是在這裏可能不太適合。由於咱們的主要目的是微服務的運行觀測,那麼微服務運行狀態數據來源是註冊中心,運行性能數據來自 APM,運維策略基於配置下發,依賴於配置中心作運維反饋。那麼這三方面的數據在註冊中心註冊的是服務名,在 APM 中是手動輸入的業務名,在配置中心是 APPID,只要三個名字對不齊,就會對使用形成必定的難度,而後就會被廢棄不用。

所以,觀測平臺的建設目標就是必定要「觀」起來,因此須要與統一應用服務管理共同建設。

最後總結下,微服務框架、註冊中心、配置中心、運行觀測都是微服務的工具組件,這四個組件的搭建奠基了微服務改造的技術規範和運行治理規範,所以這是微服務建設的第一步。基於這幾個工具組件建設的統一應用服務管理,將是微服務化項目建設的主要內容,咱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作詳細介紹。

點擊BoCloud博雲瞭解更多解決方案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