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介紹了集合與映射兩類容器,它們的共同特色是每一個元素都是惟一的,而且採用二叉樹方式的類型還自帶有序性。然而這兩個特色也存在弊端:其一,爲啥內部元素必須是惟一的呢?像手機店賣出了兩部Mate20,雖然這兩部手機如出一轍,但理應保存兩條銷售記錄纔是。其二,不論是哈希類型仍是二叉類型,竟然都不容許按照加入時間的前後排序,要知道現實生活中不乏各類先來後到的業務場景。爲了更方便地應對真實場景中的各種需求,Java又設計了清單List這麼一種容器,用來處理集合與映射所不支持的業務功能。
提到清單,腦海裏頓時浮現出從上往下排列的一組表格,例如購物清單、願望清單、待辦事項等等,它們的共同點一是都有序號,二是按線性排列。清單裏的元素容許重複加入,而且根據入夥的時間順序前後羅列,這些特徵決定了清單是種貼近平常生活的簡易容器。不過Java中的List屬於接口,實際開發用到的是它的一個實現類ArrayList(列表,又稱動態數組)。在某種程度上,列表的確跟數組很像,好比兩者的內部元素都分配了整數序號/下標、都支持經過序號/下標來訪問指定位置的元素等等。但列表貴爲容器中的一員,天然擁有幾點數組所不能比擬的優點,包括但不限於:html
1、列表容許動態添加新元素,無論調用多少次add方法,也沒必要擔憂列表空間不夠用的問題。下面代碼便演示瞭如何聲明列表實例並對其依次添加元素:java
// 建立一個列表(動態數組),其元素爲MobilePhone類型 ArrayList<MobilePhone> list = new ArrayList<MobilePhone>(); list.add(new MobilePhone("華爲", 5000)); // 第一個添加的元素,默認分配序號爲0 list.add(new MobilePhone("小米", 2000)); // 第二個添加的元素,默認分配序號爲1 list.add(new MobilePhone("OPPO", 4000)); // 第三個添加的元素,默認分配序號爲2 list.add(new MobilePhone("vivo", 1000)); // 第四個添加的元素,默認分配序號爲3 list.add(new MobilePhone("vivo", 1000)); // 第五個添加的元素,默認分配序號爲4
而數組的大小一經初始化設定就不可調整,除非另外給它分配新的數組空間;數組
2、數組只能對指定位置的元素進行修改操做,列表不但支持修改指定位置的元素(set方法),還支持在指定位置插入新元素(add方法),或者移除指定位置的元素(remove方法)。數據結構
3、數組只有兩種遍歷方式:按下標遍歷、經過簡化的for循環遍歷。而列表支持多達四種的遍歷方式,分別說明以下:
一、簡化的for循環。該方式一樣適用於數組和容器,具體的遍歷代碼示例以下:設計
// 第一種遍歷方式:簡化的for循環一樣適用於數組和容器 for (MobilePhone for_item : list) { System.out.println(String.format("for_item:%s %d", for_item.getBrand(), for_item.getPrice())); }
二、迭代器遍歷。該方式與利用迭代器遍歷集合是同樣,都要先得到當前容器的迭代器,而後依次調用迭代器的next逐個獲取元素。利用迭代器遍歷列表的代碼以下所示:orm
// 第一種遍歷方式:簡化的for循環一樣適用於數組和容器 for (MobilePhone for_item : list) { System.out.println(String.format("for_item:%s %d", for_item.getBrand(), for_item.getPrice())); }
三、索引遍歷。這裏的索引是以0開始的序號,對應於數組的下標,只不過列表經過get方法獲取指定位置的元素,而數組經過方括號引用某個下標。下面是使用索引遍歷列表的代碼例子:htm
// 第三種遍歷方式:與數組經過下標訪問類似,列表經過索引獲取指定位置的元素 for (int i = 0; i < list.size(); i++) { MobilePhone index_item = list.get(i); System.out.println(String.format("index_item:%s %d", index_item.getBrand(), index_item.getPrice())); }
四、forEach遍歷。Java8以後,每種容器都支持聯合應用forEach與Lambda表達式的遍歷方式,該方式的遍歷代碼見下:blog
// 第四種遍歷方式:使用forEach方法夾帶Lambda表達式進行遍歷 list.forEach(each_item -> System.out.println(String.format( "each_item:%s %d", each_item.getBrand(), each_item.getPrice())));
儘管列表對於大多數的業務場景來講夠用了,但是仍舊沒法知足部分特定的業務需求,由於ArrayList默認把新元素添加到列表末尾,也不存在默認的刪除操做。而在計算機科學常見的數據結構當中,至少還有兩種是列表所不能實現的,其中一個叫作隊列Deque,另外一個叫作棧Stack。
隊列取材於生活中的排隊場景,譬如春運期間你們在火車站排隊買車票,雖然有個別人嚷嚷着「我要插隊」且自顧自地插了進去,也有人忍受不了漫長的等待而中途放棄排隊改成騎單車回家,但多數人都會循規蹈矩地從隊尾開始排隊,買了票以後從隊首離隊。因而排隊業務就抽象成爲這麼一種隊列結構:添加時默認往末尾添加,刪除時默認從開頭刪除。
至於棧則取材於計算機系統的寄存器操做,棧的特色是裏面保存的數據爲先進後出(同時也是後進先出),即最先添加的元素會被最後移除、最晚添加的元素會被最早移除。基於棧具備的數據先進後出特性,它經常使用於保存中斷時的斷點、保存子程序調用後的返回點、保存CPU的現場數據、在程序間傳遞參數等等。就棧做爲一種容器的角色而言,每次添加的元素會默認加到開頭,且每次刪除操做會默認刪去開頭的元素,從而實現後進先出/先進後出的機制。
然而不論是隊列仍是棧,它們的存儲形式都如同清單那樣線性排列,區別在於數據進出的默認方位。所以Java把隊列、棧以及清單三者加以融合,推出了鏈表LinkedList(又稱雙端隊列)這種數據結構,它一塊兒實現了List與Deque接口,並在某種程度上模擬了棧的功能,從而變成專治各類不服的萬能清單。
做爲清單你們族的一員,鏈表LinkedList的基本用法與列表ArrayList相同,並基於它的三個祖宗分別進行了下列方法拓展:
一、在清單List的功能加強方面,補充了以下的擴展方法:
addFirst:添加到清單開頭
addLast:添加到清單末尾
removeFirst:刪除清單開頭的元素
removeLast:刪除清單末尾的元素
getFirst:獲取清單開頭的元素
getLast:獲取清單末尾的元素
二、在隊列Queue的功能實現方面,提供了以下的隊列方法:
offer:添加到隊列末尾
offerFirst:添加到隊列開頭
offerLast:添加到隊列末尾
peek:獲取隊列開頭的元素
peekFirst:獲取隊列開頭的元素
peekLast:獲取隊列末尾的元素
poll:刪除隊列開頭的元素
pollFirst:刪除隊列開頭的元素
pollLast:刪除隊列末尾的元素
三、在棧Stack的功能模擬方面,添加了以下的額外方法:
pop:隊列開頭的元素出棧,至關於方法removeFirst和pollFirst
push:新元素入棧,至關於方法addFirst和offerFirst
總的來講,鏈表的數據存儲兼顧清單和隊列的組織結構,經常使用於對數據進出有特殊要求的場合,例如採起先進先出FIFO的隊列操做,以及採起先進後出FILO的棧操做。排序
更多Java技術文章參見《Java開發筆記(序)章節目錄》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