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是用於www瀏覽的一個協議。
tcp:是機器之間創建鏈接用的到的一個協議。瀏覽器
一、TCP/IP是個協議組,可分爲三個層次:網絡層、傳輸層和應用層。
在網絡層有IP協議、ICMP協議、ARP協議、RARP協議和BOOTP協議。
在傳輸層中有TCP協議與UDP協議。
在應用層有FTP、HTTP、TELNET、SMTP、DNS等協議。
所以,HTTP自己就是一個協議,是從Web服務器傳輸超文本到本地瀏覽器的傳送協議。 服務器
二、HTTP協議是創建在請求/響應模型上的。首先由客戶創建一條與服務器的TCP連接,併發送一個請求到服務器,請求中包含請求方法、URI、協議版本以及相關的MIME樣式的消息。服務器響應一個狀態行,包含消息的協議版本、一個成功和失敗碼以及相關的MIME式樣的消息。
HTTP/1.0爲每一次HTTP的請求/響應創建一條新的TCP連接,所以一個包含HTML內容和圖片的頁面將須要創建屢次的短時間的TCP連接。一次TCP連接的創建將須要3次握手。
另外,爲了得到適當的傳輸速度,則須要TCP花費額外的迴路連接時間(RTT)。每一次連接的創建須要這種常常性的開銷,而其並不帶有實際有用的數據,只是保證連接的可靠性,所以HTTP/1.1提出了可持續連接的實現方法。HTTP/1.1將只創建一次TCP的連接而重複地使用它傳輸一系列的請求/響應 消息,所以減小了連接創建的次數和常常性的連接開銷。網絡
三、結論:雖然HTTP自己是一個協議,但其最終仍是基於TCP的。不過,目前,有人正在研究基於TCP+UDP混合的HTTP協議。併發
具體介紹tcp
IP (網際協議)測試
在網絡通訊中,網絡組件的尋址對信息的路由選擇和傳輸來講是至關關鍵的。相同網絡中的兩臺機器間的消息傳輸有各自的技術協定。LAN 是經過提供6字節的惟一標識符(「MAC」地址)在機器間發送消息的。SNA 網絡中的每臺機器都有一個邏輯單元及與其相應的網絡地址。DECNET、AppleTalk 和 Novell IPX 均有一個用來分配編號到各個本地網和工做站的配置。spa
HTTP是超文本傳輸協議,是客戶端瀏覽器或其餘程序與Web服務器之間的應用層通訊協議。在Internet上的Web服務器上存放的都是超文本信息, 客戶機須要經過HTTP協議傳輸所要訪問的超文本信息。HTTP包含命令和傳輸信息,不只可用於Web訪問,也能夠用於其餘因特網/內聯網應用系統之間的通訊,從而實現各種應用資源超媒體訪問的集成操作系統
TCP (傳輸控制協議)圖片
經過序列化應答和必要時重發數據包,TCP 爲應用程序提供了可靠的傳輸流和虛擬鏈接服務。TCP 主要提供數據流轉送,可靠傳輸,有效流控制,全雙工操做和多路傳輸技術。可查閱 TCP 部分獲取更多詳細資料。資源
至於HTTP協議,它是TCP協議族中的一種。使用TCP80端口
HTTP是應用層協議,TCP是傳輸層協議!
數據包在網絡傳輸過程當中,HTTP被封裝在TCP包內!!
1. TCP/UDP
面向鏈接的TCP
「面向鏈接」就是在正式通訊前必需要與對方創建起鏈接。好比你給別人打電話,必須等線路接通了、對方拿起話筒才能相互通話。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是基於鏈接的協議,也就是說,在正式收發數據前,必須和對方創建可靠的鏈接。一個TCP鏈接必需要通過三次「對話」才能創建起來,其中的過程很是複雜,咱們這裏只作簡單、形象的介紹,你只要作到可以理解這個過程便可。
咱們來看看這三次對話的簡單過程:
1. 主機A向主機B發出鏈接請求數據包:「我想給你發數據,能夠嗎?」,這是第一次對話;
2. 主機B向主機A發送贊成鏈接和要求同步(同步就是兩臺主機一個在發送,一個在接收,協調工做)的數據包:「能夠,你何時發?」,這是第二次對話;
3. 主機A再發出一個數據包確認主機B的要求同步:「我如今就發,你接着吧!」,這是第三次對話。
三次「對話」的目的是使數據包的發送和接收同步,通過三次「對話」以後,主機A才向主機B正式發送數據。
TCP協議能爲應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訊鏈接,使一臺計算機發出的字節流無差錯地發往網絡上的其餘計算機,對可靠性要求高的數據通訊系統每每使用TCP協議傳輸數據。
咱們來作一個實驗,用計算機A(安裝Windows 2000 Server操做系統)從「網上鄰居」上的一臺計算機B拷貝大小爲8,644,608字節的文件,經過狀態欄右下角網卡的發送和接收指標就會發現:雖然是 數據流是由計算機B流向計算機A,可是計算機A仍發送了3,456個數據包,如圖2所示。這些數據包是怎樣產生的呢?由於文件傳輸時使用了TCP/IP協 議,更確切地說是使用了面向鏈接的TCP協議,計算機A接收數據包的時候,要向計算機B回發數據包,因此也產生了一些通訊量。
若是事先用網絡監視器監視網絡流量,就會發現由此產生的數據流量是9,478,819字節,比文件大小多出10.96%(如圖3所示),緣由不只在於數據包和幀自己佔用了一些空間,並且也在於TCP協議面向鏈接的特性致使了一些額外的通訊量的產生。
面向非鏈接的UDP協議
「面向非鏈接」就是在正式通訊前沒必要與對方先創建鏈接,無論對方狀態就直接發送。這與如今風行的手機短信很是類似:你在發短信的時候,只須要輸入對方手機號就OK了。
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戶數據報協議)是與TCP相對應的協議。它是面向非鏈接的協議,它不與對方創建鏈接,而是直接就把數據包發送過去!
UDP 適用於一次只傳送少許數據、對可靠性要求不高的應用環境。好比,咱們常用「ping」命令來測試兩臺主機之間TCP/IP通訊是否正常,其實 「ping」命令的原理就是向對方主機發送UDP數據包,而後對方主機確認收到數據包,若是數據包是否到達的消息及時反饋回來,那麼網絡就是通的。例如, 在默認狀態下,一次「ping」操做發送4個數據包。你們能夠看到,發送的數據包數量是4包,收到的也是4包(由於對方主機收到後會發回一 個確認收到的數據包)。這充分說明了UDP協議是面向非鏈接的協議,沒有創建鏈接的過程。正由於UDP協議沒有鏈接的過程,因此它的通訊效果高;但也正由於如此,它的可靠性不如TCP協議高。QQ就使用UDP發消息,所以有時會出現收不到消息的狀況。
附表:tcp協議和udp協議的差異
TCP | UDP | |
是否鏈接 | 面向鏈接 | 面向非鏈接 |
傳輸可靠性 | 可靠 | 不可靠 |
應用場合 | 傳輸大量的數據,對可靠性要求較高的場合 | 傳送少許數據、對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場景 |
速度 | 慢 | 快 |
TCP協議和UDP協議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適用於不一樣要求的通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