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本文僅對我的親自參與的嘗試做一小結, 專欄中其餘做者的嘗試還望各自總結. 文中全部例子都儘可能使用了中文命名算法
一些對中文命名的早期實踐:數據庫
在2017年發現多數流行編程語言已經支持Unicode/中文命名, 並開始小結中文命名的風格和特色. 2017年7月編寫了中文代碼示例教程之Java編程一天入門, 體驗了選取例程題材的趣味與難度. 同月也在Maven Central發佈中文API的Java庫(後話, 在一年後喜獲V2EX的用戶反饋"第一次見以漢字命名的 Java 類"). 8月嘗試對現有圖形庫p5js的接口進行中文化, 是在JDK接口中文化以後, 從通用庫轉向專用庫的一步. 必須提到的是, 在2017年初發現13年前就有同仁提出中文命名的可讀性優點與IDE支持問題, 而在半年後成立的"中文編程"GitHub討論組中, 有幸碰到經過IDE插件實現拼音輸入法和自動補全功能集成的同好.編程
在"中文編程"知乎專欄於2017年11月9月開通以前, 對現有框架的入門教程的示例代碼嘗試中文化, 並與VueJS開發組進行了中文命名相關問題的交流:後端
專欄開通之際編寫的對在代碼中使用中文命名的質疑與迴應是對以前看到的各類反對聲音的總結, 至今還沒有看到有力的反證, 而且在一路上的探索中發現了愈來愈多的佐證, 好比11月末發現的Python3選擇支持非ASCII碼標識符的原因.瀏覽器
專欄開通的初期, 進行了一系列的相關思考, 對從此的實踐方向有不小影響:數據結構
對在線編程對中文命名的支持初步調研:框架
以後重心轉向自研編程語言, 也進行了一些相關項目的中文命名嘗試:編程語言
在2個月後的2018年4月, 開始對Python官方入門文檔的示例代碼進行中文命名:函數
本來是打算至少完成入門部分, 但過程當中逐漸發現原教程示例的侷限性, 如代碼考古-Python3官方教程字典例程, 認爲花精力在本身編寫教程上也許更值得. 就有了"西遊記"主題Python入門示例嘗試-數據結構 5.1-5.1.2. 也嘗試對國人原創教程中的示例進行中文化: 解謎計算機科學第一章示例漢化嘗試工具
接下來是一段比較嘈雜的時期, 爲Chrome和火狐瀏覽器編寫擴展應該是爲在插件中實現計算/編程工具作的技術複習. 此時發現了一系列針對中文編程/命名的軟文:
不由針對性地寫了在代碼中進行中文命名(類/變量/方法等)的優點. 至此, 深切感受到進一步積極推廣中文命名的必要性.
繼續進行一些以中文命名做示例的小教程的編寫:
至此, GitHub討論組已建立一年, 深感核心項目的必要性. 下面圍繞編程術語命名進行了一些技術摸索:
8月末, 源於組內討論, 開始了批量代碼漢化工具的嘗試, 並開發了必需的英漢詞典相關工具, 從瀏覽器插件, 在線服務原型, 到今天的vscode插件:
主要出於此項目對中文命名的推廣意義, 打算將這個系列做爲我的在代碼中進行中文命名實踐的短時間目標
8月以後在V2EX上交流甚多, 也催生了用Python3+tkinter開發簡單圖形界面程序這樣的合做項目, 很但願看到相似項目的開展.
另有一箇中期的目標來自於首次發如今例程中使用日語命名的編程書籍, 以後作了日語命名的調研:
它山之石-日本推廣編程中使用日語命名的淵源. 發現將編程與傳統學科結合的現實緊迫性, 並初步嘗試將傳統學科的內容程序/數據化. 這不只與中文命名緊密相關, 也是潛在的中文語法編程語言的土壤(見前文末段). 我的很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