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接口提供了subList方法,其做用是返回一個列表的子列表,這與String類subSting有點相似,但它們的功能是否相同呢?咱們來看以下代碼:web
1 public class Client70 { 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 // 定義一個包含兩個字符串的列表 4 List<String> c = new ArrayList<String>(); 5 c.add("A"); 6 c.add("B"); 7 // 構造一個包含c列表的字符串列表 8 List<String> c1 = new ArrayList<String>(c); 9 // subList生成與c相同的列表 10 List<String> c2 = c.subList(0, c.size()); 11 // c2增長一個元素 12 c2.add("C"); 13 System.out.println("c==c1? " + c.equals(c1)); 14 System.out.println("c==c2? " + c.equals(c2)); 15 } 16 }
c1是經過ArrayList的構造函數建立的,c2是經過列表的subList方法建立的,而後c2又增長了一個元素"C",如今的問題是輸出的結果是什麼呢?列表c與c一、c2之間是什麼關係呢?先不回答這個問題,咱們先來回想一下String類的subString方法,看看它是如何工做的,代碼以下: 算法
1 public static void testStr() { 2 String str = "AB"; 3 String str1 = new String(str); 4 String str2 = str.substring(0) + "C"; 5 System.out.println("str==str1? " + str.equals(str1)); 6 System.out.println("str==str2? " + str.equals(str2)); 7 }
很明顯,str和str1是相等的(雖然不是同一個對象,但用equals方法判斷是相等的),但它們與str2不相等,這毋庸置疑,由於str2在對象池中從新生成了一個新的對象,其表面值是ABC,那固然與str和str1不相等了。數據庫
說完了subString的小插曲,如今回到List是否相等的判斷上來。subList與subString的輸出結果是同樣的嗎?讓事實說話,運行結果以下:c==c1? false c==c2? trueapache
很遺憾,與String類正好相反,一樣是一個sub類型的操做,爲何會相反呢?c2是經過subList方法從c列表中生成的一個子列表,而後c2又增長了一個元素,可爲何增長了一個元素還會相等呢?咱們從subList的源碼來分析一下: 編程
1 public List<E> subList(int fromIndex, int toIndex) { 2 return (this instanceof RandomAccess ? 3 new RandomAccessSubList<>(this, fromIndex, toIndex) : 4 new SubList<>(this, fromIndex, toIndex)); 5 }
subList的方法是由AbstractList實現的,它會根據是否是能夠隨機存取來提供不一樣的SubList實現方式,不過,隨機存取的使用頻率比較高,並且RandomAccessSubList也是subList的子類,因此全部的操做都是由Sublist類實現的(除了自身的SubList方法外),那麼,咱們就直接看看SubList類的代碼:數組
1 class SubList<E> extends AbstractList<E> { 2 //原始列表 3 private final AbstractList<E> l; 4 //偏移量 5 private final int offset; 6 private int size; 7 //構造函數,注意list參數就是咱們的原始列表 8 SubList(AbstractList<E> list, int fromIndex, int toIndex) { 9 /*下標校驗代碼 略*/ 10 //傳遞原始列表 11 l = list; 12 offset = fromIndex; 13 //子列表的長度 14 size = toIndex - fromIndex; 15 this.modCount = l.modCount; 16 } 17 //得到制定位置的元素 18 public E get(int index) { 19 /*下標校驗 略*/ 20 //從原始字符串中得到制定位置的元素 21 return l.get(index+offset); 22 } 23 //增長或插入 24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 25 /*下標校驗 略*/ 26 //直接增長到原始字符串上 27 l.add(index+offset, element); 28 /*處理長度和修改計數器*/ 29 } 30 /*其它方法 略*/ 31 }
經過閱讀這段代碼,咱們就很是清楚subList方法的實現原理了:它返回的SubList類也是AbstractList的子類,其全部的get、set、add、remove等都是在原始列表上的操做,它自身並無生成一個新的數組或是鏈表,也就是子列表只是原列表的一個視圖(View)而已。全部的修改動做都映射到了原列表上。多線程
咱們例子中的c2增長了一個元素C,不過增長的元素C到了c列表上,兩個變量的元素仍然保持一致,相等也就是天然的了。併發
解釋完相等的問題,再回過頭來看看變量c與c1不行等的緣由,很簡單,由於經過ArrayList構造函數建立的List對象其實是新列表,它是經過數組的copyOf動做生成的,所生成的列表c1與原列表c之間沒有任何關係(雖然是淺拷貝,但元素類型是String,也就是說元素是深拷貝的),而後c又增長了元素,由於c1與c之間已經沒有一毛線關係了。app
注意:subList產生的列表只是一個視圖,全部的修改動做直接做用於原列表。 dom
咱們來看這樣一個簡單的需求:一個列表有100個元素,如今要刪除索引位置爲20~30的元素。這很簡單,一個遍歷很快就能夠完成,代碼以下:
1 public class Client71 { 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 // 初始化一個固定長度,不可變列表 4 List<Integer> initData = Collections.nCopies(100, 0); 5 // 轉換爲可變列表 6 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Integer>(initData); 7 // 遍歷,刪除符合條件的元素 8 for (int i = 0; i < list.size(); i++) { 9 if (i >= 20 && i < 30) { 10 list.remove(i); 11 } 12 } 13 } 14 }
或者將for循環改成:
1 for(int i=20;i<30;i++){ 2 if(i<list.size()){ 3 list.remove(i); 4 } 5 }
相信首先出如今你們腦海中的實現算法就是此算法了,遍歷一遍,符合條件的刪除,簡單而使用,不過,有沒有其它方式呢?有沒有「one-lining」一行代碼就解決問題的方式呢?
有,直接使用ArrayList的removeRange方法不就能夠了嗎?不過好像不可能呀,雖然JDK上由此方法,可是它有protected關鍵字修飾着,不能直接使用,那怎麼辦?看看以下代碼:
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2 // 初始化一個固定長度,不可變列表 3 List<Integer> initData = Collections.nCopies(100, 0); 4 // 轉換爲可變列表 5 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Integer>(initData); 6 //刪除指定範圍內的元素 7 list.subList(20, 30).clear(); 8 }
上一個建議講了subList方法的具體實現方式,全部的操做都是在原始列表上進行的,那咱們就用subList先取出一個子列表,而後清空。由於subList返回的list是原始列表的一個視圖,刪除這個視圖中 的全部元素,最終都會反映到原始字符串上,那麼一行代碼解決問題了。
順便貼一下上面方法調用的源碼:
public void clear() { removeRange(0, size()); }
1 protected void removeRange(int fromIndex, int toIndex) { 2 ListIterator<E> it = listIterator(fromIndex); 3 for (int i=0, n=toIndex-fromIndex; i<n; i++) { 4 it.next(); 5 it.remove(); 6 } 7 }
前面說了,subList生成的子列表是原列表的一個視圖,那在subList執行完後,若是修改了原列表的內容會怎樣呢?視圖是否會改變呢?若是是數據庫視圖,表數據變動了,視圖固然會變了,至於subList生成的視圖是否會改變,仍是從源碼上來看吧,代碼以下:
1 public class Client72 { 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4 list.add("A"); 5 list.add("B"); 6 list.add("C"); 7 List<String> subList = list.subList(0, 2); 8 //原字符串增長一個元素 9 list.add("D"); 10 System.out.println("原列表長度:"+list.size()); 11 System.out.println("子列表長度:"+subList.size()); 12 } 13 }
程序中有一個原始列表,生成了一個子列表,而後在原始列表中增長一個元素,最後打印出原始列表和子列表的長度,你們想一下,這段程序什麼地方會出現錯誤呢?list.add("D")會報錯嗎?不會,subList並無鎖定原列表,原列表固然能夠繼續修改。難道有size方法?正確,確實是size方法出錯了,輸出結果以下:
什麼,竟然是subList的size方法出現了異常,並且仍是併發修改異常?這沒道理呀,這裏根本就沒有多線程操做,何來併發修改呢?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那是由於subList取出的列表是原列表的一個視圖,原數據集(代碼中的lsit變量)修改了,可是subList取出的子列表不會從新生成一個新列表(這點與數據庫視圖是不相同的),後面在對子列表繼續操做時,就會檢測到修改計數器與預期的不相同,因而就拋出了併發修改異常。出現這個問題的最終緣由仍是在子列表提供的size方法的檢查上,還記得上面幾個例子中常常提到的修改計數器?緣由就在這裏,咱們來看看size的源代碼:
1 public int size() { 2 checkForComodification(); 3 return size; 4 }
其中的checkForComodification()方法就是用於檢測是否併發修改的,代碼以下:
1 private void checkForComodification() 2 { 3 //判斷當前修改計數器是否與子列表生成時一致 4 if(modCount != l.modCount) 5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6 else 7 return; 8 }
modCount 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它是在subList子列表的構造函數中賦值的,其值等於生成子列表時的修改次數嗎。所以在生成子列表後再修改原始列表,l.modCount的值就必然比modeCount大1,再也不保持相等了,因而就拋出了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異常。
subList的其它方法也會檢測修改計數器,例如set、get、add等方法,若生成子列表後,再修改原列表,這些方法也會拋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異常。
對於子列表的操做,由於視圖是動態生成的,生成子列表後再操做原列表,必然會致使"視圖 "的不穩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經過Collections.unmodifiableList方法設置列表爲只讀狀態,代碼以下:
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2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3 List<String> subList = list.subList(0, 2); 4 //設置列表爲只讀狀態 5 list=Collections.unmodifiableList(list); 6 //對list進行只讀操做 7 //...... 8 //對subList進行讀寫操做 9 //...... 10 }
這在團隊編碼中特別有用,好比我生成了一個list,須要調用其餘同事寫的共享方法,可是一些元素是不能修改的,想一想看,此時subList方法和unmodifiableList方法配合使用是否是就能夠解決咱們的問題了呢?防護式編程就是教咱們如此作的。
這裏還有一個問題,數據庫的一張表能夠有多個視圖,咱們的List也能夠有多張視圖,也就是能夠有多個子列表,但問題是隻要生成的子列表多於一個,任何一個子列表都不能修改了,不然就會拋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異常。
注意:subList生成子列表後,保持原列表的只讀狀態。
在項目開發中,咱們常常要對一組數據進行排序,或者升序或者降序,在Java中排序有多種方式,最土的方式就是本身寫排序算法,好比冒泡排序、快速排序、二叉樹排序等,但通常不須要本身寫,JDK已經爲咱們提供了不少的排序算法,咱們採用"拿來主義" 就成了。在Java中,要想給數據排序,有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是實現Comparable接口,一種是實現Comparator接口,這二者有什麼區別呢?咱們來看一個例子,就好比給公司職員按照工號排序吧,先定義一個職員類代碼,以下所示:
1 import org.apache.commons.lang.builder.CompareToBuilder; 2 import org.apache.commons.lang.builder.ToStringBuilder; 3 public class Employee implements Comparable<Employee> { 4 // 工號--按照進入公司的前後順序編碼的 5 private int id; 6 // 姓名 7 private String name; 8 // 職位 9 private Position position; 10 11 public Employee(int _id, String _name, Position _position) { 12 id = _id; 13 name = _name; 14 position = _position; 15 } 16 //getter和setter方法略 17 // 按照Id排序,也就是按照資歷的深淺排序 18 @Override 19 public int compareTo(Employee o) { 20 return new CompareToBuilder().append(id, o.id).toComparison(); 21 } 22 23 @Override 24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25 return ToStringBuilder.reflectionToString(this); 26 } 27 28 } 29 //枚舉類型(三個級別Boss(老闆)、經理(Manager)、普通員工(Staff)) 30 enum Position { 31 Boss, Manager, Staff 32 }
這是一個簡單的JavaBean,描述的是一個員工的基本信息,其中id是員工編號,按照進入公司的前後順序編碼,position是崗位描述,表示是經理仍是普通職員,這是一個枚舉類型。
注意Employee類中的compareTo方法,它是Comparable接口要求必須實現的方法,這裏使用apache的工具類來實現,代表是按照Id的天然序列排序的(也就是升序),如今咱們看看如何排序:
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2 List<Employee> list = new ArrayList<Employee>(5); 3 // 兩個職員 4 list.add(new Employee(1004, "馬六", Position.Staff)); 5 list.add(new Employee(1005, "趙七", Position.Staff)); 6 // 兩個經理 7 list.add(new Employee(1002, "李四", Position.Manager)); 8 list.add(new Employee(1003, "王五", Position.Manager)); 9 // 一個老闆 10 list.add(new Employee(1001, "張三", Position.Boss)); 11 // 按照Id排序,也就是按照資歷排序 12 Collections.sort(list); 13 for (Employee e : list) { 14 System.out.println(e); 15 } 16 }
在收集數據的時候原本應該從老闆到員工,爲告終果更清晰,故將其打亂,從員工到老闆,排序結果以下:
是按照ID升序排列的,結果正確,可是,有時候咱們但願按照職位來排序,那怎麼作呢?此時,重構Employee類已經不合適了,Employee已是一個穩定類,爲了排序功能修改它不是一個好辦法,哪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嗎?
有辦法,看Collections.sort方法,它有一個重載方法Collections.sort(List<T> list, Comparator<? super T> c),能夠接收一個Comparator實現類,這下就好辦了,代碼以下:
1 class PositionComparator implements Comparator<Employee> { 2 @Override 3 public int compare(Employee o1, Employee o2) { 4 // 按照職位降序排列 5 return o1.getPosition().compareTo(o2.getPosition()); 6 } 7 }
建立了一個職位排序法,依據職位的高低進行降序排列,而後只要Collections.sort(list)修改成Collections.sort(list,new PositionComparator() )便可實現按照職位排序的要求。
如今問題又來了:按職位臨時倒敘排列呢?注意只是臨時的,是否須要重寫一個排序器呢?徹底不用,有兩個解決辦法:
第二個問題:先按照職位排序,職位相同再按照工號排序,這如何處理呢?這但是咱們常常遇到的實際問題。很好處理,在compareTo或者compare方法中判斷職位是否相等,相等的話再根據工號排序,使用apache工具類來簡化處理,代碼以下: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o(Employee o) { return new CompareToBuilder().append(position, o.position) .append(id, o.id).toComparison(); }
在JDK中,對Collections.sort方法的解釋是按照天然順序進行升序排列,這種說法其實不太準確的,sort方法的排序方式並非一成不變的升序,也多是倒序,這依賴於compareTo的返回值,咱們知道若是compareTo返回負數,代表當前值比對比值小,零表示相等,正數代表當前值比對比值大,好比咱們修改一下Employee的compareTo方法,以下所示: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o(Employee o) { return new CompareToBuilder().append(o.id, id).toComparison(); }
兩個參數調換了一下位置,也就是compareTo的返回值與以前正好相反,再使用Collections.sort進行排序,順序也就相反了,這樣也實現了倒序。
第三個問題:在Java中,爲何要有兩個排序接口呢?
其實也很好回答,實現了Comparable接口的類代表自身是能夠比較的,有了比較才能進行排序,而Comparator接口是一個工具類接口,它的名字(比較器)也已經代表了它的做用:用做比較,它與原有類的邏輯沒有關係,只是實現兩個類的比較邏輯,從這方面來講,一個類能夠有不少的比較器,只要有業務需求就能夠產生比較器,有比較器就能夠產生N多種排序,而Comparable接口的排序只能說是實現類的默認排序算法,一個類穩定、成熟後其compareTo方法基本不會變,也就是說一個類只能有一個固定的、由compareTo方法提供的默認排序算法。
注意:Comparable接口能夠做爲實現類的默認排序算法,Comparator接口則是一個類的擴展排序工具。
對一個列表進行檢索時,咱們使用最多的是indexOf方法,它簡單、好用,並且也不會出錯,雖然它只能檢索到第一個符合條件的值,可是咱們能夠生成子列表後再檢索,這樣也便可以查找出全部符合條件的值了。
Collections工具類也提供了一個檢索方法,binarySearch,這個是幹什麼的?該方法也是對一個列表進行檢索的,可查找出指定值的索引,可是在使用這個方法時就有一些注意事項,咱們看以下代碼:
1 public class Client74 { 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 List<String> cities = new ArrayList<String> (); 4 cities.add("上海"); 5 cities.add("廣州"); 6 cities.add("廣州"); 7 cities.add("北京"); 8 cities.add("天津"); 9 //indexOf取得索引值 10 int index1= cities.indexOf("廣州"); 11 //binarySearch找到索引值 12 int index2= Collections.binarySearch(cities, "廣州"); 13 System.out.println("索引值(indexOf):"+index1); 14 System.out.println("索引值(binarySearch):"+index2); 15 } 16 }
先不考慮運行結果,直接看JDK上對binarySearch的描述:使用二分搜索法搜索指定列表,以得到指定對象。其實現的功能與indexOf是相同的,只是使用的是二分法搜索列表,因此估計兩種方法返回的結果是同樣的,看結果:
索引值(indexOf):1
索引值(binarySearch):2
結果不同,雖然咱們說有兩個"廣州" 這樣的元素,可是返回的結果都應該是1纔對呀,爲什麼binarySearch返回的結果是2呢?問題就出在二分法搜索上,二分法搜索就是「折半折半再折半」 的搜索方法,簡單,並且效率高。看看JDK是如何實現的。
1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BINARYSEARCH_THRESHOLD = 5000; 2 public static <T> 3 int binarySearch(List<? extends Comparable<? super T>> list, T key) { 4 if (list instanceof RandomAccess || list.size()<BINARYSEARCH_THRESHOLD) 5 //隨機存取列表或者元素數量少於5000的順序存取列表 6 return Collections.indexedBinarySearch(list, key); 7 else 8 //元素數量大於5000的順序存取列表 9 return Collections.iteratorBinarySearch(list, key); 10 }
ArrayList實現了RandomAccess接口,是一個順序存取列表,使用了indexedBinarySearch方法,代碼以下:
1 private static <T> int indexedBinarySearch( 2 List<? extends Comparable<? super T>> list, T key) { 3 // 默認商界 4 int low = 0; 5 // 默認下界 6 int high = list.size() - 1; 7 8 while (low <= high) { 9 //中間索引,無符號右移一位 10 int mid = (low + high) >>> 1; 11 //中間值 12 Comparable<? super T> midVal = list.get(mid); 13 //比較中間值 14 int cmp = midVal.compareTo(key); 15 //重置上界和下界 16 if (cmp < 0) 17 low = mid + 1; 18 else if (cmp > 0) 19 high = mid - 1; 20 else 21 //找到元素 22 return mid; // key found 23 } 24 //沒有找到,返回負值 25 return -(low + 1); // key not found 26 }
這也沒啥說的,就是二分法搜索的Java版實現。注意看第10和14行代碼,首先是得到中間的索引值,咱們的例子中也就是2,那索引值是2的元素值是多少呢?正好是「廣州」 ,因而就返回索引值2,正確,沒問題,咱們再看看indexOf的實現,代碼以下:
1 public int indexOf(Object o) { 2 //null元素查找 3 if (o == null) { 4 for (int i = 0; i < size; i++) 5 if (elementData[i]==null) 6 return i; 7 } else { 8 //非null元素查找 9 for (int i = 0; i < size; i++) 10 //兩個元素是否相等,注意這裏是equals方法 11 if (o.equals(elementData[i])) 12 return i; 13 } 14 return -1; 15 }
indexOf方法就是一個遍歷,找到第一個元素值相等則返回,沒什麼玄機,回到咱們的程序來看,for循環的第二遍便是咱們要查找的 " 廣州 " ,因而就返回索引值1了,也正確,沒有任何問題。
二者的算法都沒有問題,難道是咱們用錯了。這的確是咱們使用的錯誤,由於二分法查詢的一個首要前提是:數據集以實現升序排列,不然二分法查找的值是不許確的。不排序怎麼肯定是在小區(比中間值小的區域) 中查找仍是在大區(比中間值大的區域)中查找呢?二分法查找必需要先排序,這是二分法查找的首要條件。
問題清楚了,解決辦法很easy,使用Collections.sort排下序便可解決。但這樣真的能夠解決嗎?想一想看,元素數據是從web或數據庫中傳遞進來的,本來是一個有規則的業務數據,咱們爲了查找一個元素對它進行了排序,也就是改變了元素在列表中的位置,那誰來保證業務規則的準確性呢?因此說,binarySearch方法在此處受限了,固然,拷貝一個數組,而後再排序,再使用binarySearch查找指定值,也能夠解決該問題。
使用binarySearch首先要考慮排序問題,這是咱們常常忘記的,並且在測試期間還很差發現問題,等到投入生產環境後才發現查找到的數據不許確,又是一個bug產生了,從這點看,indexOf要比binarySearch簡單的多.
使用binarySearch的二分法查找比indexOf的遍歷算法性能上高不少,特別是在大數據集且目標值又接近尾部時,binarySearch方法與indexOf方法相比,性能上會提高几十倍,所以從性能的角度考慮時能夠選擇binary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