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至今已經有3套項目實施了,固然這並非全部項目的總數。預計到年末會有更多套的相似方案由Partner進行部署,而且這個熱度至少會持續3年(我認爲)。藉此,從技術角度分享下徹底虛擬化解決方案,和個人一些卑微觀點。固然在內容中,僅僅從技術和利益方面作爲議題,由於我不想把它變爲一篇軟文。
我一直都秉承一個觀點,若是某個企業迫切的需求一套虛擬化的解決方案,我認爲我和Partner並無真正獲得企業的需求,由於」虛擬化」僅僅是一門技術,而經過這門技術實現的結果纔是咱們的需求,好比能夠改變設備的物理特徵,使其爲我所用,支持更彈性的擴展等等,假如明天有了一門更好的技術,而」虛擬化」會逐漸淡出人們視線,可是就今天而言,無可厚非,這門技術是最棒的。
完整虛擬化解決方案總共包含3個元素:桌面虛擬化,服務器虛擬化和存儲虛擬化。3個要素並不是缺一不可,可是若是作到3個,我認爲會很是完美,尤爲對於集成商而言,整個方案便會無懈可擊,即便咱們的競爭對手在公關方面已經到位,若是沒有穩健的實施經驗和技術背景,很難在同等預算中達到客戶需求。
----
就方案和構架而言,咱們先看下拓撲圖(話說作張圖可真花時間哦^_^ !)
1) 桌面虛擬化,每每表明最終用戶的體驗,集中的管理資源,獲得低成本的構建,咱們能夠把office搬到任何一個有internet區域。
2) 服務器虛擬化,給我帶來的便利是無可厚非的,除了關鍵或特殊的業務,依然依靠小型機,其他很大部分系統均可以部署在VM。目前廠商的方案可以保障業務的持續訪問,資源綜合利用,以及資源的動態遷移。
坦白的說,我不想賣弄這部分知識,尤爲是面對許多比我更有經驗的工程師。
緩存
而最關鍵,也是我目前涉及的 — 存儲虛擬化,這裏有不少值得聊的內容………安全
3) 存儲虛擬化並不是陌生,即便不少一線廠商趕不及投入精力研發這部分技術,也早早的收購了這部分技術,我潛意識的一線廠商,彷佛都有這樣成型的方案,而且穩健的運用在客戶需求中。更多的針對中,小型數據中心。
服務器
在咖啡時間,我常常會關注下遠在硅谷的IT公司,很大一部分風險投資公司樂此不疲的加入高端存儲的研發行列。這些產品在投入市場後,可以很好的迎合客戶的需求,而對於這部分需求,很大一部分則是因爲虛擬化的引入帶來的(我認爲)。以VDI舉例:從此公司office辦公環境中,只須要在每一個員工的桌面上放一個小盒子(有點像Mac Mini),配置少許緩存空間,鍵盤,鼠標固然還有顯示器,這樣就能夠辦公了,而咱們無需擔憂PC和磁盤的穩定性,最關鍵在於員工能夠根據須要,隨時把office搬到酒店,家裏,甚至車子裏,只要可以訪問互聯網。
我要講的是:員工在使用這種辦公環境時,得到體驗的良好程度,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存儲性能,這是咱們早已安置在數據中心的存儲。SSD-NAND的磁盤引入,能夠很好的解決IOPS問題,只不過容量小一些,在VDI像虛擬服務器那樣獲得更普遍的應用時,期待着容量會更大一些。Ok,那成本呢?客戶現有的存儲設備呢?當客戶的需求與最大付出沒法獲得平衡時,咱們能夠嘗試從另一個角度解決問題,最終的結果有可能會比預期的還要樂觀。併發
接下來分享的內容我想足夠可以闡明,爲何我想要證實存儲虛擬化才能——真正的軟件定義存儲。負載均衡
存儲虛擬化的核心,在於首先整合異構的資源,使資源最大化的利用。讓用戶可以擺脫傳統的硬件綁定,可以根據需求,預算自主的選購產品。IT基礎設施,由硬件轉換爲軟件(這彷佛是2013年的口號,可是多少集成商可以恰到好處的作到?)
在安全上:
目前最佳的技術莫過於高可用(保障業務連續性),經過實時的鏡像節點確保主數據與副本數據一致性,在單節點故障後,被動節點則馬上接管,從而保證業務連續性。高可用的節點之間能夠部署在同一個機房,兩個樓層之間,或者同城之間,分離的鏡像站點能夠規避災難帶來的區域影響。若是有需求,甚至能夠平滑擴展到遠程災備站點<經過IP NetWork>。
資源利用與彈性擴展:
強大的擴展性有多重要?當初規劃一套系統時候,最棘手莫過於收集用戶業務量,恰到好處的讓業務系統在性能,在容量需求獲得最佳的匹配,若是過剩設計面臨着更多的成本,而低於需求水平在最短的時間內業務需求將到達瓶頸。所以前期調研與設計成爲了最高的挑戰,尤爲是當你沒法深刻了解用戶業務模型。但凡存儲基礎設施具有了強大的擴展性,上述那些須要挑戰的各類難度將會大大下降,由於咱們能夠隨時隨地,在任何瓶頸到來以前進行在線擴展。在存儲虛擬化的幫助下,現現在的存儲IT基礎設施不在是被固化的形狀。而是猶如「水」,一種可流動的液態,可根據須要可隨時隨地改變其形態,咱們隨時能夠添加或減小。直接的好處是,用戶不用在初期爲過剩的存儲設施買單,供應商無需爲匹配用戶的業務需求而在設計上絞盡腦汁。ide
從此,能夠根據實際需求和預算自主採購產品,選擇不一樣廠商或不一樣特徵的磁盤,在線擴充,在線更換,在線移除存儲設備/磁盤。若干套設備將被整合成一個磁盤池,就像圖中的那樣。經過虛擬化的技術咱們還能夠預支磁盤容量,以及全部的佔用容量以實際數據量爲準。高併發
最少的投入得到最高的性能:
藉助存儲虛擬化技術,咱們能夠投入很小一部分SSD磁盤,解決VM啓動或登陸風暴,在每一個VM須要高併發IOPS需求時,都能獲得SSD的性能,而餘下,咱們能夠購買更多大容量SATA磁盤:咱們維持高性能存儲訪問同時,下降預算至60%(這並不誇張)。
受益於虛擬化技術,咱們獲得了更多的輔助特徵,好比以前聊的存儲式分層(自動),或者是CDP,存儲設備之間的負載均衡,QoS策略,動態擴容,Cache 加速,Data Migration,精簡配置技術或者是擴展遠程災備站點,總之靈活性讓人歎爲觀止!
另外:
不排除一些廠商,把存儲虛擬化部分,嵌入到生產系統的層面,我本身不太看好,我微不足道的經驗告訴我,即便在更小型的方案中,都須要層次清晰,若是存儲虛擬化層可以獨立的支持性能,我認爲在從此能夠更靈活的擴充:
這讓我想起,最近幾回和最終客戶的溝通,客戶老是意味深長訴苦,一套方案在最初幾乎是完美的,可是從此的每次擴展都會大動干戈,好比數據量增加,帶來的磁盤擴充,業務量過大帶來的生產系統擴充,每次都不能順利的加入目前的環境,每次改變須要提交停機申請,客戶已經厭煩了在晚上陪着集成商實施。即便客戶沒有一個良好的術語表達他們的需求,可是做爲集成商應該知道,客戶須要他們的IT環境,在成長週期可以支持彈性的,平滑的擴展,創建在最小化的停機時間內。
其實我要表達的是,若是構建的存儲虛擬層,是一套獨立的層,獨立的性能和獨立的工做流,那麼客戶擔憂的這些,在此時此刻徹底能夠規避。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