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解決的問題: 如何建設信息技術基礎性資源。
典型的模型:
數據庫
聯機交易+批量任務
聯機交易:只負責記錄和更新當筆交易狀態和交易的帳戶餘額;
批量任務:對於如會計計提存款/貸款利息、計提費用、報表等每日或月末進行的處理;
如下是典型的銀行系統日終批量由三步組成:日切(Cut Off)、日終批量(End Of Day)、 日初(Begin Of Day)。緩存
日初批量(BOD)開啓一個銀行的邏輯處理日。如:按期存款到期處理、 常設指令執行。日切(Cutoff)標誌一個邏輯日的日切。將全部聯機交付渠道的交易日誌合併爲一個,用於批處理。同時爲下一工做日建立新的日誌。 日終批量(EOD)標記一個邏輯日的結束。處理交易日當天完成的交易。利息處理,當日在線交易過賬。這裏 EOD 包括了月末(EOM)、季末(EOQ)、 年底(EOY),如在月末那一天的 EOD 就是 EOM網絡
以雙餘額方式爲例:
爲了能使聯機業務可以 24 小時不間斷,就要求聯機業務與批處理可以同時並行進行,爲此採用雙日期、雙餘額的分戶賬設計。
雙日期分別設爲‘最後交易日’和‘上次交易日’;雙餘額分別設置爲 ‘賬戶餘額’和‘上次賬戶餘額’及與餘額有關的‘餘額方向’和‘上次餘額方向’。
系統的交易日期在系統中具備惟一性,它保存在系統的日期表中。
前臺顯示的日期來源於主機系統 的日期表(即交易後由後臺返回的日期)。若是後臺主機日期表的日期發生變動,聯機交易的日期也同時改變。
換往後進行聯機記賬交易時,首先要檢查賬戶的‘最後交易日’與‘當前交易日’是否相同,若是 不一樣,說明該賬戶第一次更變餘額,此時要將‘賬戶餘額’放入‘上日餘額’,‘餘額方向’放入‘上 日餘額方向’,同時,‘最後交易日’更改成此‘當前交易日’。
換往後進行批處理時,若是要進行總分覈對等與分戶餘額有關的處理時,首先要檢查‘最後交易日’ 與‘當前交易日’是否相同,若是相同,說明換往後進行此批處理過程前,此分戶已經發生過記賬 交易,它的‘賬戶餘額’已經發生了變化,這時就要用‘上日餘額’進行覈對或統計。架構
貸款就是銀行要找到合適的人,把錢貸出去,貸款過程當中要經歷:貸款人申請、銀行審批、放款、還款、貸後管理等複雜過程。
貸款的回收方式變化無窮,其主要是在兩個要素上進行變化和組合:金額、時間。
回收的金額由兩部分組成:本金、利息。
回收的時間分爲:定期結清、一次結清、自由還款、逐期結清。
將上述兩要素的各項值進行組合就有了各類變化無窮回收方式。併發
還款計劃會隨着用戶的還款進程,在還款日以後發生變化。
還款計劃還會隨着貸款產品的組成要素的值發生變化,從而產生變化。
還款計劃生成之後,在覈心繫統的數據庫中是以表的形式進行存放,還款計劃須要經過批量任務進行更新。框架
催生核心銀行系統變革的驅動力,
每一代都不一樣,
第一代:節約人工成本,利用計算機代替手工。
第二代:提升業務辦理效率,利用網絡實現聯機交易。
第三代:管理變革,須要進行數據大集中。
第四代:業務轉型,須要以客戶爲中心。
新一代:金融科技驅動,核心上雲。
前幾代核心換代的驅動力均可總結爲以業務變革爲驅動力,新紀元將以科技發展爲第一驅動力。
在瘦核心、大外圍的架構下,外部環境變化、內部組織變革適應外部變化等業務變化因素,直接變化外圍便可輕鬆應對,無需對核心大動干戈,因此不將以業務爲主要變革驅動力。而在將來,外部商業環境變化的最大因素是「科技」,量子計算、區塊鏈、AI等纔是從根本改變商業形態、金融格局的源動力。科技改變了商業服務模式,甚至創造了新的、更便捷的服務方式,好比,掃碼支付等便捷的科技手段使支付的流量、併發量呈幾何級數上升,對銀行系統乃至核心提出巨大的考驗,等等,催動核心因「科技」而進化,科技將成爲第一驅動力。分佈式
如今大多數互聯網分佈式核心均可以分爲兩個部分來看,分佈式技術平臺和分佈式應用平臺。
分佈式技術平臺是指開發核心時採用分佈式基礎架構,在此技術上開發的應用支持分佈式部署。基礎架構:分佈式事務、分佈式數據庫訪問、分佈式批量框架、分佈式緩存、分佈式消息隊列、分佈式業務集成。分佈式技術平臺上開發的核心,擁有云原生能力,能夠實現核心上雲。
分佈式應用則是對核心系統的業務模塊、功能、庫表等進行切割,變成不一樣粒度子模塊,能靈活進行組合和拆分,而不像傳統核心打包成一個大平臺組在一塊兒。這也是適應SOA風格設計的須要。區塊鏈
雙核心,也就是維持原有核心不變,新建一套互聯網核心,一穩一快,來知足銀行的業務發展需求。雙核心解決方案也是互聯網金融下討論最多的核心改造方案。一個銀行在選擇基礎架構的時候,選擇哪一種核心架構,對於後續IT支撐的要求是不同的。雙核心的架構,還須要根據銀行的業務特色,劃分新老核心的業務邊界,面臨I、II、III類帳戶切分的問題,只有業務層面的東西梳理清楚了,IT架構才能更好地爲業務服務。
雙核心架構與早期信用卡業務系統獨立在覈心以外有殊途同歸之妙。早期,銀行急於快速上線新興的信用卡業務,但信用卡的各類記帳、計息、計提等功能操做與傳統核心的存貸有很是大的不一樣,在原有核心上作改造很是麻煩、且時間週期冗長,直接採購的信用卡系統或模塊獨立自成一派,放進傳統核心中對核心的改造也很是大,故有很多銀行將信用卡系統獨立在覈心以外記帳。如今的互聯網核心的雙核心架構實則與當年的信用卡系統的作法相似,都是爲了解決核心改造漫長困難與新興業務快速發展的矛盾而出現的解決方案。s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