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倒數第二個關鍵詞,提問questioning。我開門見山,直接把本章討論的最後結果告訴你們,也就是本期節目的標題。那就是問題比答案更有力量。
這個觀點一亮出來確定是違背咱們的常識的,咱們一般的理解不是歷來都是答案最重要嗎?你和我都是從小就被各類大大小小的考試一路洗禮成長起來的,咱們歷來都是在努力追尋那個正確的答案,這不就是咱們的終極目標嗎?對吧?那好,咱們就來看KK是怎麼說的,爲何,問題比答案更有力量。而這自己就是一個優秀的問題。KK在本章中一直都在往科技哲學的層面擠,雖然結論並不複雜,可是在收聽節目的時候仍是須要您積極的與我一同思考,才能把這個觀點理解得更加透徹。好,咱們開始吧。
1
科學帶來更多的問題
先閉上眼睛回憶一下,咱們一路走來,關於今天要說的內容,我和同窗們的認知體系拓展到了什麼地方?找到咱們心中那棵樹的枝葉伸展到了哪裏。以前咱們在讀《人類簡史》的時候,其中有一期說科學革命的。你們確定還有映像。
回顧科學革命
從核武器的問世開始,科學革命讓咱們人類不只擁有了改變歷史進程的能力,同時也擁有了終結歷史進程的能力。那在科學革命以前,咱們的認知體系是怎麼樣的?
不管是基督教、佛教或者是咱們的儒家思,想這些前現代知識體系,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咱們這個世界上全部重要的知識都已經爲人或者爲神所知。對於全部的人來講重點就是鑽研這些偉大的神靈或者是智者留下的文字和語言,就靠正確的理解這些東西來獲取知識。在當時,若是你說《聖經》裏漏掉了某些宇宙中的重大祕密,而這個祕密竟然被你這樣一個凡人發現了,那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對吧?
另外,若是在聖經中確實沒有敘述的事情,那麼他就是不重要的事情,好比說蜘蛛是怎麼結網的,蝴蝶的翅膀爲何色彩斑斕。這些事情是不會影響到咱們人類的繁榮和救贖的,因此上帝根本沒有必要把這些事情的答案告訴咱們人類。言下之意就是說,科學革命以前,咱們的知識體系他就是一個只有已知答案的體系,你的全部問題都是用已知的答案能夠回答,回答不了的?那就是可有可無的,你要研究也能夠,可是代價就是你只能遊歷在主流社會的邊緣以外。
讓人類文明飛速進步的科學革命,其實不是知識的革命,而是無知的革命。真正讓科學革命起步的偉大發現,就是發現咱們對於最重要的問題其實毫無所知。而今天咱們站在必然的角度,那就是問題纔是引爆科學革命的導火線。
這是以前咱們已經達成共識的結論了,咱們的認知體系的樹已經長到了這個地方,對吧?那咱們繼續順着這個脈絡往下說。
在過去的幾百年間,科技革命幫助咱們不斷的學習宇宙法則,把新知識逐漸的運用到生活中。像是望遠鏡、顯微鏡、粒子加速器這些東西都讓咱們得以用不一樣的方法來觀察世界,咱們一旦運用這些新的工具,立刻就可以瞥見新的答案。對不對?
科學包含一個悖論,那就是每一個答案都會孕育至少兩個新的問題。所以,使用的工具越多,確實答案就越多,可是相應的問題卻也就會更多。
像是望遠鏡、顯微鏡和粒子加速器這些東西,不只幫咱們拓展了知識,同時更連續不斷的釋放出咱們歷來就沒有想過的新問題。像是克隆人的道德問題啊,人工智能的哲學問題啊,物理學中的平行宇宙和多維空間啊等等等等。因此說,就在科學進步的幫助之下,知識確定是呈現指數增加,咱們能夠消除以前的不少困惑,可是另外一方面呢?實際狀況倒是,咱們正在不斷的發現更大的未知領域。
科學做爲一種手段,他主要增加的實際上是問題,而並非答案。
2
得到答案變得容易
回到咱們我的來講,從技術的進步咱們還能看出一點,就是得到一個問題的答案已經變得愈來愈容易了。
這一點,同窗們應該是有所體會。所謂內事問百度、外事問谷歌,對吧?伴隨着互聯網的普及,做爲我的來講若是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咱們很容易經過百度、谷歌、知乎、分答等等渠道,與對應知識領域的達人創建聯繫,獲得你的答案。
今天的互聯網技術已經把分享知識由不可能變成了一種理所固然,由於在互聯網技術面前,價值由知識自己轉移到了分享知識這一行爲之上。咱們你們都明白,分享知識已經比擁有知識自己更加的有價值,對吧?因此咱們也愈來愈開始熱衷於進行分享。
因此,從技術改變人的角度來看的話,當分享變成潮流的時候,答案已經變得愈來愈容易得到。
從進步改變技術的角度來看更是如此,還記得屏讀那一章中咱們提到的萬能圖書館嗎?全人類全部的知識信息都會被集中到這個超級只能雲端,而每一個人均可以隨意的訪問、搜索、查找、調閱裏面的內容。無論咱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接入萬能圖書館,電腦也好,手機也好或者是智能穿戴設備和眼鏡也行,甚至是咱們的腦殼上直接有一個插頭均可以。
只要接入到萬能圖書館,那麼咱們在其中要尋找一個已知問題的答案,都將是易如反掌。
3
再也不有絕對的正確答案
更進一步咱們說第三點,即使答案能夠垂手可得的得到,可是現在已經沒有什麼正確答案可言了。
以前咱們屢次說到現在的互聯網正在把一些看似不可能的東西變成可能。原來咱們想,誰會不計成本的進行內容的生產和上傳問題你們都會無償問爲你工做?結果互聯網就作到了。原來咱們想,誰會把本身的知識無償的奉獻出來,一我的提出提供答案。結果以前也說了,就是維基百科、百度百科和知乎他們都作到了。原來咱們想,誰會把本身的生活隱私或者所見所謂用文字、用圖片甚至是用視頻無償的分享出來呢?可是推特、Facebook、youtube、微信、優酷他們就作到了。原來咱們想,誰會信任遠在千里以外的陌生商家賣給看得見可是摸不着的東西?可是ebay和淘寶就依靠互聯網創建了方便快捷的信用評價系統,他們就把這件事情給作到了。
上述所說的,其實都是在傳統理論上根本就不可能成功的例子,不管是維基百科仍是youtube,可是這些不可能的事一次又一次的在實踐中成爲現實。現在天天都會有過去不可能的事情變得可能,而且這種狀況確定會一直持續下去。這個事實咱們都在親眼目擊,可是咱們須要問一句,究竟是什麼打破了「可能」與「不可能」之間古老的界限的呢?
這個思考角度是頗有意思的,請各位同窗注意哈。
現在不斷髮生的不可能,是體現了一種高級的新型結構。他們是大規模的分享帶來的,更準確的說,是大規模的合做和大量實時社會互動的結果。
什麼意思呢?徹底聽不懂嘛,是吧?解釋一下哈,好比說,相對於一堆細胞來講,組織就是一種更高級的新型結構。而相對於咱們人類的個體來講,新的社會結構就比如是一個組織。新的社會結構就會醞釀出新的事物,就會發生以前不可能出現的行爲。就好像是組織就可以完成細胞所不能完成的事情同樣。這不難理解對吧?
以前說的維基百科、Facebook、微信、淘寶甚至是人工智能,這些新的結構是可以完成咱們在工業時代以爲不可能的事情。長期以來,咱們人類其實都是在不斷的發明者新的社會組織形式,像是法律、學校、政府甚至是文明自己他都是被咱們不斷髮明的
組織形式。
而這些組織形式才讓咱們得以稱之爲人類,使得咱們的行爲從動物的角度看來是不可能的。
好比說,人類發明了文字記錄法律以後,在咱們的近親靈長類當中就實現了原本不可能的公平和正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嘛。你讓同爲靈長類動物的猩猩和猴子怎麼可以理解呢?而這就連在咱們本身人類的口頭文化當中,這種公平和正義都是不可能實現的。只有等到咱們的組織形式升級到文字以後,人人平等才從可能轉變爲不可能。這邏輯您聽懂了吧?
因此說,
今天已經不會再有什麼絕對正確的答案了。
隨着的技術的不斷進步,把咱們每一個人都拋向新的組織結構當中,拋到新的層級之上的時候,咱們在以前所獲得的答案就已經再也不適用。
這樣的狀態就如同夢境通常,肯定性自己已經不像從前那樣肯定。對於任意一條知識,你很容易經過如今的技術獲得一個反對觀點,互聯網的超連接屬性垂手可得的就讓這些相互對立的事實凸顯出來。所以,咱們所學到的任何東西都會遭到無處不在的反事實的侵蝕。更進一步來講,在全球即時聯通的時代,咱們對任何事情的把握都變得無比脆弱。相比於從專家那裏獲得的事實,我更願意從網絡上流動的事實中拼接出一個我本身認爲肯定的答案。
4
怎樣纔算好問題
最後在說清楚一個點,就是什麼樣的問題纔是有價值的好問題呢?KK大叔在書中給出了一大堆的定義,好比說好的問題不能夠被預測,好的問題不可以被當即回答,好的問題能夠重構本身的答案等等。
我以爲這些都太抽象了。咱們把它融合成一條來記住我以爲就夠了,那就是好的問題都是開放式的問題。
好比說「《必然》這本書好在哪裏?」「微信爲何會火?」「羅輯思惟爲何能崛起爲第一自媒體」。
像這樣的問題他都沒有標準的答案,像《必然》這本書好在哪裏這個問題你能夠從做者的經歷、書中描繪的將來趨勢、所要闡述的核心觀點等等無數個角度來回答,每個給出的答案也均可能衍生出新的問題,像這一類的問題纔算是好的問題。
那麼很差的問題又是指哪些問題呢?就是指那些封閉式的問題,好比說美國有多少個洲?抗美援朝是哪一年?現任的英國首相是哪一位?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固定的,沒有第二個答案,像這一類的問題就是封閉式問題。
咱們天天問的最多的其實都是那些很差的封閉式問題,好比某某公園怎麼走、今每天氣怎麼樣等等。這些問題並不須要什麼創造力,不少時候都是隨口提出,天然也就毫無價值,無非百度一下就都能找到答案。
好的問題是能帶來價值的,好比說愛因斯坦小時候就常常問本身「若是和光線一塊兒旅行,你會看到什麼?」,這個問題帶來了相對論,開啓了原子時代。因此,好的問題,將是開啓將來的一把鑰匙。
咱們永遠須要事實、秩序以及答案。它們並無離開,他們是像微生物以及混凝土材料同樣,成爲文明的大塊基石。可是生活和技術中最活躍、最有價值的那一面,都是位於前沿之中,處在充斥着不肯定性、混沌、流動性以及各類問題的邊緣地帶。可以生成答案的技術將繼續獲得重視,以致於答案會變得即時、可靠、無所不在,而且幾乎免費。可是可以幫助咱們生成問題的技術終將得到更多的青睞。
因此,問題比答案更有力量。
最後引用羅胖的一句話吧,喜歡答案的人很痛苦,由於他的世界正在不斷崩塌;喜歡問題的人很快樂,由於他手中智慧的劍很鋒利。當答案稀缺的時候,誰有答案誰是精英;當問題稀缺的時候,誰問題好誰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