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藍橋杯的那兩年

前言

有不少事情在最初的時候是使人最難忘的,不管是學習仍是生活的點點滴滴,追憶起那些最初的場景,既美好又有點失落,美好是由於那種懵懂而摸索的進步和得知確實很可貴,而些許失落是由於一晃都過去那麼久啦,那時候的地點、人和事都已很難重溫。java

前幾天翻空間說說發現母校的師弟師妹們都在報名第十二屆藍橋杯大賽,走在寒風颼颼的路上,勾起本科生涯那段寒天與藍橋杯的故事。記得剛上大一時候不久,老師問班上同窗們有什麼目標,有幾個同窗回答了我記得很清楚,一個說想考研,還有說想進BAT,還有一個同窗說想參加競賽拿獎。那是我第一次知道算法競賽的存在。而我本身本科開始學算法時候不是爲了進大廠、爲了考研,那時候啥也不懂就是由於要參加藍橋杯比賽。git

咱們學校是雙非,大部分人要麼考研要麼搞開發,專一算法的不是不少,更多的仍是帶着學。我本科學校對藍橋杯仍是挺看重的,並非我的直接報名,而是參加校賽以後得獎後而後學校統一安排報名,因此第一道坎就是過校賽。github

第一次止步校賽

第一次準備比賽的時候,那時候剛上大二,由於在大一基本都是玩過來的,到了大二距離校賽前一段時間。個人舍友W找我問我是要參加藍橋杯的校賽嘛,我跟他說是的而後他說能夠一塊兒準備。由於咱兩沒有參加協會、也不認識啥這方面有啥天賦的人,因此只能黑燈瞎摸索。開始了第一次藍橋杯的探尋之旅。算法

而後那個時候徹底是小白從0開始,咱們倆從協會羣裏找到幾年歷年試題以及一些資料,而後開始研究。我記得很清楚的那時候練習一些啥求素數、進制轉換 等等之類的題。那個時候這種題對咱們X小白來講已經頗有挑戰啦。而後後面的編程題更是讀不懂不知道怎麼作啊,也沒測試樣例只有題目的一兩個樣例。可是哪一個時候,學會了一個新的東西:回溯算法 。回溯也稱爲暴力,我和w花了好幾天研究回溯算法,剛開始也搞不懂遞歸,更況且帶着邏輯的回溯算法,把回溯算法硬啃以後我兩發現:咦,這題好像能夠暴力破解哎!固然,雖然用暴力可以求解出一部分問題,可是實質上暴力只能過一部分樣例。編程

固然感受良好,到參加校賽那天和想象的不太同樣,第一次和那麼多人一塊兒參加這樣比賽,大部分是cpp我用的是Java學校的機器很是老舊,跑個Java程序就會很是卡,遇到那些題忽然就慌了,記得很清楚的一道須要用long類型表示的數字我硬是在那邊糾結爲啥用int表示不出來,那時候編程素養其實還真的很欠火候,天氣涼涼,結果校賽也是很遺憾的涼了。固然W舍友也涼了,咱們決定寒假和來年要好好準備。微信

第二次終去北京

在第一次落敗第二年的春天,我和W舍友就在杭電上刷題準備下一次的藍橋杯,從基礎到字符串,再到貪心、bfs、dfs以及其餘。快到暑假的時候Y同窗加入到咱們,那時候咱們三暑假就會一塊兒刷題討論題,共同進步。入秋以後咱們專業幾個報名的還開了一個藍橋杯校選拔賽互助小隊一塊兒準備,那時候快校賽時候發現《將夜Ⅰ》超級好看哈哈在暖暖被窩裏熬夜追了一晚,次日上午還不是很清醒的就去參加比賽了。通過很多時間的準備固然也是容易經過校賽(畢竟咱們雙非強者有限)。而咱們專業也有好多人經過校賽,能夠一塊兒省賽一日遊,終於能滿一個當心願了,無論怎麼樣也去體驗一波。數據結構

在寒假期間咱們也作了一些準備,蒐集了一些算法資料和視頻以及藍橋杯試題,有個小夥伴還買了歷年試題講解,假期有時我正在被窩裏打王者Y同窗就偶爾給我來一題強行拖我一下,想一想那段無憂無慮的日子仍是很美好的。在三月份很幸運的咱們專業又是不少人晉級國賽,咱們幾個晉級的就很期待去北京。
學習

在五月份天氣變暖起來,咱們一行在J老師的帶領下出行去北京,這是我第一次坐高鐵去那麼遠的地方,也是第一次去北京。途徑南京、徐州、濟南、天津這些大站都拿起手機拍一拍。到了北京在J老師的帶領下咱們就在北方工業大學考點附近一個酒店。老師容許咱們小範圍活動咱們專業幾我的便在附近商場一塊兒吃了頓自助餐,多是我們鄉下人居多不少人(我)沒來過北京走兩步拍兩下、發個朋友圈,跟家裏說我來北京啦!測試

而次日比賽時候,也算是被國賽血虐了一把。我參與的那場國賽的難度和競爭力比省賽高了一大截。若是能拿個國一,我以爲仍是很厲害的。當初還打算北京轉轉但因爲時間緊,服從安排就老實呆着,不過踏過北京的土地也很知足了又多去過一個大城市!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spa

談談藍橋杯

有些人可能不多參加比賽,因此對藍橋杯不太瞭解。

我打藍橋杯的時候,還有一些打ACM的同窗沒有參與藍橋杯,但如今就不一樣了。這些年隨着藍橋杯大賽的水準和規模慢慢提升,有不少雙一流學校的學生參加,也吸引了不少ACMer參與,看到前面拿獎的基本都是好學校,專業頂尖選手愈來愈多。大賽選手與ACM參賽選手重疊度逐年增長,多屆藍橋杯國賽一等獎、二等獎選手同時是ACM的金牌得到者,能夠說藍橋杯大賽儼然是一塊大佬試金石。

講了這麼多,我應該幫你捋一捋介紹一下,搞清自身定位,固然可能有些偏頗僅供參考哈!

藍橋杯 VS ACM:

屬性 藍橋杯 ACM
隊伍形式 我的賽 三人團體
賽制 OI ACM
分組 研究生組、A組、B組、C組 各學校統一競爭
時長 4小時 5小時
題目類型 填空+編程題 編程題
官網 dasai.lanqiao.cn

藍橋杯:

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舉辦的全國性IT學科賽事。全國1200餘所高校參賽,累計參賽人數超過40萬人。2020年,藍橋杯大賽被列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是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競賽項目。
大賽共包括三個競賽組別,我的賽-軟件類,我的賽-電子類,以及視覺藝術大賽。其中我的賽-軟件類的比賽科目包括C/C++程序設計、Java軟件開發、Python程序設計。今年第十二屆藍橋杯報名時間是2020年12月-2021年3月,4月省賽,5月國賽。

ACM:

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英文全稱: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簡稱ICPC))是由國際計算機協會(ACM)主辦的,一項旨在展現大學生創新能力、團隊精神和在壓力下編寫程序、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年度競賽。通過近40年的發展,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已經發展成爲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賽事目前由方正集團贊助。ACM通常區域賽在秋季,各個區域賽時間不一樣,每一個隊只能參加同一年兩場區域賽。

藍橋杯是我的賽,我的賽軟件類分爲:C/C++大學研究生組,C/C++大學A組,C/C++大學B組,C/C++大學C組,Java大學研究生組,Java大學A組,Java大學B組,Java大學C組,Python大學組共9個組別。研究生只能報研究生組。一本院校(98五、211)本科生只能報大學A組以上組別。其它本科院校本科生可報大學B組及以上組別。其它高職、高專院校可自行選擇報任意組別。每位選手只能申請參加其中一個組別的競賽。各個組別單獨評獎。藍橋杯的分組競賽方式,讓平時被「學霸」打壓的普通學生,也能有得到感,有進步感,給更多學生指引了努力的方向。

在比賽的時候藍橋杯是OI賽制,也就是提交答案以後賽後評判,根據經過的樣例數量給分。這樣的賽制,放寬了對於編程速度的要求,對於大部分選手來講更友好一點,能夠更從容地解決問題,但也可能有些錯誤被疏忽不知道已經錯了。

而ACM是團體賽,須要三我的合力解答問題,想要拿到好的成績隊友固然也至關關鍵,各個學校強弱校都統一競爭,頭部榜基本被名校和ACM強校霸榜。競賽是ACM制,也就是當場評測,只能知道經過(經過會升起一個氣球看周圍氣球數就知道其餘隊A了多少題),或者錯誤(WA、RE、TLE等),出錯須要及時修改答案。只有徹底經過纔會給分,對算法要求是比較高的。

藍橋杯適合各個層次的人,特別是給了不少普通本科和高職高專選手接觸更多算法編程的機會,有必定的普及性,爲廣大雙非和專科院校的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如今不少程序比賽,都屬於拔高性質。不少初級階段的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學生,沒法參加這類拔高性質的比賽,可是從數量上看,他們纔是將來程序界的主力軍,他們應該接觸更多的算法知識,提高自身水平。藍橋杯的試題以算法和數據結構爲主,和各類國際國內知名的程序設計比賽相比,其專業水平絕對不輸。

ACM(ICPC)我的以爲是更適合一些算法高端玩家,老玩家(高中就打OI)、傳統ACM強校(有氛圍、能湊齊隊友)、高付出的一個比賽,固然也適合對它熱愛的同窗,固然,這種比賽偏一小部分人,是算法精英級別的一個比賽。固然也有不少努力幾年最後也打了個鐵(甚至爆零)也沒辦法,ACM就是個無底洞,它的樂趣在於不停的探索和AC。

固然,個人建議就是有能力、有準備、有氛圍、有熱愛去衝ACM的,趁着年輕固然衝一衝,拿個牌牌很好(和參加藍橋杯恰好也不衝突),固然這個期間也要付出很是多的努力。若是準備的比較晚了(大二無算法基礎就很難了),就不必定非要去衝ACM,由於在這個高手集羣和後浪層出的時代你真的有可能會打個鐵,因此要慎重選擇。而藍橋杯感受是全民皆宜的一個比賽,承認度在算法競賽類也很高,經過比賽大部分人也可以進步、去證實本身。總的來講ACM是圈內難度較大,普及分佈在強校,承認度最高的一個比賽,題型上來看範圍也更廣、更深。而藍橋杯則是一個算法普及度很高的比賽,題型上更側重於經典算法和經常使用算法(例如貪心、bfs、dfs、dp等,而數論、計算幾何等知識考查相比ACM少不少)。藍橋杯將算法普及和推廣、讓更多人蔘與進來,這點目前在國內作的是最好的。

藍橋杯對我(你)的意義

其實生活和學習須要必定的競爭和承認,經過這樣的競爭促進本身的進步,經過得獎或者其餘成就加強本身的信心,爲下一輪的學習循環作準備。固然這個過程可能並不必定一路順風,極可能你會遇到一些挫敗和灰心,而藍橋杯相比ACM就是給了更多人這樣的機會(至少我和我身邊同窗這樣)。在同一個舞臺,不一樣人追向不一樣的目標,根據本身條件和身邊氛圍去向前邁進。至少我以爲在這方面藍橋杯是其餘賽事沒法比擬的。

若是你有ACM的機會,那麼和隊友刷題的經歷必定很難忘,若是沒有ACM機會也不要緊,能夠一塊兒備戰藍橋杯等算法比賽,找幾個隊友一塊兒準備,討論互助,讓枯燥的東西由於競爭和幫助而變得更加有趣,也但願看到此篇的大佬都能有成,進步的路上一路順風!也願看到此篇的後來人能有所收穫。但願大家都能去北京,也但願大家都能拿證書!

最後,附上和本校小學弟部分聊天圖,由於從咱們這屆事後本科學校搬到又大又豪華的新校區,每次遇到母校小學弟都會很舒適的給老學長拍幾張新校區圖片,實名羨慕啊!

看到這張圖,忽然就是想起本身那個時候,我曾向一個學長問的問題我跟他說我好好衝藍橋杯,但過後我涼了就沒消息了,第二年才過了校賽和那個學長一塊兒參賽。雖然我不能和小學弟一塊兒參賽了,在這裏也但願他以及看到這篇的大家都能有個好的結果!

從室友到隊友到專業夥伴,圈子愈來愈大,從校選拔賽到省賽到國賽,走的愈來愈遠,雖然我花了好久才體驗到這段旅程,但依然很知足那段天真的歲月。第十二屆藍橋杯大賽正在報名(報名官網:https://dasai.lanqiao.cn/),也但願大家都能有屬於本身的這段歲月,望加油共勉!

原創公衆號: bigsai
文章已收錄在 全網都在關注的數據結構與算法學習倉庫 歡迎star

原創不易,bigsai請思否的朋友們幫兩件事幫忙一下:

  1. 一鍵三連支持一下, 您的確定是我創做的源源動力。
  2. 微信搜索「bigsai」,關注我,2021一塊兒加油!

我們下次再見!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