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其實特別簡單,只是如今瞭解比特幣的每每都是技術人員,他們都習慣用專業術語來說,幾個術語拋出去,就把聽衆砸暈了。這種砸暈聽衆式的講法通常是這樣開頭的:算法
百度百科比特幣詞條數據庫
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着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與大多數貨幣不一樣,比特幣不依靠特訂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算法,經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絡中衆多節點構成的分佈式數據庫來確認並記錄全部的交易行爲,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安全
(標紅的部分都是專業術語。)微信
這樣的解釋不要說大爺大媽了,只要不是計算機專業的,怕是連博士都看不懂吧!網絡
那麼,若是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們跑來問什麼是比特幣,咱們該怎麼解釋給他們聽呢。咳咳,旎叫瘦開講咯,學着點哦~分佈式
假設廣場舞俱樂部爲了鼓勵你們多來跳舞,規定每來一次加2分,無端不來扣3分,領舞一次加1分……積分變更的狀況由俱樂部的王阿姨來記錄。積分能夠在年末兌換花生油等獎品……ide
其實,現實生活中,銀行的職責和王阿姨的職責是同樣的——都是記帳(只不過王阿姨記的是積分,銀行記的是錢)。發工資了,銀行給你的帳戶上加2000塊錢;買了一瓶洗髮水減20元;存款一年加利息100元;轉帳就是在你帳戶上減1000,在對方帳戶上加1000……區塊鏈
但銀行與王阿姨最大的不一樣在於,王阿姨是免費爲你們服務的,銀行卻要問咱們收錢,辦卡費、年費、轉帳費……看看銀行有多少座高樓大廈、僱了多少員工,就知道銀行收了咱們多少錢了。網站
若是某天咱們不想要銀行或王阿姨記帳了,能夠實現嗎?設計
太能夠了,比特幣就是這樣的。
咱們能夠把使用比特幣的人當作是一個廣場舞俱樂部的成員,這個俱樂部的積分是這樣規定的:
1)每一個人的最初的積分(就是比特幣)數額都是0;
2)社羣裏的人共同維護一個帳本,不管是否有變更,帳本每10分鐘更新一次,更新後要通知社羣全部人;
3)社羣裏的任何一我的都有權記帳,只要記帳,就能得到50個比特幣的獎勵(每四年減半,如今是12.5個比特幣)。
4)全部想記帳的人都要算同一道數學題,第一個算對的人才有資格記帳。
5)比特幣的上限是2100萬枚。若是全都發完了,搶到記帳權的人就能夠獲得過去10分鐘內全部轉帳的手續費。
咱們把搶記帳權從而得到比特幣獎勵的過程,稱爲挖礦。
最初比特幣是沒什麼價值的,只有他的發明者中本聰願意挖礦。在中本聰默默的挖了100多萬枚比特幣以後,終於開始陸續有人加入到挖礦隊伍中。再後來,一些實體店鋪、網站等開始接受比特幣支付,人們對比特幣的需求量愈來愈大,比特幣就愈來愈值錢了。
這樣的講法,大爺大媽們應該能聽懂吧?至少我那個天天都跳廣場舞、一直擔任領舞的老媽已經聽懂了,哈哈哈~~~
稍微深刻一些,咱們能夠了解下比特幣的幾個重要的特色:
1)去中心化。不依賴任何一箇中心記帳,而是由全部人一塊兒來維護一個帳本,任何人均可以去搶記帳權。
2)不可篡改。每個區塊都被蓋上了時間戳,全部區塊首尾相連,一旦想更改區塊內的數據,時間戳就對不上了;並且俱樂部全部人都在盯着呢,想篡改至少要有超過一半的人願意跟你一塊兒「混淆是非」。
3)公開透明。任何一個帳戶的往來帳目均可以在區塊鏈上查到。當你轉帳給別人時,不用擔憂對方收了錢不認帳,區塊鏈上都記得一清二楚呢。
4)抗審查。政府不能讓比特幣掛掉,除非它不讓任何人挖礦,也就是把全世界的網絡弄癱瘓了,而銀行、支付寶、微信要掛掉只是政府一句話的事(好比收回支付寶的牌照);你的比特幣存在一個去中心化的網絡裏,任何人不能搶走,而政府隨時均可以「搶走」你銀行卡里全部的錢(好比你吃了官司)。
5)國際化。由於比特幣只存在於互聯網,若是想轉帳、支付、購買比特幣,只須要聯網操做一下就能夠了。從比特幣錢包的下載數據來看,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在用比特幣,比美圓、人民幣等貨幣都更加國際化。
6)抗通脹。人民幣的總量是沒有上限的,政府每一年都在大量印錢,比特幣的上限是2100萬,任何人不得更改。
講到這裏,咱們不妨試着推算下比特幣的價格。由於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使用比特幣的人越多,價格就越高。那有多少人在使用比特幣呢?由於比特幣是匿名貨幣,因此咱們只能根據各種比特幣錢包的註冊量推測下:
2009年1月,1
2012年5月,185萬
2015年年初:600萬
2016年5月:1200萬
對比一下:支付寶的用戶量是10億,將來10年會達到20億。若是你們以爲比特幣的用戶數還會增長1倍、10倍、100倍的話,那比特幣的價格增長1倍、10倍、100倍也沒啥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