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實際工做環境下,Linux中不建議使用中文,可是若是必定要進行中文顯示,尤爲對於剛接觸linux且英語基礎不太好的人來講,那麼本文具備必定的參考價值。linux
本文介紹在linux的shell環境下優化linux中文顯示的方法。shell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字符集的概念:優化
簡單地說,字符集(Character set)是多個字符的集合,字符集種類較多,每一個字符集包含的字符個數不一樣,常見字符集名稱:ASCII字符集、GB2312字符集、GBK字符集、UTF-8字符集等。code
在CentOS 7之前的版本下,默認的字符集的路徑通常保存在/etc/sysconfig/i18n文件中。可是在CentOS 7版本中,字符集配置文件位於/etc/locale.conf。基礎
在修改該文件以前,能夠先查看已經安裝的語言包:變量
# locale -a
若其中沒有如「zh_CN.gb18030」的中文語言包,能夠經過下面的命令進行安裝:軟件
# yum install kde-l10n-Chinese #yum reinstall glibc-common
安裝完成後經過vi命令編輯配置文件配置
vi /etc/locale.conf
而後在文件中將原來的相關語句,如方法
LANG=」en_US.UTF-8」yum
經過在語句前加」#」註釋掉,而後添加新的語句:
LANG=」zh_CN.GB18030」
修改完成後退出保存,並養成檢查是否已修改的習慣。如經過命令:
cat /etc/locale.conf
確認是否已經修改,或者能夠經過以下命令查看更改後的系統語言變量:
# locale LANG=zh_CN.GB18030 LC_CTYPE="zh_CN.GB18030" LC_NUMERIC="zh_CN.GB18030" LC_TIME="zh_CN.GB18030" LC_COLLATE="zh_CN.GB18030" LC_MONETARY="zh_CN.GB18030" LC_MESSAGES="zh_CN.GB18030" LC_PAPER="zh_CN.GB18030" LC_NAME="zh_CN.GB18030" LC_ADDRESS="zh_CN.GB18030" LC_TELEPHONE="zh_CN.GB18030" LC_MEASUREMENT="zh_CN.GB18030" LC_IDENTIFICATION="zh_CN.GB18030" LC_ALL=
須要注意的是,修改完成以後在系統中可能不會當即生效。經過source命令便可使修改生效:
#source /etc/locale.conf
到此,系統便可較好的顯示中文了。
另外,若是採用SecureCRT等軟件與linux系統遠程鏈接,則最好將SecurCRT軟件的字符集和linux採用的字符集保持一致。
若想臨時修改成英文,可使用以下命令:
#LANG=EN
重啓後,修改的內容會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