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咱們仔細回顧今年區塊鏈技術的進展,就會發現有新想法的公鏈團隊愈來愈少出現了,你們談論以及關注的點也都再也不聚焦公鏈上了。反卻是不少新的 Layer 2 項目在不斷涌現,很是活躍。要知道在這以前,尤爲是 2017 年,你們無人不談公鏈,無人不作公鏈,各類 1CO 的項目宛如烈火烹油,火的一塌糊塗。算法
**爲何會有這樣的思潮轉變呢? **安全
這裏仍是須要提到不可能三角問題。網絡
2017 的不少區塊鏈團隊都是野心勃勃,說要顛覆比特幣,顛覆以太坊,各類區塊鏈 3.0,甚至是區塊鏈 4.0。比特幣和以太坊所爲人所詬病的 Tps ,也成了區塊鏈團隊攻擊而且用來給本身 PR 的材料,不少宣稱有百萬 Tps 的項目誕生。性能
而通過一年的發展,你們發現要純靠一套算法和共識來解決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問題是不現實的,由於若是你要保證系統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每一筆交易必須由網絡中每一個節點進行處理,而這樣就註定了它的性能達不到咱們要求的。區塊鏈
因而你們的關注點開始轉變,愈來愈多人開始關注第一層的擴容方案。以太坊生態其實一直在研究相關的擴容方案,只是你們在作公鏈遇到瓶頸的時候,不少人才反過來關注這些東西。blog
讓每一個節點作更多的工做量?it
公鏈吞吐量的根本限制來自於它不能高於咱們對單個節點所要求的交易吞吐量,由此突破的方向咱們能夠想到,是否是可以讓每個節點作更多的工做?asm
咱們確實可讓每一個節點作更多的工做,比方說把擴大區塊大小擴大四倍,這個意味着每個節點的工做量是以前的四倍,可是這樣它就提升了加入門檻和犧牲了部分去中心化。由於擴容以後,節點作的工做多了,計算量也須要擴展,這樣會把一批算力小的機器給淘汰,會致使算力變的更中心化。並且,這種擴容方式對提高到咱們須要的區塊鏈性能還差的遠。入門
那麼如今的問題是,咱們怎麼在不增長單個節點工做量的狀況下作更多有用的事情?比特幣
每一個節點不須要處理每一個操做?
在咱們慣常的思惟中,每個節點是須要並行處理每個交易的,那麼若是每個節點不須要處理每個操做呢?
設想一下,網絡分紅了兩個部分,每一個部分能夠半獨立運做。A 部分處理一批交易,B 部分處理一批交易,A 和 B 之間彼此獨立,目前的交易限制就變成了兩個節點同時處理的交易總量,區塊鏈的吞吐量是翻倍的。
而若是咱們把區塊鏈分紅不少部分,儘量的細分,咱們就能夠成倍的增長區塊鏈的 Tps。這就是咱們俗稱的分片技術( Sharding )
區塊鏈被分紅不一樣的部分,稱爲碎片,每一個部分均可以單獨處理交易,這個技術一般被稱爲第一層的擴展方案,它是在以太坊自己的基礎協議中實現的。分片從設想上來講是一個很是棒的想法,可是在技術實現上,仍是遇到了不少挑戰和問題。 從現有的容量擠出更多有用的業務? 咱們若是從相反的方向考慮,咱們並不增長區塊鏈自己的容量,可是咱們用已有的容量作更多的事情呢?
這個很天然聯想到的是壓縮計算。
目前區塊鏈上絕大多數的共識的達成其實並不須要通過全部節點的確認,有些東西只發生在你我之間,咱們二者之間清楚就好。那麼咱們可不能夠考慮把這些東西放在鏈外去作,最後底層擔任一個 Crypto Court 的角色呢?這樣能夠兼顧去中心化、安全性和性能。
我以爲是徹底能夠的,並且我認爲這個纔是正確的一個方向。這就是咱們接下來要着重講述的「鏈下」技術,它們包括狀態通道、Plasma、Truebit 等,它們也叫作第二層解決方案,簡稱 Laye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