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一切皆對象

Python從設計之初就是一門面向對象的語言,它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即一切皆對象。python

Java雖然也是面向對象編程的語言,可是血統沒有Python純正。好比Java的八種基本數據類型之一int,在持久化的時候,就須要包裝成Integer類對象。可是在python中,一切皆對象。數字、字符串、元組、列表、字典、函數、方法、類、模塊等等都是對象,包括你的代碼。編程


對象的概念

究竟何謂對象?不一樣的編程語言以不一樣的方式定義「對象」。某些語言中,它意味着全部對象必須有屬性和方法;另外一些語言中,它意味着全部的對象均可以子類化。緩存

在Python中,定義是鬆散的,某些對象既沒有屬性也沒有方法,並且不是全部的對象均可以子類化。可是Python的萬物皆對象從感性上能夠解釋爲:Python 中的一切均可以賦值給變量或者做爲參數傳遞給函數。bash

Python 的全部對象都有三個特性:編程語言

  • 身份:每一個對象都有一個惟一的身份標識本身,任何對象的身份均可以使用內建函數 id() 來獲得,能夠簡單的認爲這個值是該對象的內存地址。
>>> a = 1
>>> id(a)
>>> 26188904                        # 身份由這樣一串相似的數字表示
  • 類型:對象的類型決定了對象能夠保存什麼類型的值,有哪些屬性和方法,能夠進行哪些操做,遵循怎樣的規則。可使用內建函數 type() 來查看對象的類型。
>>> type(a)
<type 'int'>
>>> type(type)
<type 'type'>                         #萬物皆對象,type 也是一種特殊的對象 type
  • 值:對象所表示的數據
>>> a
1

"身份"、"類型"和"值"在全部對象建立時被賦值。若是對象支持更新操做,則它的值是可變的,不然爲只讀(數字、字符串、元組等均不可變)。只要對象還存在,這三個特性就一直存在。函數

對象的屬性:大部分 Python 對象有屬性、值或方法,使用句點(.)標記法來訪問屬性。最多見的屬性是函數和方法,一些 Python 對象也有數據屬性,如:類、模塊、文件等測試


對象的建立和引用

>>> a = 3

簡單來看,上邊的代碼執行了如下操做:優化

  • 建立了一個對象來表明數字 3
  • 若是變量 a 不存在,建立一個新的變量 a
  • 將變量 a 和數字 3 進行鏈接,即 a 成爲對象 3 的一個引用,從內部來看,變量是到對象的內存空間的一個指針,尤爲注意:變量老是鏈接到對象,而不會鏈接到其餘變量。

從概念上能夠這樣理解,對象是堆上分配的一個內存空間,用來表示對象所表明的值;變量是一個系統建立的表中的元素,擁有指向對象的引用;引用是從變量到對象的指針。設計

從技術上來講,每個對象有兩個標準的頭部信息,一個類型標識符來標識類型,還有一個引用的計數器,用於決定是否須要對對象進行回收。這裏還涉及到對象的一種優化方法,Python 緩存了某些不變的對象對其進行復用,而不是每次建立新的對象。指針

>>> a = 1
>>> b = 1
>>> id(a)
26188904
>>> id(b)
26188904                                             # a 和 b 都指向了同一對象

共享引用

在 Python 中變量都是指向某一對象的引用,當多個變量都引用了相同的對象,成爲共享引用。

>>> a = 1
>>> b = a
>>> a = 2
>>> b
1                       # 因爲變量僅是對對象的一個引用,所以改變 a 並不會致使 b 的變化

但對於像列表這種可變對象來講則不一樣

>>> a = [1, 2, 3]
>>> b = a
>>> a[0] = 0
>>> a
[0, 2, 3]            # 這裏並無改變 a 的引用,而是改變了被引用對象的某個元素
>>> b
[0, 2, 3]            # 因爲被引用對象發生了變化,所以 b 對應的值也發生了改變

因爲列表的這種可變性,在代碼執行某些操做時可能出現一些意外,所以須要對其進行拷貝來保持原來的列表

>>> a = [1, 2, 3]
>>> b = a[:]
>>> id(a)
140200275166560
>>> id(b)
140200275238712             # 因爲 b 引用的是 a 引用對象的一個拷貝,兩個變量指向的內存空間不一樣
>>> a[0] = 0
>>> b
[1, 2, 3]                   # 改變 a 中的元素並不會引發 b 的變化

對於字典和集合等沒有分片概念的類型來講,可使用 copy 模塊中的 copy() 方法進行拷貝

>>> import copy
>>> b = copy.copy(a)

對象相等

== 操做符用於測試兩個被引用的對象的值是否相等
is 用於比較兩個被引用的對象是不是同一個對象

>>> a = [1, 2, 3]
>>> b = a
>>> a is b
True               # a 和 b 指向相同的對象
>>> a = [1, 2, 3]
>>> b = [1, 2, 3]
>>> a is b
False               # a 和 b 指向不一樣的對象

當操做對象爲一個較小的數字或較短的字符串時,又有不一樣:

>>> a = 7
>>> b = 7
>>> a is b
True               # a 和 b 指向相同的對象

這是因爲 Python 的緩存機制形成的,小的數字和字符串被緩存並複用,因此 a 和 b 指向同一個對象


對象回收機制

上邊提到對象包含一個引用的計數器,計數器記錄了當前指向該對象引用的數目,一旦對象的計數器爲 0 ,即不存在對該對象的引用,則這個對象的內存空間會被回收。這就是 Python 中對象的回收機制,一個最明顯的好處即在編寫代碼過程當中不須要考慮釋放內存空間。

能夠經過 sys 模塊中的 getrefcount() 函數查詢一個對象計數器的值

>>> import sys
>>> sys.getrefcount(1)
718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