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姐這周病了,沒來上課,此次的課堂筆記由齊同窗寫了,如下是齊同窗的課堂筆記,若有疏忽和遺漏歡迎你們指出。與師姐的課堂筆記風格不一樣,個人課堂筆記是按照時間順序的,沒有過多的總結,但願看完的同窗可以有身臨其境的感受。html
一. 組隊&團隊項目(齊同窗我的認爲現場組隊和討論項目是要給差評的,這是上週的做業)git
1.「耐撕」團隊 成員:鄭蕊(隊長)、濮成林(副隊長)、劉偉碩、齊嘉亮程序員
陳述團隊項目:wifi搶答器 balabalabalagithub
同窗提問:爲何要作這個?用戶羣體是?爲何不作成微信公衆號那種?編程
2. 「One Zero」團隊 成員:夏一鳴(隊長)、王巍、冉華瀏覽器
陳述團隊項目:一款記帳的app,包括錄入,統計等等功能 balabalabala微信
同窗提問:亮點是什麼?與如今已有的同類軟件比較有什麼不一樣?面向人羣是哪些?app
3.「爆打」 團隊 成員:嚴一格(隊長)、包玲玲、吳軍、彭楊性能
陳述團隊項目:balabalabalahtm
後來這個項目被楊老師否決了,所以這裏不寫了(其實齊同窗的筆記上是有記錄的),這個團隊課下和老師討論準備作的是一款四則運算的app。
具體的需求等等很期待他們能在這周的博客中給出。
4. 「Fantansy(?仍是Fantasy,抱歉,我英語很差)」 團隊 成員:楊若鵬(隊長)、郭又銘、?、?(抱歉,另外兩位同窗我還不太熟悉,總之是四我的的一個團隊)
陳述團隊項目:balabalabala
一樣,這個項目也被楊老師pass掉了,所以不寫了。後來課下通過和老師討論,這個團隊大概要作一個詞頻統計的app,具體的需求等一樣很期待他們這周的博客中給出。
二. 楊老師點評項目開題
1. 請尊重楊老師不支持你們作的那些項目的理由。
2. 在別人講話時不能私下談論,這是我的修養和禮貌的問題。在技術研討會上,必定要公開聲明觀點,而非私下竊竊私語。
3.「我只會這個東西」不能做爲理由。投資方不會理會這個理由。
4 做業:回去查軟件工程過程控制手段:SCRUM
5. 一個團隊要有一個團隊的技術博客,同時博客要包括以下內容:
① 用戶需求:做業(找資料,看用戶需求包括什麼。至少要包括:在何背景下使用、在場景中,人物參與的角色、在系統交互中,各自期待的結果、系統依賴、性能上的要求等等)
② 計劃進度安排&工做量評估:
要計劃出15周每一週要作什麼、要設置時間點、列出在每個時間點要實現什麼、要計劃α發佈及β發佈、同時要隨時準備迎接變動、每一週迭代都應該有一個可執行的程序、要考慮工做量估算要用多少時間完成。
③ 大家的項目的亮點是什麼?作產品對比
必定要有亮點和特點,這樣投資人才會對你的項目感興趣。
楊老師提出:作產品對比的動機:對比的角度反映了態度,選擇評價指標是有 」陰謀的 「 ,因此選擇評價指標很重要。參加夏一鳴同窗對瀏覽器對比的博客,楊老師的留言。同時楊老師指出:評價應該量化,要用公認的評價指標。僅僅用」好「與」很差「這樣的詞評價是錯誤的評價方式。
夏一鳴同窗博客地址:http://www.cnblogs.com/xiaym896/p/5277990.html
④ 做業! 站立會議:頻繁的召開本地的,face to face 的會議。會議報告:要包括會議內容、達成了什麼共識或者出現了哪些分歧等等。做業要求,每個工做日召開一次站立會議。
⑤ 軟件服務的對象,面向的人羣是什麼?
⑥ 涉及到的技術列表,哪些技術是沒有把握的。爲之後作技術原型作準備。
三. 結對編程
要本地結對編程。博客中要提到結對編程的體會(你以爲有哪些好處,仍是以爲不怎麼樣?談體會)博客中要髮結對編程的照片,有程序員、環境、屏幕代碼等等。老師說,多年後這將成爲你們懷念本身青蔥歲月爲數很少的場景。
此時提到做業! 要互評博客,每一個人每一篇都要評價,正面的or負面的意見。負面的意見更有助於成長。
下面是勵志部分:
楊老師但願你們多實踐,走過一遍那樣的路才能成長。每一個人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執行力最主要!
四. 技術博客的做業要點
1.應該包括實驗報告:
① 在何種條件下會發生何種結果。
② 實驗原理
③ 實驗步驟:記錄實驗過程
④ 實驗結論
此時提到了:
對於實驗的描述要定量描述而非定性,要可觀測,客觀的描述,避免模糊的評價。
2.寫技術博客要有本地備份的好習慣。引用別人的文字須要代表引用出處,注意版權問題。解決的方法就是:重複別人的觀點,而非拷貝。
楊老師在這個時候提到了做業!!
項目也要上傳到github上。同時要頻繁提交。
如下又有勵志部分了!:
作一個穩定輸出的人更受歡迎。
1968年,羅伯特·莫頓提出馬太效應。此處你們開始思考深意。(強者愈強,弱者愈弱,balabalabala)
以上就是我課堂筆記的所有內容了。剩下的是題外話,項目管理的第三節課,比第二節課的人來的少了些,你們一塊兒堅持吧,成長也許就是在不經意間。哦,對了,楊老師說過:永遠別信」明天我再努力怎樣怎樣」。
也許,對於未知的明天,作好當下更重要吧。共勉,figh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