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設計總結

總體佈局佈局

  1.高速、中速,低速電路要分開;spa

  2.強電流、高電壓、強輻射元器件遠離弱電流、低電壓、敏感元器件;設計

  3.模擬、數字、電源、保護電路要分開;接口

  4.對熱敏感的元件(包括液態介質電容、晶振)儘可能遠離大功率的元器件、散熱器等熱源;原理

  5.多層板設計,有單獨的電源和地平面;並行

接口和保護數字

  1.通常電源防雷保護器件的順序是:壓敏電阻、保險絲、抑制二極管、EMI濾波器、電感或共模電感,對於原理圖缺失上面任意器件順延佈局;分割

  2.通常對接口信號的保護器件順序是:ESD(TVS管)、隔離變壓器、共模電感、電容、電阻,對於原理圖缺失上面的任意器件順延佈局;

  3.嚴格按照原理圖的順序(要有判斷原理圖是否正確的能力)進行「一字型」佈局;

  4.電平轉換芯片(如RS232)是否靠近鏈接器(如串口)放置;

  5.易受ESD干擾的器件,如NMOS、CMOS器件等,是否已儘可能遠離易受ESD干擾的區域(如單板的邊緣區域)。

時鐘

  1.晶體、晶振、和時鐘分配器與相關的IC器件要儘量靠近;

  2.時鐘電路的濾波器(儘可能採用「π」型濾波)要靠近時鐘電路的電源輸入管腳;

  3.晶振和時鐘分配器的輸出是否串接一個22Ω的電阻;

  4.時鐘分配器沒用的管腳 是否經過電阻接地;

  5.晶體、晶振和時鐘分配器的佈局要注意遠離大功率的元器件、散熱器等發熱器件;

  6.晶振距離板邊和接口期間是否大有1inch(2.54cm)

開關電源

  1.開關電源是否遠離AD/DA轉換器、模擬器件、敏感器件、時鐘器件;

  2.開關電源佈局要緊湊,輸入/輸出要分開;

  3.嚴格按照原理圖要求進行佈局,不要將開關電源的電容隨意放置。

電容和濾波器件

  1.電容務必要靠近電源管腳放置,並且容值越小的電容要靠近電源管腳;

  2.EMI濾波器要靠近芯片的電源輸入口;

  3.原則上每個電源管腳一個0.1uF小電容、一個集成電路一個或多個10uF大電容,能夠根據具體狀況進行增減;

  4.組電容的佈線是否正確。

疊層

  1.至少一個連續完整的地平面控制阻抗和信號質量;

  2.電源和地平面靠近放置;

  3.疊層儘可能避免兩個信號層相鄰,若是相鄰增長兩個信號層的間距;

  4.避免兩個電源層相鄰,特別是因爲信號層鋪電源而致使的電源平面相鄰;

  5.好的疊層能作到對阻抗的有效控制;

  6.外層鋪地。

總體佈局

  1.關鍵信號線走低避免跨分割;

  2.關鍵信號走線避免「U」型或「O型」

  3.關鍵信號線是否人爲的繞長;

  4.關鍵信號線是否距離邊緣和接口400mil以上;

  5.相同功能的總線要並行走、中間不要夾插其餘信號;

  6.晶振下面是否走線;

  7.開關電源下面是否走線;

  8.接收和發送信號要分開走,不要相互交叉

隔離和保護

  1.浪涌抑制器件 (TVS管、壓敏電阻)對應的信號走線是否在表層短且出(通常10mil以上);

  2.不一樣接口之間的走線要清晰,不要交叉;

  3.接口線到所鏈接的保護和濾波器件要儘量短;

  4.接口線必需要通過保護後濾波器件再到信號接收芯片;

  5.接口期間的固定孔是否接地到保護;

  6.變壓器、光耦等先後的地是否分開;

  7.鏈接到機殼上的定位孔、扳手等沒有直接鏈接到信號地上。

時鐘

  1.時鐘電路的電源是否加寬或鋪銅處理;

  2.超過1inch的時鐘線要走內層;

  3.須要走內層的時鐘是否在表層的走線<50mil;

  4.時鐘線換層位不一樣獲得地參考平面是否增長迴流地過孔;

  5.時鐘線不容許跨分割;

  6.是綜合功能線是否採用立體包地;

  7.時鐘線與其餘信號線的見距達到5W;

其餘

  1.電源平面是否比地平面內縮「20H」(H位電源到地平面的距離);

  2.電源平面是否比地平面內縮40mil,並間距150mil打地過孔;

  3.佈線是否有可避免的STUB線;???

  4.保護地和信號地之間的間距大於80mil;

  5.DC48V的爬電間距是否爲80mil以上;

  6.AC220V的爬電距離最少爲300mil;

  7.查分佈線的線是否能夠抑制共模干擾;

  8.跨分割的線是否進行了合適的處理;

  9.敏感的信號線是否採用包地處理。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