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成長:聊聊專業性和職業性

最近在忙雙十一全鏈路壓測的事情,因爲崗位職責和團隊定位等緣由,和不少部門以及不一樣角色的同事都有接觸。工具

上週和某個團隊的Leader開完會,簡短的聊了下工做的推進和協同的一些事項。關鍵詞就兩個:專業性和職業性!學習

工做五年來,可能在技術和業務瞭解上一直比較注重,而沒有認真思考過到了必定階段,該如何破局以及成長進階。測試

這篇博客,就這兩個關鍵詞,聊聊對個人啓發以及我的的一點思考。。。編碼

 

職級晉升spa

以我我的幾年的職場經歷以及瞭解來看,目前測試工程師,大致的進階方向以下圖:3d

 通常來講,稍微上點規模的公司,都會對不一樣崗位有不一樣的崗位定級,好比阿里的P系列,騰訊的T系列,我就任的上家公司的K系列以及某些偏傳統企業的L系列。blog

上圖描述的P系列指的是技術類崗位,M系列是管理類崗位,只是側重不一樣,而不是隻作某部分,不作某部分!資源

PS:質保總監,指的是質量保障,近幾年某些大廠的測試部門已經定義爲質量保障部門了,看過《Google的軟件測試之道》這本書的同窗,應該還記得Google對軟件工程師的定義:開發

軟件開發工程師(software enginner):簡稱SWE,是一個傳統上的開發角色,工做職責是實現最終用戶所使用的功能代碼。博客

軟件測試開發工程師(software enginner in test):簡稱SET,也是一個開發角色,工做重心在可測試性(對開發工程師編寫的代碼質量和正確性的驗證。

測試工程師(test enginner):簡稱TE,和SET相似,可是把用戶放在第一位,站在用戶角度思考。

然而事實的真相是:Google如今已經沒有了TE這個角色,全部的崗位都統稱軟件工程師(或許這也是將來的發展方向------我的持確定態度)。

 

工做能力

企業招聘最核心的需求仍是解決問題,保質提效。那麼,如何衡量在某個崗位上的工做能力呢?我我的的理解以下:

一、定義:解決問題的能力(填坑的能力)。

二、四重境界

①、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通常初入職場,你們都是小白,只能根據安排作事情,遇到問題還須要不斷學習去如何解決。

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裏針對有1-3年工做經驗的童鞋,能夠從已有的信息(好比PRD)中發現存在的問題或者不合理的地方,並進行反饋溝通。

③、預估問題規避問題:到了這裏,通常都是在某個崗位或者行業有了豐富的經驗,能根據已有的信息判斷可能出現哪些問題,並給出plan-A、plan-B的同窗須要具有的能力。

④、解決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工做中會遇到不少問題,而有些問題是沒有最優解決方案的,須要根據現狀去預判、根據經驗和評估的風險以及所能調動的資源去解決問題。

 

專業性和職業性

聊完了上面兩個方面,你們有看出什麼嗎?職級晉升講述的更多的專業性,而工做能力,更側重職業性!那麼,如何理解專業和職業呢?

專業性:即衡量你是否擁有符合某個崗位須要面對解決的問題,所擁有的技能。這是基礎能力,也是必備能力。

就像咱們找工做常常看到的,要求編碼、業務、流程、工具、軟能力等要求。

職業性:是否能利用你所擁有的技能、經驗、溝通、情商等能力來解決實際的問題。若是須要用幾個字來歸納職業性的話,應該是這幾個詞:現狀、風險、抓手、解法、協同

對這幾個關鍵字進行拆解,大概以下圖所示:

 

我我的今年很明顯感受到了職場晉升的瓶頸,專業性所需的內容,所需補充和可提高的地方須要時間的積累。而打破桎梏,職業進階,則須要職業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後,別忘了有成果及時向上反饋,主動傳達本身價值訴求!

PS:推薦你們一本書:《清單革命》!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