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站隊的UCloud,纔是最可怕的

10年後,雲計算已步入成熟期。回首,沒有哪一年的競爭比今年更激烈。老生常談的價格戰還在延續,並不常見的直指對手的商業行爲在變換着上演,To B市場的套路愈來愈像To C。安全


這樣作,對嗎?我無法給出答案,我不能說他們作的是錯的或者對的,由於我不比他們聰明,只能透過一些側面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爲此,日前大數網就企業目前的上雲狀況採訪了一些企業CIO,主要是傳統行業,包括機械、製造等。網絡



總的來看,企業上雲的狀況沒有媒體宣傳的那麼樂觀,上雲企業的比例絕對算不上高。至於不上雲的緣由有不少,好比,雲還沒法與企業應用作完美適配、企業應用比較簡單上不上無所謂、數據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等。換句話說,要真正邁向雲時代,雲服務商要作的、能作的還有不少。佈局


這也是剛剛結束的由UCloud主辦的Think in Cloud 2018 (如下簡稱TIC 2018)大會想表達的主旨。UCloud CEO季昕華在演講中提到,「雲分兩種,一種是歷來不與用戶競爭的雲,一種則是常常與用戶發生競爭的雲,咱們就是前者。」區塊鏈


雖然這句話直接反映的是UCloud中立雲服務商的身份,但實際上還有一點沒有特別說明,那就是UCloud能爲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能更多爲客戶着想,說到底不涉及競爭就沒必要留一手,只有客戶發展好了,UCloud的將來才能更好。在我看來,這就是UCloud能成功發展至今的精髓所在。如何理解?大數據



先看第一個關鍵詞——「中立」優化


雲計算市場強者如雲,阿里、騰訊、華爲、AWS、微軟……拼體量、拼價格的話,恐怕沒有哪一個創業公司能活下來。事實也確實如此,這些年倒下的雲計算企業不可勝數。UCloud憑什麼生存到如今,還活的不錯?提供差別化價值是核心,根本在於中立。雲計算


互聯網行業無疑是最先一批擁抱雲計算的,從UCloud的客戶增加軌跡也能看到這一點,20十二、2013年主要是遊戲客戶,日後是移動電商客戶、O2O客戶、直播客戶、互聯網教育客戶、互聯網金融客戶,儘管每一年都會變化,但本質離不開互聯網。人工智能


而互聯網行業有一個很是明顯的特色,要麼很快就成長爲巨頭,要麼很快死掉,企業發展中不可迴避的一個問題是若是BAT作了你的業務,你會怎麼辦?站隊是常常要考慮的問題,所以他們都很焦慮,季昕華對此深有感觸。在演講中,他甚至打趣道,創業前被稱爲小季,創業後就成爲了老季,頭髮也愈來愈少。加密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立的身份定位讓UCloud成爲了巨頭以外一個不錯的選擇,UCloud也藉此拿下第一批客戶並不斷髮展壯大。某種意義上,中立能夠稱之爲UCloud的一塊敲門磚。spa



再看第二個關鍵詞——「更好的服務」


只憑中立能源源不斷得到客戶嗎?顯然不現實。因此若是說中立幫助UCloud掘到第一桶金的話,那接下來客戶的不斷增加靠的就得是硬實力了,也就是更好的服務。特別指出的是,這裏服務是一個大的概念,包括產品、服務、響應能力等。


更好的服務如何體現?季昕華舉了三個例子,分別對應UCloud關注的三類夢想者:互聯網創業公司、傳統企業、政府。


互聯網領域,以快看漫畫爲例,基於UCloud的海外節點,以及境外APP Store審覈加速方案,其快速實現了由國內向海外的業務拓展。


在幫助傳統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過程當中,上海寶鋼的例子很典型。UCloud幫助其下屬子公司歐冶雲商實現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技術流四合一,從一個服務於內部的企業,變成面向整個行業的開放性平臺,從而帶動寶鋼甚至整個鋼鐵行業的轉型升級。


在與政府的合做中,UCloud積極踐行安全、自主、可控的理念,其幫助國防科大構建的面向全軍的軍事職業教育平臺,支持30萬用戶在線,可作到徹底自主可控。


這裏講一下UCloud對自主可控的理解:第一,整個系統是自主可控的,代碼是本身寫的;第二,整個創始團隊、管理團隊是中國人,是自主可控的;第三,股東、股民也是中國人,也是自主可控的。雖然聽起來有些誇張,但不無道理。


三個例子,沒有正面講什麼是更好的服務,但彷佛又說了不少,客戶滿意就是最好的證實。



UCloud的夢想如何實現?


UCloud的初心是幫助夢想者實現夢想,這樣的夢想靠什麼支撐?或者說如何落地呢?答案能夠總結爲三個詞:方向、投入、合做。


若是隻看表面沒有什麼特別,全部企業都在強調這些東西。但若是分析落地狀況,UCloud仍是作出了不少差別化的東西。


方向決定行動。2017年UCloud調整戰略方向爲「CBA 」(Cloud、Big Data、AI)。隨即在大數據層面,推出了一個安全屋產品,它是一個數據流通平臺,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數據全部權和數據使用權的分離,而且確保數據不泄露,解決了業內最關心的數據安全問題,讓全部者安心、使用者開心。簡單的理解,我認爲它很像如今的P2P資金託管,託管後平臺方再也不能夠恣意妄爲。人工智能層面也快速佈局,推出了超高性價比GPU、UAI-Inference、UAI-Train、UMAI等產品。


投入決定產出。UCloud現擁有900多名員工,其中500多位研發人員,6年100多款自主研發產品、50多項自主產權,不斷夯實技術、打磨產品、提高服務。同時還在全球建設了24個數據中心,500+加速節點,幫助愈來愈多的國內客戶掘金海外。


合做決定深度、廣度。開放合做的時代,這是前提。本次大會上,UCloud的生態戰略版圖也再次擴張。其中,其與英特爾的戰略合做進一步升級,將來會將Intel硬件創新技術應用於雲平臺的計算、存儲、網絡等多方面的能力優化中,同時聯合研發,將AI、區塊鏈加密技術應用至創新服務領域。


與此同時,UCloud與Cisco達成戰略合做,雙方將集成思科的端解決方案、應用集成能力,以及UCloud完整的雲端解決方案能力、大數據研發能力,針對全國範圍內的物聯網領域,在端-雲-網三方面進行普遍深刻的合做。


綜上,UCloud同其它雲服務商同樣,在作着不少相同的事情,但更體現價值的明顯是在差別化之處。

總結


6年、8萬用戶,UCloud一路走來應該說並不容易。而放眼將來,其還可能遇到更多問題、更多阻擊。但就如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所講,「對於獨立公司,從歷史的維度看,最重要的仍是可否爲客戶提供獨特的價值。只要作到極致,就能夠生存、能夠發展」。


從這個角度去觀察UCloud,差別化無疑是其一直堅守的東西,而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