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涉嫌歧視女性被開除的那位工程師到底在備忘錄上寫了什麼?

上週在推特上被罵的最慘的除了特普朗就是Google的官方帳號了。這一切都源自於2017 年 8 月,Google 一名工程師在公司內部討論區發表了一篇涉嫌性別歧視的內部備忘錄,文中提出女性在科技領域的任職人數不足,並非由於她們在工做場所面臨偏見和歧視,而是因爲男女之間固有的生物學上的差距,若是強行多元化,則對部分僱員不公道。前端

 

這分內部備忘錄引發了軒然大波,事件持續發酵,而且這名工程師馬上被Google CEO光速辭退。目前中文網絡上面對這件事討論也不少,可是因爲原文是英文讀起來比較費勁,多數讀者並未讀過原文,只能經過評論推測,容易致使誤解。因此"反海外謠言中心"找人對這篇文章進行翻譯,如下是全文:編程

 

谷歌的意識形態回聲室安全

Google’s Ideological Echo Chamber網絡

James Damoredom

【譯】易安溥分佈式

【譯者注】達莫爾備忘錄(The Damore Memo)經歷過屢次修改,本文譯自最早在 Gizmodo 網站公開披露的版本。ide

【譯者聲明】本譯文盡全力忠於原文,在術語首次出現時都加註英文原文。它不表明譯者的觀點。翻譯此文的初衷是,使中文使用者,可以有更簡單和清晰的材料來幫助對達莫爾備忘錄事件進行思考和討論。謝謝。工具

 

對公衆反響和曲解的答覆

 

 

我尊重多樣性(diversity)和包容性(inclusion),我不否定性別歧視(sexism)的存在,而且我反對刻板印象(stereotype)。若是咱們想解決羣體比例上的差距(指公司工程師中男女比例與人口中的男女比例的差別),咱們須要審視羣體分佈上的差別。若是咱們不可以對此進行誠懇的討論,咱們永遠沒法真正解決這個問題。post

 

 

心理安全(psychological safety)創建在相互間的尊重和接受的基礎之上,但不幸的是,咱們文化(這裏指公司文化)中對任何回聲室(echo chamber)以外的異見者的羞辱(shaming)與曲解(misrepresentation)是很是不尊重不包容的。測試

 

 

儘管公衆反響很是負面,但我收到了不少來自同事的私信對我表達感謝,由於我提出來這些很是重要的問題,他們贊成可是卻由於咱們的羞辱性的公司文化以及對被解僱的擔心因此沒有勇氣表達或辯護。這須要改變。

 

 

要點

 

 

● 谷歌的政治偏見把免受攻擊的自由(freedom from offense)等同於心理安全,但靠羞辱來禁聲(shaming into silence)偏偏是心理安全的對立面。

 

● 這種噤聲建造了一個意識形態的回聲室,致使某些理念被推到神聖的地步而不能被誠懇的討論。

 

● 討論的缺少滋長了這種意識形態中最極端和威權(authoritarian)的觀點。

 

● 極端觀點:全部的比例不一致(指員工中性別或種族比例與人口比例不一致)都是因爲社會壓迫形成的。

 

● 威權觀點:咱們須要用歧視性政策(discriminate)來矯正這種壓迫。

 

● 男女性別特徵的羣體區別,能夠部分解釋爲何技術部門和領導層裏沒有 50% 的女性。用歧視性方式來達到同等比例是不公正,引起分裂並對公司業務不利的。

 

 

背景[1]

 

人們一般都是心懷善意的,但咱們都有本身意識不到的偏見。幸運的是,與那些和咱們意見不一致的人進行公開誠懇的討論,能夠突顯咱們的盲區,幫助咱們成長,這也是我寫這篇文檔的緣由[2]。谷歌存在幾種偏見,但關於這些偏見的誠懇的討論被主流意識形態禁聲了。下面要說的遠不是完整的圖景,但它是公司亟需討論的一個視角。

 

 

谷歌的偏見

 

 

在谷歌,咱們很是多的討論關於種族和性別的無心識偏見,但咱們極少討論咱們的道德偏見(moral biases)。政治傾向實際上是深層次道德偏好的結果,因此也是一種偏見。考慮到社會科學,媒體和谷歌中的絕大多數都左傾,咱們來批判性的審查這些偏見(prejudices)。

 

 

左傾偏見

 

  • 關懷弱者
  • 差距源自不公正
  • 人類生來具備合做性
  • 改變是好的(不穩定)
  • 開放
  • 理想化

 

右傾偏見

 

  • 尊重強者/權威
  • 差距是自然併合理的
  • 人類生來具備競爭性
  • 改變是危險的(穩定)
  • 封閉
  • 務實

 

 

兩方都不是 100% 正確。一個社會或公司可以良好運做,兩種視角都是必須的。過於右傾的公司會過於緩慢,過分層級化,對他人充滿不信任。反過來,過於左傾的公司會不斷的改變(好比取消被用戶深愛的服務),過分追求多樣化(忽略核心業務或以之爲恥),過分信任員工和競爭者。

 

 

只有事實和理性推理才能揭示這些偏見,但當涉及多樣性和包容性的時候,谷歌的左傾傾向已經造就了一個政治正確(politically correct)的單元文化(monoculture),這種文化羞辱持異見者使其沉默,從而自我鞏固強化。這種沉默致使咱們對極端和威權性質的政策的進犯沒法制衡。

 

 

在本文檔的餘下部分,我會集中討論如下兩個事項:1,全部的差異都來源於社會不公的極端立場;2,爲達到性別等比的目的必須採起歧視性威權政策。

 

 

致使技術部門性別差距的可能的非偏見性緣由[3]

 

 

在谷歌,咱們不斷被告知,在技術部門和領導層,女性的發展受到明顯的和不明顯(無心識)的偏見的阻礙。固然,男性和女性對偏見,技術部門和工做空間的經歷是不同的,咱們必須意識到這些,但這遠遠不是事情的全景。

 

 

平均來講,男性和女性在生物性上有不少的差異。這些差異不只僅是社會形成的,由於:

 

● 人類各類文化都廣泛存在這些差異。

● 它們常常有清晰的生物性緣由,與胚胎睾丸酮素(testosterone)水平相關。

● 出生時即被閹割並被看成女性養大的生物性男性仍然自我認定爲男性也表現爲男性。

● 這些底層的特徵是高度遺傳性的。

● 從進化心理學(evolutionary psychology)角度,這些差異也是意料中的。

 

 

注意,我並非說全部的男性和女性在如下方面都是不一樣的,我也不是說這些差異是「公正」的。我只是簡單陳述,男女在偏好和能力的分佈的區別,部分是來自生物緣由,而且這些區別可能能夠解釋在科技部門和領導層爲何沒有性別等比。這些差異不少都很是微小,而且男女之間也有顯著重疊,因此咱們不能由於這些羣體分佈的差異來對一個個體進行評判。

 

 

個性(personality)差別

 

平均來講,女性更多的:

 

● 對情感(feelings)和審美(aesthetics)更開放,而不是概念(ideas)。相較男性而言,女性通常對人比事物更感興趣。這一點也被闡釋爲同情化(empathizing)和系統化(systemizing)的對比。

 

 

這兩點差別能夠部分的解釋爲何女性相對來講更喜歡社會或藝術領域的工做。更多的男性更喜歡編程由於這須要系統化;即便在軟件工程師行業,相對來講更多女性從事前端(front end)工做,由於這須要和人與審美打交道。

 

 

● 外向性(extraversion)更多的表現爲和羣性(gregariousness)而不是武斷性(assertiveness)。而且,女性更傾向於贊同(agreeableness)。

 

 

這致使女性通常來講不善於工資談判、要求晉升、發表意見或領導工做。注意這些是平均差別,男女之間有很大的重疊,但這些被視爲僅是女性的問題,因此致使像 Stretch(注:增強女性領導力的培訓項目)這樣只對女性開放的項目,而大量須要幫助的男性被忽視。

 

 

● 神經質(neuroticism):更高的焦慮度,對壓力較弱的承受力。這可能部分解釋爲何 Googlegeist(注:公司的問卷調查)裏女性員工表達更高的焦慮度,以及在高壓力崗位上女性較少。

 

 

請注意,與社會構建論者(social constructionist)(注:譯者認爲此處指那些認爲職場性別差距由社會不公引發的人)所認定的相反,研究代表:「國家範圍內的更多的性別平等會引發更多的兩性個性特徵的心理差別」,由於「當社會變得更加繁榮和平等,兩性之間內在的氣質差別會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從而致使兩性之間存在的個性差別變得更大。」 那種「性別差距就意味着性別歧視」(gender gap implies sexism)的假設應該被咱們否認。

 

 

男性對地位(status)的更強烈的追求

 

 

咱們常常問爲何咱們在最高領導層不多看到女性,但咱們歷來不問爲何在這些崗位看到那麼多男性。這些崗位一般須要高壓力的長工時,對那些但願更平衡充實的生活的人來講可能並不值得。

 

 

地位是男性被評判的主要指標[4],因此不少男性爲了地位而擠入這些高收入、低滿意度的職位。注意,這些促使男性進入這些高收入/高壓力的技術行業和領導層職位的因素,也一樣致使男性從事那些危險而且人們不喜歡的工做,好比挖煤,收垃圾,滅火;93% 的因工死亡是男性。

 

 

縮減性別差距的非歧視性方法

 

 

下面我來重述我前面列舉的兩性特徵的分佈式差異,並針對它們來提出建議來提高技術部門的女性比例,而不須要藉助於歧視性方法。谷歌在這裏的不少方面都已經作了不少的工做,但把他們列舉出來仍是有幫助的。

 

 

● 平均而言,女性對人更有興趣,男性對事物更有興趣。

 

 

咱們可讓軟件工程更多的以人爲本(people-oriented),好比配對編程(pair programming)和更多的合做。不幸的是,谷歌和一些職位在以人爲本上是有限度的;咱們不該該在這個限度問題上欺騙本身或者學生。咱們有一些試圖讓女學生進入編程行業的項目可能就在自欺欺人。

 

 

● 女性平均而言更好合做。

 

 

鼓勵那些展現合做精神的行爲。最近對 Perf 系統(注:谷歌員工考覈系統)的更新在這一點上有必定改善,但或許咱們能夠作更多。這並不表示咱們須要把競爭性從谷歌徹底去掉。競爭性和自力更生是頗有價值的品質,咱們不該該像教育行業那樣去危害那些擁有這些品質的人。

 

 

● 女性平均而言更容易焦慮。

 

 

減小技術部門和領導層的壓力。谷歌已經部分的在這麼作,好比不少減壓課程和福利。

 

 

● 平均而言,女性更向往工做-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男性更追求地位。

 

 

不幸的是,只要技術部門和領導層繼續維持高地位和高回報,男性按比例而言就會更多的擠入其中。容許並真心的確定(做爲公司文化的一部分)非全職工做,會讓更多女性保留在技術部門。

 

 

● 目前男性的性別角色很是不靈活。

 

 

女權主義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把女人從女性性別角色中解放出來,但男人仍然受錮於男性性別角色。若是咱們的社會容許男人更多的「女性化」,那麼性別差距就會縮小,不過這可能會源自男人離開技術行業和領導層轉向傳統上的女性工做。

 

 

從哲學角度講,我不贊同爲了讓技術部門吸引相同比例的男性和女性而進行任意的社會工程(social engineering)。

 

 

對這樣的每一個改變,咱們都須要進行原則性的考量:這會否幫助谷歌,也就是說,咱們應該以谷歌做爲優化目標,谷歌的多樣性僅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好比,如今那些加班加壓的員工不可避免的會在職場走得更前,若是咱們對此作太大的改變,這會引起災難性的後果。

 

 

並且,當咱們考慮成本和收益的時候,應該時刻注意谷歌的經費是有限的,因此經費的分配比通常所認可的更爲零和(zero-sum)。

 

 

谷歌偏見的危害

 

 

我堅信性別與種族多樣化,我認爲咱們須要作得更多。可是,爲了達到更平均的性別和種族比例,谷歌建立了幾個歧視性政策和作法:

 

● 僅針對部分性別或種族的培訓項目、指導項目和課程[5]。

 

● 對「多樣化求職者」(diversity candidates)的更高優先級和特別對待。

 

● 公司的招聘程序爲了下降對「多樣化求職者」的假陰性率(false negative rate)(注:false negative 指合格的應聘者被拒),在事實上下降了「多樣化求職者」的錄用標準。

 

● 對那些「多樣性」不夠的人員進行再次考覈,對「多樣性」人員則更寬鬆,這是明顯的確認誤差(confirmation bias)。(注:不太理解此處的用語)

 

● 在公司總體的績效目標中設置增長多樣化員工比例,可能會激勵非法的歧視行爲[6]。

 

 

這些作法是基於源自咱們的偏見的錯誤假設,他們實際上會加大種族與性別間的緊張關係。高層領導說咱們的這些作法在道德上和經濟上都是正確的,但在缺少證據的狀況下,這些僅僅是隱晦的左傾意識形態[7],可能會給谷歌形成沒法修補的傷害。

 

 

咱們爲何會盲目

 

 

咱們全部人都有偏見,對那些和咱們內部價值系統相反的概念,咱們有自發的思考來打消它們。就像右派會拒絕接受那些違背「上帝 > 人類 > 環境」關係的科學事實(好比進化論和睦候變化)那樣,左派傾向於拒絕那些關於人類生物性差別的科學(好比,智商[8]和性別差別)。

 

 

可喜的是,氣候學家和進化生物學家通常都不是右翼。不幸的是,人文與社會科學中絕大部分都是左傾的(大約 95%),這致使巨大的確認誤差(confirmation bias),改變現存學術結果,維持那些神話,好比社會構建主義(social constructionism)和兩性工資差距(gender wage gap)[9]。

 

 

谷歌的左傾致使咱們無視這些偏見,無批判的接受這些研究結論,而後利用這些研究結論來確定那些高度政治化的項目。

 

 

除了左派對那些看起來弱勢的人羣的關愛,人類通常而言更傾向於保護女性。就像以前說過的,這多是由於男性在生物性上是可丟棄的,也由於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合做和合意。

 

 

咱們有衆多的政府政策、谷歌項目、學術研究、法律和社會規範來保護女性,但當一個男人抱怨性別問題的時候,他就會被貼上厭女症(misogynist)和牢騷者的標籤[10]。幾乎全部的男女之間的差異都會被解讀爲壓迫女性的一種形式。

 

 

就像生活中的不少東西那樣,兩性差異一般是「另外一邊的草更綠」(grass being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的狀況;不幸的是,納稅人和谷歌的錢,只被用來澆灌草地的一側。

 

 

對弱者的同情心,也創建了政治正確[11]。這種政治正確限制了討論,對那些極端敏感的政治正確威權主義者(PC-authoritarians)使用暴力或羞辱來推動事業的行爲得意洋洋。雖然谷歌並不容許咱們在大學看到的暴力左派抗議,但 TGIF(員工大會)和公司文化裏的頻繁的羞辱性作法,形成了一樣的沉默和心理不安全的環境。

 

 

建議

 

 

我想再次代表,我不是說多樣性是壞的,谷歌或社會是 100% 公正的,咱們不該該糾正現存的偏見,或者少數族裔和多數族裔的經歷徹底同樣。

 

 

個人觀點是咱們對那些不符合某種意識形態的想法和證據太不包容。我也不是說咱們應該限制人們在特定的性別角色中;我倡導的偏偏相反:把人看成個體,而不是他所屬羣體的一個成員那樣的部落主義(tribalism)。我具體的建議是:

 

 

  • 去除多樣性的道德化

 

 

一旦咱們把一個問題道德化,咱們就再也不從成本和收益的角度看問題,而是把任何持不一樣意見的人視爲道德低下,對那些咱們認爲是壞人的人進行嚴厲懲罰來保護「受害者」。

 

 

  • 中止疏遠保守派

 

 

觀點的多樣化能夠說是多樣化裏最重要的種類,政治傾向是人們對問題見解不一樣的最根本和顯著的方式。在高度進步主義(progressive)的環境中,保守主義者是感受應該留在壁櫥裏迴避公開敵意的少數派。

 

 

咱們應該讓那些持不一樣意識形態的人有勇氣來表達本身。疏遠保守派既不包容,也對公司業務不利,由於保守主義者通常更多自覺性(conscientiousness),一個成熟的公司有不少繁瑣的苦差事和維護工做,須要這樣的自覺性。

 

 

  • 直面谷歌的偏見

 

 

目前我主要集中於咱們的偏見如何影響咱們對多樣化和包容性的思考,但咱們的道德偏見的影響更加深遠。我建議咱們對 Googlegeist 的結果在政治傾向和個性維度進行劃分,這會讓咱們更全面的瞭解咱們的偏見如何影響咱們的文化。

 

 

  • 僅對部分性別或種族開放的項目和課程開放這些限制

 

 

這種歧視性作法既不公正也是分裂性的。相反,着重於我提出的那些非歧視性的建議。

 

 

  • 對咱們的多樣化項目的成本和收益進行進行公開誠懇的討論

 

 

使用歧視性政策來增強女性在技術部門的比例,就和強制增長女性在無家可歸者、工做死亡、暴力死亡、監獄和退學者中的比例同樣是誤導和偏見的。

 

目前咱們的多樣化項目的規模很是缺少透明度,這使得它免於遭受意識形態回聲室以外的人的批判。

 

 

這些高度政治化的項目進一步疏遠非進步主義者。

 

 

我意識到咱們的某些項目須要防備來自政府的指控,但這樣的隱藏可能會逆火(backfire),由於它激勵非法歧視。

 

 

  • 注重心理安全,而不只僅是種族/性別多樣化

 

咱們應該注重心理安全。心理安全有正面效果而且應該不會致使不公正的歧視。

 

咱們須要心理安全和共同的價值觀以得到多樣化的益處。

 

對咱們的產品設計和測試部門而言,員工中的性別比例更接近使用人羣比例的很重要,但離用戶界面較遠的領域,多樣化的益處就不那麼明顯。

 

 

  • 減小對同理心(empathy)的強調

 

 

我聽到過好幾回對多樣化議題上增長同理心的號召。雖然我強烈支持努力去理解別人怎麼想和爲何那樣想,可是,依賴情感上的同理心—感覺他人的傷痛—會使得咱們關注於個別軼事,偏心和咱們相近的人,包藏其它非理性和危險的偏見。保持情緒上的距離能幫助咱們更好的用事實進行思考。

 

 

  • 優先考慮動機

 

 

咱們對微觸犯(microaggression)和其它無意觸犯的關注提高了咱們的敏感度,但這並不老是好事:敏感會讓咱們更容易被觸怒,也令咱們更加自我審查,這些都會致使威權政策。可以不害怕遭遇嚴苛的評判而發表意見,是心理安全的關鍵。

 

 

那些對無意觸犯進行評判的作法,讓咱們失去了這種心理安全。針對微觸犯的課程把言論和暴力等同起來,這是錯誤的也是危險的,而且沒有證據支持。

 

 

  • 對人類天性的科學研究更包容

 

 

一旦咱們認可並非全部的區別都是由社會構建或者由歧視致使的,咱們就打開了雙眼,能夠更準確的觀察人性,這對咱們真正解決問題是必須的。

 

 

從新考慮把無心識誤差課程(Unconscious Bias training)做爲升值委員會的先訣條件的決定

 

咱們並無可以衡量咱們的無心識誤差課程的效果。有可能這個課程會致使過分矯正或反彈,尤爲是在把它列爲必修課程的狀況下。

 

 

目前的課程(v2.3 版本)中的某些建議頗有多是有用的,但從它的事實上的不許確和它使用的例子來看,它的政治偏見是顯著的。

 

 

我建議在刻板印象之外的其餘偏見上花更多的時間。刻板印象的準確度和對新信息的回饋,都比課程裏顯示的更好(我並非倡導刻板印象,我僅僅是指出課程裏事實上的不許確。)

 

 

備註

 

 

[1] 本文檔主要從谷歌山景城園區的視角出發,我對其它地區或國家沒有發言權。

 

[2] 固然,我多是有偏見的,僅僅看到那些支持個人視角的證據。就政治偏見而言,我自認爲是一個經典自由派(classical liberal),而且強烈重視個體主義(individualism)和理智。我很高興進一步討論這個文檔並提供更多文獻引用。

 

[3] 本文檔中,技術(「tech」)通常指軟件工程。

 

 

[4] 在異性浪漫關係中,男性更多的被以地位來評價,女性更多的被之外貌來評價。這是有生物性起源的,也是各類文化共通的。

 

[5] Strech, BOLD, CSSI, Engineering Practicum (在必定程度上),以及其它一些谷歌資助的內部或外部項目,都是隻對必定的性別或種族開放。

 

[6] 另外一種方式是設置 Googlegeist 目標,能夠是對特定族羣。爲了達到公司總體的多樣性比例的目標,咱們或者能夠改善公司對特定人羣的環境(這能夠體如今調查問卷結果中),或者對某些被保護的羣體進行歧視性措施(這是非法的,我也看到過)。在公司層面設置多樣化比例的目標,會激勵後一種行爲,並創建一種部門間的零和鬥爭。

 

 

[7] 共產主義許諾道德和經濟上都優於資本主義,但每次嘗試都形成道德毀壞和經濟失敗。當自由民主國家的勞動階層再也不會去推翻他們的「資本家壓迫者」這一現象變得很是清楚以後,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從階級鬥爭轉變爲性別與種族政治。核心的壓迫者—被壓迫者的這種動態保留下來,但如今壓迫者變成「白人直男父權社會」(white, straight, cis-gendered patriarchy)。

 

[8] 具備諷刺意味的是,智商測試最初是由左派倡導的,那時的惟才主義(meritocracy)意味着幫助貴族社會(aristocracy)的受害者。

 

[9] 是的,在國家合計來看,女性比男性工資低,有不少緣由。對於一樣的職位,女性的工資和男性同樣。考慮到女性比男性花錢更多,而且工資表明着僱員付出的犧牲(好比,更多工時,壓力,危險),咱們真應該從新考慮關於權力的刻板印象。

 

 

[10] 「傳統的性別系統對須要幫助的男性這個問題沒有好的處理辦法。男性被期待強壯,不抱怨,而且本身解決問題。出於咱們對性別的觀點,男性的問題一般被視爲我的失敗而不是受害者。這阻礙男性提出他們的問題(我的的或羣體的),由於懼怕被視爲牢騷人或軟弱。」

 

[11] 政治正確被定義爲「避免那些可能會被視爲排除、邊緣化、或侮辱那些社會弱勢或被歧視羣體的表達或行動的方式」,能夠清楚的看到它是一個左派現象和威權主義者的工具。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