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網易雲社區html
做者:孫鎳波算法
網易雲音樂是一款很是優秀的音樂播放軟件,以「衆多高品質音樂」、「幫助發現好歌」和「音樂社交」爲主要核心賣點。其中最突出的是「幫助發現好歌」,整個產品以「歌單」做爲骨架梳理全部內容,輔之以個性化推薦算法,幫助用戶挖掘不少優質的長尾歌曲。網絡
針對產品的不一樣階段,產品功能重心偏向不一樣:架構
產品導入期:重點突出高品質無損音樂下載、經過歌單發現好音樂外加導入歌單,吸引一大幫音樂愛好者工具
產品成長期:大量積累優質歌單,創建個性化推薦系統,音樂評論、歌詞分享,快速擴大用戶體量spa
產品成熟期:打造品牌認知,繼續提升用戶體量和粘性,探索商業化.net
當前雲音樂的月活用戶超過好幾千萬,我認爲已經進入成熟期,因此產品功能策劃將往提升活躍度和探索變現方向考慮。設計
深度社交化,提升用戶粘性,增長音樂內容的分發維度3d
利用電視選秀節目、演唱會O2O直播購票等打造明星效應,和熱門活動的版權合做視頻
設置更多場景化分類,知足用戶精準需求(如睡前、跑步、開車等)
提供獨立音樂人交流、原創做品、音樂周邊產品等
在這些選擇中,我認爲最值得一作的當屬音樂社交。緣由以下:
促進用戶活躍和使用時長,增長用戶用眼睛看雲音樂的時間
造成良好的社區氛圍,能夠造成壁壘和差別化
利用社交數據能夠完善用戶畫像建模,反過來改進音樂推薦算法
爲粉絲經濟作鋪墊,探索除了聽歌收費之外的商業模式
美國音樂產業在2016年上半年的零售額是34億美圓,而國際唱片協會的報告顯示中國15年音樂的銷售額僅有1.69億美圓,僅至關於一部普通電影的票房收入。
從數據看,QQ音樂從發行數字專輯開始算起,總共賣出了2000萬張,可是收入纔剛過1億。另外一方面,儘管中國用戶的付費意願在提高,可是擁有1億日活的QQ音樂,付費用戶數量只有不到1000萬,相比spotify有接近萬分之一的用戶都是付費用戶。
若是說當前國內的音樂流媒體是一個百億級的市場,那麼偶像娛樂行業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高曉鬆也說過「在國內,讓粉絲爲音樂付費,8塊錢他都不幹,可是你讓他爲偶像,8000塊錢他也買」。首先利用社區將音樂粉絲羣體圈住,而後開發消費者的新需求,圍繞音樂和歌手自己,從廣告到巡演,從衍生品到音樂衆籌,甚至VR演唱會,都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而這一切,都是基於用戶對平臺有重度粘性的,所以我認爲音樂社交是很是重要的一環。
首先分析一下當前雲音樂除了音樂評論之外的社交功能:
動態和好友內容,採用的是普通的FEED流產品的設計,從觀看者角度看,裏面的內容基本是一些默認關注帳號發佈的內容,以及根據聽歌喜愛作的推薦算法。我估計設計者一開始但願的是營造相似Facebook或者QQ的好友聽歌動態,卻無奈普通用戶根本不發佈內容,因此只能用上述內容做爲填充。回過來思考普通用戶爲何不發佈,從動機考慮,大部分人分享音樂的動機都是向本身的好友安利好歌/隱晦表達情緒/ 彰顯格調等,這些的前提都是「大量的真實熟悉的好友」,那麼分享到朋友圈纔是更明智的選擇。同時聽音樂每每會在工做、走路、上下班途中,發佈社交狀態也缺少足夠的場景支撐。
附近,將這個功能作的最好的是陌陌,LBS每每跟荷爾蒙捆綁在一塊兒,是一個純社交向的功能,而不太適合興趣社區。從用戶需求看,聽歌是一個很是我的化的行爲,和地域屬性弱相關,並不在意周圍的人在聽什麼。
話題,是由官方小編髮起的話題活動,沒有一個明確的內容分類和傾向,基本是最近的時事熱點,和其它社交軟件沒什麼區別。有不少話題很難發佈相關的音樂狀態,從結果來看用戶參與度都比較低。
總結一下,雲音樂「朋友」模塊採用的「好友動態」的FEED流模式,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簡單通用,用戶上手容易粘性高;缺點在於當關注關係還未創建起來時,用戶會明顯感受到「動態裏的內容我不感興趣/與我無關」,最重要的由於缺少需求和場景緻使發佈意願很低。
所以,在重構社交功能的關鍵在於,讓用戶主動或被動地發佈更多動態,而後精準地將這些動態分發到對此感興趣的其餘用戶中。
因此接下來從新構思用戶如何願意在雲音樂願意使用社區功能,先從用戶的需求開始考慮。
定義目標人羣和他們的需求:
普通用戶,想要知道本身的好友(須要是很是好的朋友)最近在聽哪些歌,最好能在聽歌方面有一些互動
音樂愛好者和KOL,對音樂有鑑賞能力而且願意爲陌生人整理推薦歌曲,在各自領域(如搖滾、民謠)等有深入看法社交活躍者,以年輕人爲主。這幫用戶活躍在以微博、豆瓣、知乎爲表明的興趣向社區中。具體能夠分爲:
追星族,願意爲偶像歌星花大量時間和金錢,使用貼吧、微博等社交媒體尋找偶像的諮詢消息,常常看偶像的視頻。
二次元人羣,他們很年輕並且很是熱衷於線上社交,與追星族不一樣的是,他們去中心化社交的意願更強,互相的交流也更頻繁。
影視愛好者 不管是國外的spotify仍是國內雲音樂的排行榜中,影視周邊音樂的熱度一直都很高,並且任何一部影視動漫做品每每都會配套一系列配樂。
純社交愛好者,他們會在same、nice等年輕人社交平臺活躍,參與各種話題活動,互相結交好友。
歌手明星,他們須要一個和粉絲溝通交流的平臺,若是說微博是和粉絲溝通的平臺,那麼雲音樂這邊能夠定位爲「和樂迷交流的平臺」
草根歌手/選秀藝人/網紅,他們想要的是一個將他們培養(我更願意說「養成」)的平臺。區別於YY和映客那種秀場賣場模式,真正的歌手更但願相似傳統選秀那種堂堂正正的模式
圈子
粉絲圈 即明星粉絲主頁,分爲功能區、內容自動聚合、原創帖子3部分,而且直接關聯歌手詳情頁(能夠直接收聽歌手的音樂、觀看最新MV)。資料區主要是官方整理的歌手行程動態、應援、打榜等,還有與其相關的優質歌單,偶爾能夠邀請明星本人來和粉絲互動。內容聚合能夠將和某個明星相關的,全部被PO到社交網絡上相關活動的圖片視頻等聚合起來,依次來知足追星族獲取明星資訊的需求,補充UGC內容的不足。原創帖子區,可讓用戶自由發佈和歌手、歌曲相關的隨筆、感想、資訊,做爲粉絲交流平臺。 粉絲圈之間須要營造必定的競爭感,充分激發粉絲的動力。例如設立圈子打榜,根據各個圈子內發佈、互動數進行實時排行,月冠軍能夠得到APP開屏等獎勵。
影視圈 相似豆瓣書影音主頁,可是聚焦於動漫、影視做品的音樂。相似wiki的結構化內容,會收錄該做品相關的歌曲、歌單,對配樂賞析作一些普及性介紹,以及相關演員藝人的主頁連接,而後粉絲們能夠在互動區溝通交流。
話題活動 我更願意稱之爲輕貼吧模式,即在一個特定的主題下用戶能夠隨性發布帖子,更加去中心化,每篇帖子的內容沒有傳統BBS那麼重,可能就是一張圖、一首歌、一段感悟。還有好玩的語音帖,用戶能夠錄製一段音頻發佈,唱一首歌或者念一段詩。經過內容,當用戶與用戶之間能夠溝通起來。
用戶能夠申請發起普通話題,例如某一個明星和另外一個明星的CP話題,或者相似於「睡前推薦一首安靜的歌」這樣的音樂話題。
圈子(tag)最大的價值就是
引導用戶發佈內容
以合適的topic匯聚一批批興趣相同的人
經過圈子將明星主頁、歌單等社區外的功能串聯起來,詳見下圖
豐富好友動態、沉澱好友關係
展現好友動態最好的方式固然仍是信息流,關鍵是讓每一個用戶能經過各類途徑產生有價值的內容,從而才能組成可消費的信息流。既然不少用戶不肯意主動在雲音樂發佈狀態,那麼就能夠將他們的一些平常操做提取出來,呈現給他的好友,例如
近期頻繁收聽的音樂
點贊、分享等有互動操做的歌曲
新撰寫的音樂評論
導入熟人關係,可讓可靠的內容源增長,方式有
引入微博、通信錄好友
引入二度好友關係
附近的人,靠真實頭像辨識同窗、同事
除了好友動態外,還能夠適度增長一些用戶可能感興趣的內容,做爲補充
訂閱圈子下的熱門優質動態、follow的歌手的最新動態
算法推薦內容
全站熱門內容、新鮮事
圈子和動態流的整合
我以前思考過圈子(BBS模式)和動態流(FEED模式)的優劣,其實BBS模式最大的優勢是新人容易融入,發佈門檻低,缺點在於弱化了關係鏈致使留存偏低容易讓人玩厭。而強化好友關係又是FEED模式最擅長的。所以我構建社區選用了圈子(BBS)吸引用戶使用+動態流(FEED)提升用戶粘性+私信(IM)幫助沉澱關係的融合模式。其中圈子經過「多種帖子格式+圖片、純文字、純音樂等」的輕量化發佈更適應移動端的發佈。
實用工具型功能
情侶模式
兩個用戶能夠實時按相同的進度聽音樂;情侶皮膚;共享歌單
音樂專欄
音樂專欄的寫手資格爲申請制,有資格的用戶能夠撰寫長文,專欄中能夠自由插入多首歌曲、多個歌單。音樂專欄在動態流中享有更高的曝光權重,且優秀的專欄文章有固定板塊展現。
提升用戶目光停留屏幕的平均時長30%(核心指標)
用戶主動發佈的內容提升100%(核心指標)
用戶平均關注數提升50%(核心指標)
創建起活躍的粉絲圈/影視圈(日均活躍人數>1000)超過1000個;創建起具備影響力的粉絲圈/影視圈(日均活躍人數>10000)超過50個(核心指標)
話題下總參與度提升30%,活躍數量(日發佈帖>10個)提升40%
用戶在動態流中產生的互動量提升50%
社區帖子的日均分享量提升30%
強化社交功能後潛在的風險以下:
「音樂社交」和雲音樂最核心的「發現好音樂」的產品定位偏離,主次不分
增長功能致使的產品使用門檻變高,信息架構變複雜
社區模塊,尤爲是粉絲圈和影視圈的設立,致使運營成本提升
用戶對一些使用記錄自動上傳到動態而致使的隱私問題的擔心
針對以上風險,提出的預防策略:
音樂社交的主要承載板塊位置不變,僅在第三幀作試驗,不影響到主流的聽歌路徑;同時「朋友」板塊的設計結構不變,仍是tag(圈子、話題)+feed(動態)的結構設計,信息架構沒有更加複雜
粉絲圈等設計和歌手主頁、歌單主頁相串聯,使社交板塊的功能和音樂板塊不脫節
在話題、圈子等處引導用戶發佈和音樂相關的動態,屏蔽一些無關的自拍等內容
tag(圈子、話題)採用用戶發起、用戶管理的模式,官方只負責審覈和監控,發動UGC的力量管理社區
設置中心容許用戶開始無痕跡模式使用軟件,全部動態不會被公開
以上是我對音樂社交的一些想法和思路,我認爲音樂社交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從中能夠衍生出不少有意思的玩法,有機會但願能夠和你們談論交流。
網易雲免費體驗館,0成本體驗20+款雲產品!
更多網易研發、產品、運營經驗分享請訪問網易雲社區。
相關文章:
【推薦】 淺析Docker容器的應用場景
【推薦】 Redux其實很簡單(原理篇)
【推薦】 Docker容器的原理與實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