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榮幸受邀參加Top100Summit全球軟件案例研究峯會,此次的大會主題是《技術推進商業變革》,組委會從全國投稿的460多件案例中甄選出100件具備表明價值的案例,進行爲期4天的分享,第一天是開幕式,有業界的諸多牛人進行演講,演講分享的內容以下:
-----------------------------------------------------------
1.被顛覆的決策模式——大數據大價值
演講者:張亞勤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
2.軟件定義IT時代
演講者:宋家瑜 VMware大中華區總裁
3.電商創造價值 技術驅動將來
演講者:藍燁 京東商城CMO
4.互聯網的創新思惟
演講者:譚曉生 360公司副總裁
5.大數據技術中國的案例分析
演講者:苗凱翔 intel中國區CTO
6.對話阿里巴巴
演講者:王堅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
7.互聯網生態與大數據
演講者:陳磊 騰訊雲總經理
8.面向業務創新的新型團隊管理模式
演講者:孫耀達 香港鐵路公司信息科技主管
9.構建互聯網模式的金融體系
演講者:王兵 廣發銀行首席信息官
10.智慧的1號店
演講者:韓軍 1號店CTO
-----------------------------------------------------------
儘管在聽第8個的時候,因爲聽着孫總的港音不太習慣,不當心睡了半個小時,可是大部分仍是堅持着聽進了腦子,畢竟機會可貴。上面每一個主題說的什麼內容,我就不寫了,畢竟我也記不住多少。這裏把我聽進去,並消化的內容總結一下,在這裏作一個分享,至於對不對暫且不論,由於這是一個IT技術百家爭鳴的時代嘛。程序員
首先是關於雲計算,對於這個概念,我當年在學校的時候就已經聽的不少了,記得那時它是與「物聯網」並駕齊驅的兩個概念,可是通過4年的發展看來,雲的發展速度要遠遠快於物聯網。但是雲究竟是什麼呢?我以爲沒有人可以給它一個明確的定義,誰均可以把本身的產品往雲上靠,因此咱們沒必要糾結這個概念的定義,咱們只須要看云爲咱們作了什麼就好了。如下是我對上面各個業界牛人們演講觀點的總結和理解。算法
1.雲是IT界各個層次都能參與進來的技術集合
從上面的演講者的分佈來看,有硬件表明intel,有操做系統表明微軟,有虛擬化表明VMware,有電子商務表明阿里巴巴,有安全表明360。這些公司都是業界各個領域的頂尖技術公司,他們都能用既有的技術參與到雲這個概念裏,好比intel從硬件層面優化,用分佈式的思想優化CPU,使之更貼合與Hadoop;微軟構建了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混合體Azure;VMware則從虛擬化角度贏得了400億美圓的市值;阿里巴巴用去IOE,從應用角度構建了阿里雲,爲中小企業提供計算基礎;360從安全的角度構建了雲查毒。能夠看到,這些紅極一時的王者公司們,並無由於雲的出現而衰弱。不過,除了nokia這個曾經市值1100億歐元的波蘭公司運氣比較差。也有一些公司在雲浪潮裏破浪而出,好比Google,Amazon,JD等。咱們能夠看出來,雲浪潮裏,不是後浪推前浪的關係,而是一塊兒浪的狀態^_^。緩存
2.雲是傳統行業與IT行業整合的革命
在餘額寶出現以前,有誰會想到幾乎隨着市場出現以來就出生的古老金融行業,會與IT行業有如此密切的關係?天弘基金在餘額寶出現以前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基金公司,排名倒數。可是藉着阿里雲,它一躍成爲基金行業的前五名,餘額寶在雙11的交易所有是在阿里雲上完成的。誰敢說再過幾個月它不是基金行業裏的第一呢?至少我如今很看好它,它下降了老百姓參與基金的門檻,充分利用了長尾效應,彙集了天文數字般的散戶資金。
我也沒想過鐵路會與雲計算扯上關係,可是時尚的港鐵就作到了,它利用天氣、人流、傳感器等爲香港打造了一個時髦的地鐵服務,爲500萬人次的流量提供服務。還有不少小公司的ERP、CRM等系統也都搬上公有云或私有云,由於雲的彈性,它們不用再爲了應對十幾分鐘的峯值而購買鉅額的機器。
我更沒有想到,美國CIA構建本身的數據中心沒有選擇IBM,而是選擇Amazon。其實這並非說IBM弱,IBM有強大而穩定的技術解決方案,若論小型機和大型機的技術誰能與之匹敵呢?它只是由於理念沒有Amazon新穎而已。
從上面咱們能夠看到,雲並不只僅服務於IT行業,而是服務於全部行業,傳統也罷,新興也罷,與雲的整合大大節約了企業成本,這是一個共贏的局面,咱們應當喜於此並參與進去。安全
3.雲是移動互聯網的Server端
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如火如荼,短短兩年時間,移動終端的數量就數倍於PC,如今你可能手頭沒有一臺PC,可是你必然有一臺智能手機裝在口袋,移動終端的流量已經佔據了互聯網流量的15%。PC終端尚且須要雲,那移動終端更依賴於雲,咱們看移動互聯網和雲彷佛看到了client/server經典網絡模型。這裏說到移動終端,就不得不說社交,在移動終端以前的PC時代,網絡的入口是搜索,因此咱們看到Google騰空出世,看到百度霸佔中國。而移動互聯網下,網絡的入口是什麼?答案是社交。你的手機裏安裝的軟件少不了QQ、Facebook、人人、微信、米聊等等社交軟件,你使用它們的時間也遠遠大於在移動終端上使用搜索的時間。能夠看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社交是主流,而對社交產生的人際關係、行爲數據的分析少不了雲。微信爲何那麼可怕,由於它忽然間就佔據了移動互聯網入口,就像微軟佔據操做系統、Google佔據搜索。這是很是巨大的市場份額,至少前景是十分美好的。因此咱們看到馬雲着急的推廣來往,他本身甚至親自擔當來往的業務。微信
4.雲是晶體計算瓶頸出現的產物
摩爾定律已經走到盡頭,晶體計算沒法知足磅礴發展的IT業,IBM的小型機銷售增加率從2010年的19%到2013年的-30%,可見,小型機時代漸漸遠去,虛擬化、去IOE,這些顛覆式的創新已經來臨,這並非由於某些公司的決定而捲起的風浪,這是晶體計算的瓶頸致使的。雲計算時代的來臨,有些大公司走在前沿,構建起數量龐大的集羣,若是一臺機器可以搞定這些計算和存儲,爲何還要這些集羣呢?往往看到Google的數據中心用卡車運壞硬盤,他們難道不心疼嗎?
不過話說回來,雲的基礎是數以萬計的機器集羣,也是有巨大的風險的。若是出現了顛覆式的硬件創新,好比量子計算和神經存儲一旦成熟,這些都將毀掉,只是那樣的創新暫時尚未出現。不過我卻是很期待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量子計算和神經存儲等顛覆式創新的出現。網絡
其次是關於大數據,這個概念也是讓人暈乎的,什麼是大數據,大數據時代咱們要作什麼?下面是我我的的一些理解。框架
1.什麼是大數據分佈式
咱們想象中的那些一天幾十幾百TB的數據量應該就是大數據了,也有人認爲傳統關係型數據不是大數據,半結構化、非結構化數據纔是大數據。其實否則,大數據是一個宏觀概念,好比一座城市,它自己就是一個大數據,好比交通訊息、十八大決定推進公開透明的不動產記錄、每家每戶的水電煤數據、城建費用等等,這樣的數據一直存在着,可是數據的價值沒有被挖掘出來。再形象一點的,好比騰訊的數據,一天100TB的增加,這裏麪包含了用戶行爲、社交行爲、消費行爲、遊戲偏好等等數據,這些數據都有巨大的商業價值,是金礦。所我認爲大數據,應該具有三個特徵:巨量、價值、IO不定。巨量就是數據的規模以TB、PB計,甚至超之;價值是指這些數據具備潛在的巨大價值;IO不定是指沒法預測從數據裏能挖掘出什麼。oop
2.大數據時代咱們應該作什麼學習
做爲前線程序員,咱們天天的工做內容無非就是寫代碼、寫文檔,但是咱們不能把眼界限死,在這樣一個浪潮下,做爲一名程序員固然更加關注技術層面的東西。大數據來臨咱們要學習技術,諸如網格計算、Hadoop、分佈式存儲、NoSQL、實時計算框架、分佈式協調、分佈式任務調配算法、消息隊列、緩存等等。在大數據下,目前有兩種主流的框架,批處理和實時處理,批處理的表明是Hadoop,來源於Google Lab的Map/Reduce和GFS的思想。而實時處理則好比Strom、Spark等等。大數據裏的技術太多,咱們只能慢慢的去學習,去消化,去實踐。
以上是我總結的一些對雲計算和大數據的理解,也是混合百家的產物,歡迎拍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