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litChunks 插件是什麼呢?
簡單的來講就是 Webpack 中一個提取或分離代碼的插件,主要做用是提取公共代碼,防止代碼被重複打包,拆分過大的js文件,合併零散的js文件。
提到前端優化,提取公共代碼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在 Webpack 出現前,提取公共代碼是人爲去處理,而 SplitChunks 插件的做用就是經過配置讓 Webpack 去幫你提取公共代碼。Webpack創始人的初衷也是但願能有更多時間寫更多代碼,因此這種純體力的勞動交給Webpack去完成。javascript
由於 SplitChunks 插件會提取模塊並打包生成js文件。
先學會給打包生成的js文件命名,否則很差確認打包生成的js文件是否是你想要的。
Webpack中給打包生成的js文件命名有如下幾種方法:html
1.1 output.filename前端
此選項給打包後的入口 js 文件命名,下圖中的 app.js 文件就是打包後的入口js文件。
單入口的 Vue項目中vue
打包前的入口文件,在 vue.config.js 中配置java
module.exports = { configureWebpack:{ entry:'./src/main.js', } }
打包後的入口文件,在 vue.config.js 中配置node
module.exports = { configureWebpack:{ output:{ filename: 'js/appCS.js' }, } }
爲何前面要加個 js/ ,由於該 js 文件是 output:path 選項指定的目錄下生成的,其默認爲根目錄 /。jquery
打包結果以下所示:
多入口的 Vue 項目中webpack
打包前的入口文件,在 vue.config.js 中配置web
module.exports = { configureWebpack:{ entry: { appCS: './src/main.js' }, } }
打包後的入口文件,在 vue.config.js 中配置npm
module.exports = { configureWebpack:{ output:{ filename: 'js/[name].js' }, } }
[name] 是入口文件模塊名稱
打包結果以下所示:
會發現多個 app.js,這是由於 configureWebpack 去採用合併策略來配置 Webpack。
要去掉 app.js 要用 chainWebpack 來配置:
module.exports = { chainWebpack: config =>{ config.entryPoints.delete('app').end().entry('appCS').add('./src/main.js') } }
打包結果以下所示:
1.2 output.chunkFilename
此選項給打包後的非入口 js 文件命名,那下圖紅框中所示就是非入口 js 文件
在 vue.config.js 中配置
module.exports = { configureWebpack:{ output:{ chunkFilename: 'CS.[name].js' }, } }
打包結果以下所示
然而 output.chunkFilename 並不能改變 chunk-0a4e15c9 這樣名字字段
1.3 webpackChunkName
webpackChunkName:塊的名稱,[request]可解釋爲實際的解析文件名。
可在路由懶加載中使用:
function load(component) { return () => import(/* webpackChunkName: "[request]" */ `views/${component}`) } const routes = [ { { path: '/apiApply', name: 'apiApply', component: load('api_manage/api_apply'), } } ]
打包結果以下所示:
src/views/api_manage/api_apply/index.vue 這個組件打包後生成的 js 文件是 api_manage-api_apply.48227bf7.js。
若是不用 [request] 也能夠這麼寫。
component: () =>import(/* webpackChunkName: "api_manage-api_apply"*/ 'src/views/api_manage/api_apply'),
再看一下其它 js 文件,發現還有 chunk-xxx.js 類的文件,以下圖紅框中所示
這些 js 文件的命名要在 SplitChunks 插件中設置了。
chunks 選項,決定要提取哪些模塊
默認是 async :只提取異步加載的模塊出來打包到一個文件中。
異步加載的模塊:經過 import(‘xxx’) 或 require([‘xxx’],() =>{}) 加載的模塊。
initial:提取同步加載和異步加載模塊;
若是 xxx 在項目中異步加載了,也同步加載了,那麼 xxx 這個模塊會被提取兩次,分別打包到不一樣的文件中。
同步加載的模塊:經過 import xxx 或 require(‘xxx’) 加載的模塊。
all:無論異步加載仍是同步加載的模塊都提取出來,打包到一個文件中;
minSize 選項:規定被提取的模塊在壓縮前的大小最小值,單位爲字節;
默認爲30000,只有超過了30000字節纔會被提取。
maxSize 選項:把提取出來的模塊打包生成的文件大小不能超過maxSize值;
若是超過了,要對其進行分割並打包生成新的文件。
單位爲字節,默認爲0,表示不限制大小。
minChunks 選項:表示要被提取的模塊最小被引用次數,引用次數超過或等於minChunks值,才能被提取。
maxAsyncRequests 選項:最大的按需(異步)加載次數,默認爲 6;
maxInitialRequests 選項:打包後的入口文件加載時,還能同時加載js文件的數量(包括入口文件),默認爲4。
優先級 :maxInitialRequests / maxAsyncRequests < maxSize < minSize;
automaticNameDelimiter 選項:打包生成的js文件名的分割符,默認爲:~
name選項:打包生成 js 文件的名稱;
cacheGroups 選項,核心重點,配置提取模塊的方案,裏面每一項表明一個提取模塊的方案。
下面是 cacheGroups 每項中特有的選項,其他選項和外面一致,若 cacheGroups 每項中有,就按配置的,沒有就使用外面配置的;
test 選項:用來匹配要提取的模塊的資源路徑或名稱,值是正則或函數;
priority 選項:方案的優先級,值越大表示提取模塊時優先採用此方案,默認值爲0;
reuseExistingChunk 選項:true / false。
爲true時,若是當前要提取的模塊,在已經在打包生成的js文件中存在,則將重用該模塊,而不是把當前要提取的模塊打包生成新的 js 文件。
enforce選項:true / false。
爲true時,忽略minSize,minChunks,maxAsyncRequests和maxInitialRequests外面選項
配置選項不少,下面在實際項目中使用 SplitChunks,讓你更深入理解這些配置選項。
首先了解一下 SplitChunks 在 Vue Cli3 中的默認配置。
整理後默認配置以下所示:
module.exports = { configureWebpack:config =>{ return { optimization: { splitChunks: { chunks: 'async', minSize: 30000, maxSize: 0, minChunks: 1, maxAsyncRequests: 6, maxInitialRequests: 4, automaticNameDelimiter: '~', cacheGroups: { vendors: { name: `chunk-vendors`, test: /[\\/]node_modules[\\/]/, priority: -10, chunks: 'initial' }, common: { name: `chunk-common`, minChunks: 2, priority: -20, chunks: 'initial', reuseExistingChunk: true } } } } } } };
先安裝 webpack-bundle-analyzer 插件,能夠可視化分析打包後的文件。
npm install webpack-bundle-analyzer --save-dev
在 vue.config.js 中引入插件
const BundleAnalyzerPlugin = require('webpack-bundle-analyzer').BundleAnalyzerPlugin; module.exports={ configureWebpack:config =>{ return { plugins:[ new BundleAnalyzerPlugin() ] } } }
打包後,會在瀏覽器自動打開 http://127.0.0.1:8888/ ,內容以下所示
會發現裏面有個 chunk-vendors.js 文件,是 cacheGroups 中 vendors 這個方案打包出來的 js 文件。
能夠用 name 選項來修改 chunk-vendors.js 文件的名字,代碼以下:
vendors: { name: `app-chunk-vendors`, test: /[\\/]node_modules[\\/]/, priority: -10, chunks: 'initial' },
打包後,會發現 chunk-vendors.js 文件已經變成了 app-chunk-vendors.js 文件裏面內容不變。
先去掉 cacheGroups 裏面的方案,再打包一下。
cacheGroups: { vendors: false, common: false }
app.a502ce9a.js 和 chunk-be34ce9a.ceff3b64.js 這兩個 js 文件是由項目中 main.js 這個入口文件打包生成的。
例如 app.js 文件中有 element-ui、moment、jquery、vue、router、store、jsencrypt 等內容,這些都是在 main.js 中引入。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App from './App.vue' import router from './router' import store from './store' import JsEncrypt from 'jsencrypt'; import $ from 'jquery'; import ElementUI from 'element-ui'; Vue.use(ElementUI); import treeSelect from 'fxft-tree-select'; Vue.use(treeSelect); import moment from 'moment'; Vue.prototype.moment = moment; //註冊全局變量、全局函數 import base from 'service/base'; Vue.use(base); //註冊打印插件 import print from 'service/print'; Vue.use(print); const vm = new Vue({ router, store, render: h => h(App) }).$mount('#app') window.vm = vm;
打包生成的 index.html 中有段代碼是這麼寫。
<div> <div id=app></div> <script src=/js/app.a502ce9a.js></script> </div>
代表 app.js 是項目一開始就要加載的,會影響首屏的加載時間。
那麼能夠在 main.js 中去掉一些在首屏中暫時用不到的引入,好比這些均可以暫時去掉。
import JsEncrypt from 'jsencrypt'; import treeSelect from 'fxft-tree-select'; Vue.use(treeSelect); //註冊打印插件 import print from 'service/print'; Vue.use(print);
打包後再看分析圖,會發現 jsencrypt 等內容都在 app.js中 都消失了。
爲何說 chunk-be34ce9a.js 也是從 main.js 打包生成的?由於在main.js中有段代碼:
//註冊全局變量、全局函數 import base from 'service/base'; Vue.use(base);
在看 service/base.js 文件中有
import('./Export2Excel').then(res => { res.export_json_to_excel(defaultOpition); })
Export2Excel.js 是異步加載,在 service/Export2Excel.js 中
import { saveAs } from 'file-saver' import XLSX from 'xlsx'
至關,file-saver、xlsx 也是異步加載,因此 file-saver、xlsx 會被提取出來打包生成 chunk-be34ce9a.js 文件。
在默認配置下,main.js 中異步加載或間接異步加載的模塊,都會被另外打包生成一個 js 文件
若是要把從 node_modules 中加載的模塊所有打包到一個js文件中,要怎麼作呢?Vue Cli3中的已經幫咱們作了。
cacheGroups: { vendors: { name: `chunk-vendors`, test: /[\\/]node_modules[\\/]/, priority: -10, chunks: 'initial' }, }
其核心是 test 選項,匹配項目從 node_modules 中加載的模塊並提取打包生成 chunk-vendors.js 文件。
打包後再從分析圖中搜索node_modules,發現仍是由不少文件中含有從node_modules中加載的模塊,和預期的不同。
這是 chunks 選項在做怪,值 initial 表示:若是 xxx 在項目中異步加載或同步加載多少次,那麼xxx這個模塊也會被提取多少次,分別打包到不一樣的文件中。core-js庫在項目中每一個文件都會加載到,故它會提取屢次。
只要把 chunks 選項的值改爲 all(無論異步加載仍是同步加載的模塊都是提取打包到一個文件中),就能夠把從 node_modules中加載的模塊所有打包到一個 js 文件中。
發現 chunk-vendors.js 的大小有點大了,有1.91MB,仍是項目初始化時須要加載的 js 文件,大小過大會致使首屏加載時間過長。
解決:用 SplitChunks優化,例如把 element 從 chunk-vendors.js 提取出來,要在 cacheGroups 中配置:
element: { chunks: 'all', name: `element-ui`, test: /[\\/]element-ui[\\/]/, priority: 0, },
注意 priority選項,要把 element 單獨提取出來,priority 的值必須比 vendors 方案中的 priority 的值大,否則提取不出來。
打包後可看到 element 被打包生成新的 element-ui.js 文件,chunk-vendors.js 大小變成1.27MB,比原來的 1.91MB有減少。
此外能夠本身提取 xlsx、moment、jquery 等第三方依賴。
在分析圖中,除了入口文件,還有不少 js 文件,這些文件中有一大部分是項目中組件打包生成的。
若是在實現路由懶加載時,用到 /webpackChunkName:"[request]"/,那麼在由組件打包生成的 js 文件名上,能夠得知這個 js 文 件是哪一個組件打包生成的。
圖中的
base_info_manage-group_info_set-ability_bind_set.85b419a1.js 是項目中views/base_info_manage/group_info_set/bility_bind_set/index.vue 這個組件打包生成的。
base_info_manage-group_info_set-ability_bind_set-edit.08f91768.js 是項目中views/base_info_manage/group_info_set/bility_bind_set/edit.vue 這個組件打包生成的。
另外會發現:chunk-5c1416e3.1cbcb0ec.js 的內容怎麼跟 base_info_manage-group_info_set-ability_bind_set-edit.08f91768.js 的內容類似,只少了 src/api 的內容。
並且 api/common.js、api/ability_bind_set.js、edit.vue、mixins 等模塊被重複打包了好幾回。
能夠用SplitChunks提取一下這些模塊。避免重複打包,減小打包生成的文件整體大小。
在 cacheGroups 中配置:
api: { name: 'api', test: /[\\/]api[\\/]/, priority: 0, },
當提取多個模塊打包生成文件時,name 選項爲必填
打包後再看分析圖會發現 api/common.js、api/ability_bind_set.js 已經被提取到 api.05ad5193.js 中了。
接着提取 mixins 模塊,在 cacheGroups 中配置
mixins: { name: 'mixins', test: /[\\/]mixins[\\/]/, priority: 0, },
打包後再看分析圖發現 mixins 模塊已經被提取到 mixins.8d1d6f50.js 中
接着提取 edit.vue 模塊,在 cacheGroups 中配置
base_info_manage: { name: 'base_info_manage', test: /[\\/]base_info_manage[\\/]/, minChunks: 2, priority: 0, },
其中 minChunks 選項,必須爲2,由於從上面分析圖來看,edit.vue 被引用了2次,而 index.vue 只被引用了1次。
若是爲1,則 index.vue 也會被提取出來;
若是爲2以上的值,則 edit.vue 不會被提取出來。
打包後再看分析圖發現 edit.vue 模塊已經被提取到 base_info_manage.d5c14c01.js 中。
若是以爲 base_info_manage.d5c14c01.js 文件太大,有兩種方法能夠處理。
第一種是利用 maxSize 選項,提取模塊後打包生成的文件大小不能超過 maxSize 值,若是超過了,要再提取並打包生成新的文件。
base_info_manage: { name: 'base_info_manage', test: /[\\/]base_info_manage[\\/]/, minChunks: 2, priority: 0, maxSize: 102400 },
打包後再看分析圖會發現 base_info_manage.js 已經被分割成五個小 js 文件了
第二種是按 base_info_manage 文件夾下的子文件夾來繼續提取,例如 base_info_manage 文件夾下有個子文件叫group_info_set。
在 cacheGroups 中配置
group_info_set: { name: 'group_info_set', test: /[\\/]base_info_manage[\\/]group_info_set[\\/]/, minChunks: 2, priority: 10, },
打包後再看分析圖會發現 base_info_manage.js 中的 group_info_set 模塊集合已經被提取到 group_info_set.js 文件中。base_info_manage.d5c14c01.js 文件也有相應的減少。
另外能夠把 src/api、src/mixins、src/service 中的內容合併打包生成一個 js 文件,替代以前打包生成的 mixins.8d1d6f50.js 和api.05ad5193.js
common: { test: /[\\/]api[\\/]|[\\/]mixins[\\/]|[\\/]src[\\/]service[\\/]/, priority: 0, name: 'common', },
其餘的就很少說,能夠按照上面所講在本身的項目用 SplitChunks 插件來控制 Webpack 打包生成本身想要的 js 文件,直到 dist/js 文件夾中每一個 js 都是你所預想的生成的 js 文件爲止。
用 SplitChunks 插件來控制 Webpack 打包生成的 js 文件的內容的精髓在於:防止模塊被重複打包,拆分過大的js文件,合併零散的js文件。最終的目的就是減小請求資源的大小和請求次數。因這二者是互相矛盾的,故要以項目實際的狀況去使用SplitChunks插件,需切記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