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下午茶:挑戰者心態可否幫助微軟重回雲計算巔峯?

「總編下午茶」是51CTO總編老楊主持的關注技術應用和IT前沿的訪談欄目。想和老楊一塊兒喝下午茶?歡迎聯繫老楊。「總編下午茶」專欄網址:http://zhuanlan.51cto.com/columnlist/zongbian/ 】安全


做爲關注十幾年微軟的老記者,我曾經屢次和同事就微軟雲計算這個話題展開討論。我記得微軟對雲計算的重視程度至關高——鮑爾默曾經在2010年宣佈將有90%的微軟員工參與到雲計算相關項目的開發中。但幾年過去,微軟的成績彷佛並未達到預期。網絡

微軟會怎麼辦?微軟能怎麼辦?我一直對此很感興趣。所以,當有機會和微軟大中華區副總裁兼市場營銷及運營總經理康容面對面就雲計算話題展開討論,我天然欣然前往。架構

微軟Azure雲平臺的簡要歷史機器學習

在介紹此次交流以前,有必要簡單交待一下微軟雲平臺的發展歷史——若是看官們對此已經至關熟悉,能夠直接跳過本小節。ide

如前所述,做爲最近數年來最重要的IT變革,雲計算獲得了微軟足夠的重視,微軟也的確比較早地完成了產品佈局。早在2008年,微軟就推出了Azure雲計算平臺。工具

早期的Azure叫作Windows Azure,也是怕你們誤會,覺得只支持Windows,後來更名爲Microsoft Azure—其實,在Azure中國的用戶中,使用Linux的比Windows多不少。佈局

在雲計算髮展的初期,微軟早早就抓住了中國市場,選擇世紀互聯做爲合做夥伴將Azure帶入到中國。2013年5月,微軟宣佈Azure正式落地中國,並於6月開放公測。當時國內作公有云的還很少,不管是微軟仍是後來如日中天的阿里,你們都是教育市場;而微軟則是第一個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雲服務廠商——彼時在美國已經風生水起的亞馬遜AWS,當時還壓根看不到落地中國的時間表。學習

微軟提供相關技術,而世紀互聯全資子公司上海藍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Azure的運營、銷售、服務等,雙方進行業務分紅。微軟與世紀互聯的這一合做模式,後來也紛紛被其餘國際雲服務商所效仿。開發工具

在高調進入中國以後,Azure在中國的發展也還算不錯。截止到2016年,微軟智能雲 Azure 在中國服務已超過70,000家企業客戶,特別是從2015年7月到2016年6月,中國客戶的實際用量和 Azure 業務的營收,都實現了三位數的年度增加。但若是對比其餘企業,就會發現微軟的進展並不是最佳。國內廠商,阿里雲等企業異軍突起,佔領了最大的市場份額;而其餘國外雲服務商效仿微軟的模式,IBM、AWS、SAP、Oracle也紛紛宣佈進入中國,微軟的先發優點彷佛並不明顯。測試

微軟確立挑戰者心態?!

在全球公有云市場,微軟正在追趕AWS的霸主地位,而在中國公有云市場,阿里雲也坐實了第一的位置。當我對康容委婉地說起了對Azure市場並不能算領先的評價,令我有些意外,康容很是痛快地認可:「沒錯,特別是在國內,咱們的確是挑戰者。」

微軟大中華區副總裁兼市場營銷及運營總經理康容

微軟大中華區副總裁兼市場營銷及運營總經理康容

愣了一下神以後,我回想起來,早在2014年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出任微軟CEO不久,他就提出:「在一些重要的數字領域,如移動領域,微軟應當表現得更像‘挑戰者’而不是‘跟隨者’。」但一直以來,我都把那句話做爲一個新掌門人的三把火,沒有當真。而直到兩年多以後的2017年,和康容的交流,我才第一次真正相信微軟的這種「挑戰者」心態是玩真的——由於在康容的闡述中,康容從各類角度介紹了他們的挑戰者思惟。

康容認爲,薩提亞納德拉的策略是正確的,不管是在設備上像Windows、Android、iOS等等,或者在開發工具跟語言上,的確市場上有不少種選擇,微軟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微軟已經不是十年前的微軟了,必須接受挑戰者心態。固然,這就須要進行文化轉型,畢竟在科技產業的歷史上,不多有很是成功的科技公司面臨挑戰能成功轉型,畢竟習慣當霸王以後很難轉變觀念。

康容說這番話的時候很誠懇,思路也很清晰。他幾回說起對薩提亞納德拉文化轉型的理解,顯然,做爲15年的微軟員工、曾經的比爾·蓋茨演講稿撰稿人和2016年微軟員工最高榮譽「卓越成就白金獎」的得到者,康容對微軟戰略的理解至關深刻。這是否能夠說明,微軟的「挑戰者」心態,已經開始從上向下成爲一種公司共識呢?微軟真的能成功地完成一次鳳凰涅槃嗎?

微軟Azure雲平臺的獨門祕笈

那麼,做爲挑戰者的微軟,會有哪些創新的技能來超越呢?康容所說的「獨門祕笈」,其實就是智能雲。微軟的雲不僅是雲服務,並且是智能的。

的確,爲了體現差別化,微軟還將Azure更名爲智能雲Azure,表示其提供的不僅是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還包括大數據、物聯網、機器學習等不一樣的服務。智能雲主要分爲六層,從下往上依次是,雲基礎設施、物聯網服務(Azure 物聯網套件)、數據+分析服務(SQL Server和Cortana分析套件)、開發者+應用平臺(Visual Studio以及Azure應用服務)、企業移動(微軟企業移動套件)、SaaS(office 36五、 Dynamics,PowerBI)。

我請康容給我具體解釋,康容給我舉了咱們在一見面寒暄時提到的2016年最火的互聯網創新之一:摩拜單車。

摩拜單車背後使用的是微軟Azure智能雲平臺,這個可能不少人不知道。事實上,摩拜早在創業起步時期,就依託微軟新創企業扶植計劃(BizSpark),得到了微軟的100萬美金以及微軟所有的軟件(包括開發工具、Office、Windows等)。在成長擴大以後,摩拜也一直和Azure智能雲平臺保持良好的合做。

從出生到長大,從國內到海外,摩拜也一直選擇了微軟的Azure智能雲平臺,康容介紹說,微軟Azure智能雲平臺可以得到像摩拜在內的一批互聯網創業公司的承認,至少有三個緣由:

首先,微軟Azure是最安全且合規,微軟從不會看客戶的數據,微軟曾由於要保護客戶隱私與美國政府打官司並最終勝訴;其次,微軟爲客戶提供全球化的服務,例如摩拜將來不僅是要在國內擴大服務,還想要到海外發展,微軟智能雲Azure全球化的優點讓他們的這個願景可以更加輕易地實現;第三,比較有趣的是,客戶對微軟Azure智能雲服務背後強大的大數據功能很是感興趣,這些數據的收集和分析,能給客戶帶來超乎尋常的體驗和運營成果——摩拜採用Azure智能雲平臺的物聯網工具收集數據並進行分析預測,洞察到用戶的使用習慣,來鼓勵用戶把單車留在指定的地方,據統計摩拜在使用了Azure智能雲平臺後成本至少減小了20%到30%。

我請康容總結一下微軟Azure雲平臺做爲「挑戰者」追趕的策略,康容表示,應該是智能雲+黑科技,具體來講,應該是包括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微軟最新研究成果在內的互聯網智能化雲平臺。

康容說到這裏,我有點恍然——微軟近年來推出「黑科技」着實很多,Skype的同聲傳譯讓不一樣國家的人能夠實時語音聊天;人臉識別、情緒識別,包括幾年前玩遍全球的照片測試年齡以及類似度,還有2016年推出的識花應用;還有咱們更加熟悉的小冰、小娜等人工智能領域的產品。而如康容所述,這些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黑科技已經在Azure雲平臺上提供,其中物聯網的相關服務已經在去年9月在中國正式提供。

康容對微軟Azure雲平臺的將來充滿信心。康容表示,微軟的技術均可以在Azure智能雲平臺上變得簡單,不管是物聯網、大數據,亦或者是人工智能,這些複雜的技術,用戶均可以在Azure智能雲平臺上找到,而且也更加容易上手使用,這些也正是微軟的優點所在。

微軟Azure被忽視的巨大優點

其實,除了康容本身介紹的微軟Azure雲平臺優點,微軟Azure雲平臺其實還具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巨大優點——就連康容本身介紹摩拜單車的案例時,也在很久以後補充了這一條,那就是:微軟Azure雲架構與企業內部Windows架構的天生一致性和互通性

就拿摩拜單車這種創業型公司來講,其企業內部和機房的架構就是基於Windows Server、SQL Server搭建的,這和微軟Azure雲平臺軟件如出一轍。這對於企業向雲平臺遷移來講是很方便的事情。這一點,對於無數已經有了歷史IT應用、正在發愁於如何向雲平臺遷移的用戶來講,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優點。

康容本身也常常和客戶進行溝通,他發現,其實不少企業目前對「雲」概念自己並不清晰,但他們清晰地知道本身的需求,特別是在物聯網+雲服務+大數據方面的直接痛點,不管是製造業、零售商、醫療、互聯網、智能城市等都是如此。可是這些需求,只靠雲服務提供商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須攜手各個行業中的合做夥伴來共同實現。

舉個車聯網的例子。福特汽車的車聯網解決方案背後的平臺是Azure,但Azure並不能提供完整解決福特的需求,只是在Azure之上搭載了微軟的合做夥伴基於Azure開發的解決方案,包括娛樂系統、導航系統乃至於遠程控制汽車的功能等等。

聽到這裏,我脫口而出:「就像當年的Windows Server生態?」

康容一拍桌子,「沒錯!」在雲的時代,Azure就是新的平臺,咱們鼓勵生態,邀請解決方案提供商和合做夥伴和咱們一塊兒創建這個生態。其實我跟不少客戶都是從解決方案開始談起,背後是雲或者不是雲,有的時候客戶都不是很清楚,以爲只要數據安全、解決問題就好了。

同時,康容很自信地表示,微軟一個很是獨特的地方就是40餘年來一直都是依靠合做夥伴創建生態,微軟95%的營收都是經過合做夥伴來實現的。數據代表,微軟賺1塊錢,生態合做夥伴要賺8到15塊錢。這樣的方式在雲計算和物聯網的時代更爲重要,一家公司已經沒法完成產業鏈的所有,所以須要上下游的企業共同完成。

我好像一會兒明白了爲何微軟Azure雲平臺在國內首先拿下的是那些大型企業的客戶,如海航、蒙牛、康佳等,由於我知道他們其實早就是微軟企業架構體系的受益者。微軟必定要深刻到垂直的行業中,與行業合做夥伴一塊兒開發解決方案或者軟件,纔可能將Azure雲平臺作得更大。

我問康容:按照這套體系,這個生意要想作好,那就很是依賴於合做夥伴體系的建設。康容表示徹底承認,但他婉拒了我但願他透露2017年在合做夥伴推廣計劃方面的具體預期,但他表示,今年會有大的動做。

與康容分手的時候,我腦子裏是這個畫面:一個曾經的領頭羊,在經歷了失去領先地位的短期慌亂以後,彷佛找到了本身習慣的線路和節奏,開始昂首向前面幾隻奔跑的羚羊衝刺……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