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給剛剛接觸前端或者vue.js
的同窗,旨在能夠經過本文可以順利運行起一個vue工程!前端
首先安裝node及npm(已經安裝過的自動跳過),打開node官網:
vue
不論是windows仍是mac,是英文仍是中文,都差很少一個樣。
LTS
是穩定版,另外一個是最新版,區別就是新版的可能有一些新的功能,但可能不太穩定,隨便點一個就能夠(不過我都是裝最新版😁)。
接着點擊右邊的最新版,就會下載一個安裝包,接着找到下載位置點擊安裝。
node
沒下載成功應該是網絡問題,從新下載就行了。
另外,安裝node時會自動安裝npm,因此暫時不須要再手動安裝npm,接着就是傻瓜式操做,一路點擊「繼續」、「贊成」和「安裝」之類的按鈕,而後會提示安裝成功。
git
咱們也能夠不去管這個提示(或者沒有提示的),最後只要用命令行測試一下就知道是否安裝成功:github
node -v npm -v
若是獲得下面的結果就說明安裝成功了:
vue-cli
至此,node環境已經搭建完畢!npm
到這一步也很簡單,暫不須要手動配置環境變量之類的東西。
爲了不從零構建整個項目所浪費的成本,vue官方提供了一個直接生成基礎工程的腳手架——vue-cli,對初學者上手也比較快,接着安裝腳手架工具:windows
npm install -g @vue/cli # OR yarn global add @vue/cli
安裝成功大概是這樣(相似+ @vue/cli@3.0.4
就是安裝成功了):
瀏覽器
yarn
跟npm
同樣,也是一個包管理工具,直接使用yarn
報錯的話,能夠先安裝一下,官網提供的 安裝方法。
若是以爲npm
速度慢的話能夠將改爲國內的淘寶npm鏡像:網絡
npm install -g cnpm --registry=https://registry.npm.taobao.org
以後就可使用cnpm install
進行相關依賴的安裝(不過通常我是不用cnpm的
)。
在vue-cli3.0
開始,提供了一個圖形化的界面,相比以前的命令行初始化更加直觀,操做更方便,在工程啓動後的數據分析以及狀態管理也更加清楚。
若是上面步驟都沒有問題,運行這個命令在本地啓動8000
端口並自動打開瀏覽器:
vue ui
瀏覽器打開的效果是這樣的:
接着依次點擊「建立」—>「在此建立新項目」,而後出現基礎信息配置頁面:
接着在「項目文件夾」的輸入框下面輸入項目名(如:my-app
),而後點擊「下一步」,到以下界面:
而後點擊「建立項目」,接着就是一段等待時間,用於建立自動建立項目以及安裝相關依賴。
這裏能夠先選擇默認的,由於後續都是能夠修改的。
成功以後就會看到這個界面:
接着以下圖,依次點擊「任務」->「serve」->「運行」:
大概幾秒的時間就會啓動成功,右側面板會變成大概這樣,會顯示本次編譯的一下信息:
若是上面的面板提示「編譯成功」或者「success」等相似狀態就表示項目啓動成功,接着就能夠用瀏覽器打開http://localhost:8080
:
項目建立成功,接着若是修改呢?
在初始化工程的時候會有文件夾的路徑,在本身的文件夾下好到對應的文件夾,例如個人叫my-app
:
接着就直接經過編輯器打開文件夾,而後找到對應的文件進行修改、保存便可。
本文沒什麼代碼,只是想對剛接觸前端及vue.js
的一個基本指南,代碼也不一樣步到github上了;
對細節、原理以及vue.js
語法不作詳細說明,只想能順利的跑起來一個vue.js
的Hello World!